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賈淺淺拿到博士學位后,修改了自己的簡歷。
其中,將“1998年9月至2003年7月,在西北大學讀本科”。改為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
本科是三年還是五年,是否涉及到“專升本”的時間,其實也并不重要。
對于一個真正的作家來說,學歷真的沒有那么重要。
莫言,沈從文,魯迅的學歷都不高,但是并不影響人家成為大家。
賈淺淺的困擾是文學才能與父輩相比實在是有限,但是又想有一個生計上的保障,所以投身于學術??此@些年的學術研究,大部分都與父親賈平凹相關。拿到個課題,費用也才一萬元,在學術圈肯定算不上號人物,只能混碗飯吃而已。
賈淺淺最大的問題不是學歷,而是文學能力。
作為一個寫詩的,尤其喜歡從“性”的角度作為切口的,與余秀華相比,天賦差的太多。
而在國內想靠寫詩來安身立命的,又十分艱難,想想可知。
像是余秀華那樣成了名的詩人,有幾千萬的收入,這個算是到頂了。賈淺淺單靠自己的詩集,想要混文壇,希望幾乎渺茫。
相比之下,學術圈,尤其是文科的學術圈,可比文壇要好混多了。只需要熬年頭,混個學歷,仗著父親的大名,混一些項目,在學術會議上露露臉,代代課,也就不愁吃穿了。
但是一個真正的好作家,其實是不太在意自己的學歷背景的。
莫言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自己的農民背景,寫的也都是鄉土的那點東西,感覺一輩子也沒走出高密,沒什么深奧的知識。
一個靠混學歷出來的作家,還反復在社交平臺,公開場合強調自己,水平肯定不怎么樣。(正是出于這里理由,我把公號簡介中的“國產博士”四個字刪掉了,寫作就是寫作,更何況我寫的這些東西跟我的博士研究又毫不相關)
當前,民間對賈淺淺的嘲笑和攻擊之聲比較猛烈。
主要是因為她的詩中有“屎尿屁”的元素,再加上現代詩本身在國內讀者群中就不太受待見,好像韓寒就寫過,只要會分段,人人都是詩人。
這是不好的現象,詩歌本身也是有門檻的,嘲笑現代詩的形式和表達,實質上反映了底層民眾的一種反智心理。
撇開文二代的身份,賈淺淺作為一個詩人,寫詩的水平,我認為還是在門檻之上的,并不是像很多人以為的那樣不堪。
比如這首《開花》,讀著還是挺有文字質感的。
白天是白色的白
黑夜是黑色的黑
為了另一種顏色
我要,開成一朵花
田埂上有著牛群
沼澤里蚊聲轟然如雷
我的身體就是我的天氣
整個草原都聽見了我綻開著的疼
風終于來了
我準備懷孕
當然了,我也不是專門研究賈淺淺的專家。但是要說她多有詩才,只能說,介于Deepseek與余秀華之間,而更靠近Deepseek一端。
79年的賈淺淺,今年也45了。
而寫詩這東西,比較看歲數,年紀大的當然也有好詩人。但是最好的詩人,往往十來歲就會顯露出極高的才華了。
賈淺淺如果想要混文壇,最好還是寫小說,我個人覺得,寫小說比她寫的那些詩,難度更大。如果再寫出一個《廢都》級別的作品,賈淺淺才算是真正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到時候人們對她的學歷背景也不會太在意了。
更重要的是,賈淺淺自己也不會對學歷太執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