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一個熱愛FM985這個頻道的人都知道,FM985的直播間將永遠定格在2月24日的凌晨。
或許是對一種“失去”強作無謂的挽留吧,這幾天一有空就會聽著佛山電臺的千色985。
當暮色漫過佛山的天際線時,城市的上空總會浮起某種溫暖的霧氣。我覺得,那是無數收音機天線在接收電波時產生的靜電,是跨越時空的絮語正在編織成網。
此刻,我坐在祖廟旁邊的茶樓里,捧著一杯鳳凰單樅。忽然,聽見鄰桌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婦說起30多年前佛山電臺的第一個女聲節目,他們的皺紋里泛起的光,就像當年老式收音機揚聲器上的細小電弧。
我知道他倆說的是邱靜的《傾心夜靜時》,后來改名為《今夜情為證》。
昨晚,看到邱靜寫的一篇緬懷文,說十二年前她從FM946轉到了FM985,沒想到十二年后又回到946。她說,“兩直播間不過隔著一道呼吸的距離,我卻用了十二年光陰才讀懂這咫尺天涯的隱喻?!?/p>
我能讀懂她文字里面的無奈與不舍。
我能想象到,調音臺上跳動著青綠色的電平指示燈,像永不熄滅的螢火蟲,將三十五年前那個扎著麻花辮的少女,與此刻正在擦拭麥克風指紋的成熟女人,縫合在同一條時光的經緯線上。
她的手指撫過老式電容麥的金屬網,那些曾在深夜里流淌的淚與笑,依然懸停在電離層之中,等待某個同樣潮濕的夜晚被重新接收到。
▲《今夜情為證》主持人邱靜
前兩天,我在佛山市圖書館的舊報紙堆里翻出1994年的《佛山日報》,泛黃的鉛字記載著電臺大樓外墻爬山虎的茂盛景象。那時的人們騎著單車穿過人民西路,車筐里塞著半導體收音機,梧桐葉的影子在地上搖晃成跳動的頻率。
而現在,當我站在玻璃幕墻構筑的叢林里,看著年輕人舉著手機直播電波里的晚風,忽然意識到這座城市的聲音載體早已蛻去金屬外殼,化作數據洪流中閃爍的光點。
老樓轉播車里的靜電雜音與5G基站的脈沖信號在云端相遇,如同藤蔓與光纖的奇妙共生。
邱靜在緬懷文里寫到的1991年偷聽廣播的少年,2012年蜷縮在沙發里療傷的姑娘,他們的故事都被折疊進時光膠囊,封存在混凝土澆筑的直播間墻壁里。那些帶著歲月包漿的旋鈕開關,此刻依然能觸碰到人類最柔軟的褶皺,就像地鐵站里自動販賣機的熒光,總會在深夜亮起某人記憶的開關。
有位網友在留言里說:“我們不是在聽一個節目,而是在收聽自己的青春?!?/p>
這讓我想起中山圖書館角落里那些泛黃的點歌簿,褪色的鋼筆字跡記錄著八十年代年輕人的心事。如今當我們在社交平臺發送語音條時,卻再難復現當年守在收音機前等待“咔嗒”聲開啟某個世界的悸動。
但我知道,邱靜的麥克風余溫仍在傳遞,那些深夜來電者的心跳聲,依舊在光纖管道里震顫成永恒的電波漣漪。
突然,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的暮春的雨水,敲打著玻璃幕墻,我站在三十三層的寫字樓里,忽然聽見樓下傳來孩童追逐的笑聲。他們追逐著從便利店傳出的《風再起時》旋律,就像當年我們在老式收音機里追逐邱靜溫柔的聲音。
此刻城市的天際線上,新的衛星信號塔正在升起,而FM985最后一段電波,終將化作云端某處永不消逝的月光藤蔓,繼續滋養著那些在數字荒原里尋找精神家園的靈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