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600字,閱讀約需5分鐘
請關注并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 pkumum)
最近剛開學,身邊不少家長都在規劃,孩子新學期的教育方向了,沒來得及準備的家長,也都打算趁著這個周末緊急“趕工”。
說到給孩子制定學習規劃,很多人都一籌莫展,擔心定的太細孩子很難執行下去,管的松一點吧,又沒有什么成效。
其實我覺得,新的學期,大家完全可以根據前一陣,國家發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來給孩子做規劃。
這份重磅文件,當時在新聞聯播的黃金時段播了3分鐘。里面提到一點,說2035年,要建成教育強國。
因為信息量太大,這些天我也沒閑著,反復琢磨里面的內容。可以說,這絕對是國家在教育上放的一個“大招”。
而且這份《綱要》里提到的內容,很多都跟咱們普通家庭息息相關,不僅涉及到了孩子的戶外活動、近視防控、教育資源統籌調配,還關乎孩子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
我特意挑了幾個重點,還請教了教育領域的專家幫忙解讀,都是家長很有必要了解的信息。
普職融通是取消中考分流嗎?
坦白說,《綱要》里的內容,每一條都很值得講,但我看大家討論度最高的就是這條:
“以職普融通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推動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融合發展。加強優質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學校銜接培養。”
以前是中考分流,普職分流,通過考試分流出一部分初中生上普通高中,另一部分孩子上中職學校。
雖然最后都有機會讀本科,甚至考研、讀博,但仍有很多家長覺得,這種分流形式對成績一般的孩子有點殘酷。
而這份《綱要》傳達出來的信息是,以后普高和職高,融通、融合發展。
我看網上有很多博主,把它解讀為“未來教育要取消中考分流”,其實不是的,從政策上來看暫時不會取消中考分流,但會進一步“統籌高中多樣化發展”。
也就是說,普高不會實現普及化,但“普高多樣化”將會實現普及化,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
擴大職業本科數量和招生規模
學歷還重要嗎?
另外,《綱要》中明確表示,未來要穩步擴大職業本科學校數量和招生規模,建設一批辦學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職業本科學校。
什么意思呢?以前沒考上普高,很多孩子就擺爛了,到后面隨隨便便找份工作度日,能一路考上本科的都很少。
現在國家要加大職業本科生的招生規模,你讀了職業技術學校,未來也能讀本科、讀研究生,升學通道比以前放開了很多。
其實從2019年開始,國家就已經開始試點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比如南昌職業學院、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學院,都由“職業學院”更名為“職業大學”,同時升級為本科院校。
截止到今年1月13號,全國已經有50多所職業本科高校了。
高校擴招帶來的明顯變化,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會有很大的增幅,二十年前只有15%,十年前是30%~40%,到2023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有60.2%。
而且職業本科和普通本科,在證書效用方面價值等同,在就業、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樣的效力,很多學生畢業以后都能實現專業對口,進入不錯的企業。
這些年大家都在說學歷貶值,這份《綱要》一出來,估計又有人覺得學歷不重要了。
其實,學歷依舊很重要,只是我們以前有點過于高估學歷的價值,現在應該說是回歸它的價值了。
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
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不低于2小時
國家衛健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
2020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其中6歲兒童為14.3%,小學生為35.6%,初中生為71.1%,高中生為80.5%。
可以看出,現在孩子近視問題非常普遍,而且呈高發、低齡化趨勢。
為了有效控制近視率,讓孩子走出教室,這份《綱要》中提出了一條,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
目的是通過大課間和體育課的時間,鼓勵孩子多奔跑,多見陽光,緩解視力下降、體重超標的問題。
我們小時候,教育的口號就一直是,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現在對體育運動的重視,也說明了教育越來越回歸本質。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監測預警系統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跟家長們聊天的時候發現,大家普遍覺得這代孩子,比我們小時候要“脆弱”。
其實不是孩子變脆弱了,而是現在孩子面臨的學習任務更重、壓力更大,整個教育環境內卷嚴重,導致一些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這幾年,我也非常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也看過一些相關的調查數據,有一份《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里面提到,高中生抑郁檢出率為40%,初中生抑郁檢出率為30%,小學生抑郁檢出率為10%。
這個比例真的不低了。
所以,這份重磅文件中也特別強調了一點,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監測預警系統。
希望這些措施,能真正幫助孩子們減輕一些心理上的壓力吧。
加強創新能力培養
實施“沃土計劃”和“脫穎計劃
“沃土計劃”和“脫穎計劃”,之前很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大家可以將它們理解為,一種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的機制。
其中,“沃土計劃”重在培養,通過加強中小學階段的通識教育,為創新人才選拔提供公正的機會;
而“脫穎計劃”則更側重于選拔,將具備基礎學科特長、有創新潛質的高中生篩選出來、集中起來、專項培養。
具體怎么選拔、什么樣的孩子更有優勢,相關信息還比較少,大家可以后續留意一下。
總之從政策來看,這兩個計劃,都是在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孩子,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培養路徑。
我們能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孩子的優勢和熱愛,將有潛力的孩子培養成這個領域的人才。
尾聲
其實《綱要》里還有一條,是防止和糾正“分數至上”的偏差。
這一條雖然不是寫給家長的,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只培養會刷題的“機器”,是沒有未來的。
我們應該讓孩子習得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舉一反三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創新的能力等等。
畢竟,孩子未來是要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的,綜合能力強的孩子才能脫穎而出。
說了這么多,其實《綱要》傳達出來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育孩子要把目光放長遠,結合當下的方向和政策,及時優化我們的育兒理念,并尋找孩子的熱愛。
這樣孩子才不容易掉隊,才有機會走得長遠。
并轉發給更多人看哦~
因為微信公眾號改革了推送機制
如果不常點開則會晚收到我們的推送
我們想產出更有價值的文章
請關注并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不再失聯
點擊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