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吸引并留住頂尖人才是企業持續創新并保持競爭力的關鍵,這使得辦公場所設計成為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辦公模式日益多元化,以及科技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辦公”和“辦公場所”的定義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當辦公室不再僅是完成工作任務的“打卡地”,那么什么樣的空間能吸引員工,成為他們發揮最佳工作狀態的“首選目的地”?
企業又該如何通過煥新辦公場所設計,最大化提升員工幸福感和工作績效?基于仲量聯行近期發布的《2024全球未來辦公調研》1,我們從25個主要市場2300多位企業房地產決策者的反饋中提煉出“未來辦公場所設計”的關鍵趨勢與洞察,從“以人為本”的視角出發提供設計實踐參考,幫助企業解鎖推動愿景的“源動力”。
1. 自2011年以來,仲量聯行每兩年發布一次《全球未來辦公調研》。最新一輪的調研亦持續探索不斷變化的辦公領域,深入探討了全球新興趨勢和企業房地產決策者的關鍵優先事項、面臨的挑戰和戰略規劃,涵蓋科技、辦公場所設計和ESG(環境、社會與企業治理)等關鍵主題。
《2024全球未來辦公調研》顯示,企業決策者的核心目標聚焦于“人才、效率與創新”三大關鍵領域,未來的辦公場所不僅要能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還需助力企業持續實現效率提升,以適應更加復雜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方式。
然而,當前許多辦公場所在直接影響員工績效與福祉的關鍵要素上表現不佳。例如,噪聲控制、室溫舒適度和獨立專注空間是員工評分最低的辦公場所人性化體驗要素(仲量聯行《 2024人性化體驗調研》)。因此,圍繞員工需求打造“目的地式”的辦公場所,通過空間設計提供智能、高效、健康的辦公環境,以激發員工潛能并促進協作創新,將是企業投資于辦公場所設計的關鍵方向。
調研顯示,企業對辦公場所的投資展望呈現樂觀:超半數受訪企業(54%)預計未來五年內將擴大其辦公面積;60%的企業計劃在2030年前增加空間設計、裝修及煥新改造的支出,65%的企業將加大投資于房地產的可持續發展績效。
93%的全球高管認為未來五年科技將深刻影響員工的工作方式,尤其在“提升辦公效率”和“增強協作”方面。盡管全球企業在辦公室出勤政策上呈現分歧,但調研顯示,不論企業采取何種辦公模式,辦公場所都應融入“集成科技應用”并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員工希望在靈活的辦公場所中享有更多的協作空間和多元工位選項,而“科技”在推動這一轉變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正以超前的投入與創新實踐在這場全球變革中搶占先機。展望2030年,調研中85%的中國企業預見其辦公場所“將配備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全球為81%),而高達81%的中國企業 “將打造具備適應性的、科技驅動的辦公空間,以支持一周或一天中不同辦公需求”,遠超全球的55%。
此外,根據仲量聯行《2024人性化體驗調研》顯示,企業通過“煥活辦公場所設計”可以顯著改善獨立專注辦公的環境、提升協作效率并優化空氣質量,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表現;重新設計的辦公場所通過融入自然景觀并提供多樣化的空間選擇,也將促進員工福祉和工作效率提升。
此結論在仲量聯行東京辦公室搬遷項目中得到了驗證:新的辦公室設計結合了員工調研和腦電圖(EEG)測試2,用以量化員工的認知體驗。員工評分(從0-100分)結果顯示,對新辦公室的整體滿意度從58分躍升至83分,工作效率從52分提升至71分,員工壓力也顯著下降,壓力評分從42分降至37分。
2. 此處提及的腦電圖(EEG)測試來自于仲量聯行創新的空間科學研究項目,將“神經科學”引入辦公場所設計的策略制定中。通過穿戴式設備收集員工的腦電波數據和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分析出員工在辦公室中從事不同活動時投入了多少關注度、承受了多大的認知壓力、參與度情況等。這些分析可以描繪出員工在工作時的真實感受和思維過程,明確未來辦公場所設計的進化方向。
辦公室中存在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實體空間的價值往往體現在不同活動間的“模糊邊界”上,而不僅止于“在辦公室開會,在家專注辦公”的簡單劃分,例如倒咖啡時的偶然會面或跨團隊的社交聯系。因此,辦公場所設計不僅需要規劃協作空間,更應多關注員工互動、社交聯系的建立和信息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辦公場所中的社交空間種類繁多,在規模、設計、布局和定位上各有不同,且不局限于正式的會議空間。
企業應采取與其組織架構和商業模式密切相關的設計策略,并深入理解員工的社交目的和需求,以打造對應的專屬空間。辦公場所設計沒有‘標準化’的成功方程式,通過科學化的前期調研和數據收集,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并深入理解員工的工作習慣、激勵因素和需求,才能為企業定制最適合的辦公環境,確保辦公空間真正服務于員工的成長與創造力。”
小貼士
企業可在辦公場所策略制定的早期階段,結合“非傳統”設計學科(如企業或組織心理學)的原則,獲得有價值的洞察。一個新興的機遇領域是通過社交策略來指導設計策略,在更廣泛的工區布局中識別并精心規劃社交與協作空間,從而為個人與團隊創造高效的辦公環境。
調研結果顯示,68%的全球企業預計在未來五年增加對可持續發展績效的投入,72%的全球企業愿意為具有領先可持續性和綠色認證的辦公空間支付溢價(中國企業更高達80%)。過去兩年簽署科學碳目標(SBTi)的全球企業數量增長了5倍,綠色辦公已成為企業ESG戰略的核心。此外,氣候適應性設計也日漸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72%的全球企業表示,他們只會選擇具備抵御氣候事件(如干旱、洪水、颶風)能力的建筑物,以確保其業務不會中斷。
在實踐方面,企業可在設計初期階段從“建筑能耗表現”、“對當地社區和環境的影響”,以及“循環經濟原則”三大方面擬定設計方針,以提高企業房地產的整體價值。仲量聯行研究數據顯示,建筑樓宇在輕度至中度的節能改造后可節省10%-40%的能耗;63%的全球企業會考慮對當地社區開放其辦公室設施,以提升資源利用率;70%的全球企業在空間設計和裝修中優先使用可回收材料,以降低環境影響。例如,瑞典的利樂公司(Tetrapak)通過回收紙盒再制成辦公家具,既減少了隱性碳排放,也彰顯了品牌形象和特色。
“成功的辦公場所設計離不開‘以人為本’的原則,并與企業的發展戰略和長期愿景緊密結合。辦公室存在的意義是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提升,發揮出最好的工作狀態。通過關注人性化體驗、科技賦能和可持續發展等關鍵要素,企業能夠打造一個激發創造力、支持個人價值實現的理想環境。這不僅能夠推動員工的成長,也能幫助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創新和韌性,確保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
報告鏈接:
https://app.jingsocial.com/microFrontend/leadGeneration/jsf-leads/list/contentMarketing/ZtHy6YzDgYKg69BxNUwJmP/6S8vC9LEQ447vox7LHoCFQ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