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歌》是文天祥創作于南宋末年的不朽詩作,那里的他兵敗被俘,被押解至燕京,囚禁于獄中。他面對元統治者的多次利誘和威脅,他都不為所動堅守氣節,寧死不屈。
在被囚的第二年,文天祥以 “正氣” 為題,創作了這首詩歌。在詩中他列舉了眾多歷史人物的事跡,如齊國的太史簡、晉國的董狐筆、秦朝的張良椎、漢朝的蘇武節等,這些人物或堅守正義,或不屈抗爭,展現出的浩然正氣成為文天祥精神的支柱。
此詩的中心思想,是對天地間浩然正氣的歌頌,彰顯了 “以天下為己任” 的擔當精神和 “舍生取義” 的崇高境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脊梁。
放大欣賞:
時光流轉至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 年),52 歲的林則徐揮毫書寫《正氣歌》。當時的中國,鴉片肆虐,華夏大地被毒霧籠罩,民生凋敝,國家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林則徐作為一位有識之士,深知鴉片對國家和民族的危害,他決心挺身而出,拯救國家于危難之中。他書寫《正氣歌》,正是借文天祥筆下的正氣,抒發自己對正義力量的尊崇與追慕,表達自己堅守正義、不屈不撓的精神追求,以明其志。
林則徐一生,遍歷地方,治績斐然。他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1839 年,他在廣東禁煙,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這一壯舉向世界宣告了中國人民禁毒的決心,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后,他組織廣東軍民進行頑強的防御,從而才使得英軍無法在廣東輕易得逞。從外部打不進那就從內部,成功從腐爛到極點清王朝內部瓦解了這支隊伍。他因遭奸人誣陷而被革職,被遣戍伊犁。
即便如此,他在途中仍奉命赴浙江鎮海協防,并留開封襄辦黃河決口。他的一生,始終秉持著為國為民的信念,在困境中堅守正義,與《正氣歌》所表達的精神高度契合。
此作是林則徐用小楷小楷寫成的,在結構上,結字端莊大方,疏密得當。每一個字的筆畫安排都恰到好處,既不過于緊湊,也不過于松散,呈現出一種和諧穩定的美感。其字的重心平穩,猶如泰山屹立,給人以堅實可靠之感。在用筆方面,筆畫嚴謹細致,筆力遒勁穩實。
起筆、行筆、收筆都交代得十分清楚,一絲不茍。線條粗細均勻,富有彈性,展現出他扎實的書法功底。在轉折處,提筆頓筆,干凈利落,體現出一種果斷和堅定。章法上,勻稱明凈,整幅作品行列整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呼應關系處理得非常巧妙,氣脈貫通,給人以清新、舒暢的視覺感受。
也不愧此作被譽為 “千古辟邪第一書”,因為它從精神內涵上看,它承載了文天祥的浩然正氣和林則徐的崇高人格。林則徐將自己的忠君為國和一身正氣融入到書法之中,使作品具有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這種精神力量能夠抵御世間的邪惡與污濁,激勵著后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堅守正義,不屈不撓。從書法藝術角度而言,其精湛的技藝、完美的結構、嚴謹的用筆和和諧的章法,堪稱書法藝術的典范。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超多的書法學習資料,點擊上方公眾號名片,關注“書畫博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