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日前庫克群島總理布朗訪華結束,帶著與中國簽署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行動計劃》返回南太平洋。
這場“尋常”的外交活動,卻讓新西蘭這個“刺頭”反應激烈,不僅指責庫克群島“未充分協商”,甚至威脅要“重置雙邊關系”。
值此之際,中方直接給新西蘭發出一份“邀請函”,要和新西蘭外長彼得斯“好好聊聊”。
那么中方為何要邀新西蘭訪華?此事又是否和庫克的“麻煩”有所關聯?
中新外長會面
上周南太平洋島國庫克群島總理布朗,展開10年來的“首次訪華”之行,并在中國待上了5天。
這段時間里,中庫雙方簽署了不少“有意義”的雙邊合作文件。雖然兩地GDP相差萬倍,但是中國也并未因此“虧待”布朗,可見中國對于多極化發展的“信念”。
但正是這樣一個本屬正常的“外交”活動,卻讓另一個國家“炸了鍋”,接連表示出不滿態度,這個國家就是新西蘭。
不久前新西蘭總理拉克森公開表示,“根據憲法”來看庫克群島此舉“缺乏透明度”,外長彼得斯不僅抱怨“庫克群島未提前協商”,更想要布朗分享中庫簽署合作的具體內容。
要是這可是國與國之間的機密文件,又怎么可能隨便分享給別人?
因此布朗當下就回復新西蘭,稱中庫關系影響不了庫新關系,所以新西蘭想知道協議的具體內容“沒有必要”。
耐人尋味的是,新西蘭的怒火并非源于協議內容,而是庫克群島的“自作主張”。
畢竟作為新西蘭的“自由結合區”,庫克群島在防務和外交方面,始終仍未能脫離開新西蘭。
說起這段歷史糾葛實際上源自庫克群島曾經淪為新西蘭屬地,雖然后續實現自治,但是新西蘭議會仍通過《庫克群島憲法法案》保留對其國防、外交的“建議權”。
正是這種特殊關系,才讓新西蘭長期將南太平洋視為“后院”,并且擁有所謂“家長式”的掌控欲。
但“孩子大了終究要離開家門”,此次事件就正如布朗所言:“我們不需要征求新西蘭的許可。”
而中方更是直接表示:中庫之間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受到第三方干擾,這是中方的一貫立場。
那么在這起事件背后隱藏的是什么呢?無非是藏在“自由結合”背后“新殖民主義”幻象,也是庫克群島難以擺脫的“麻煩”。
所以,幾天前就在庫克群島總理布朗才剛結束訪華行程落地首都阿瓦魯阿時,他已經為庫克群島所招惹的麻煩進行了“解釋。”
布朗稱在未來幾周內,自己就會和新西蘭政府會面,屆時他將分享一部分新簽署的文件。同時他還強調這里面不涉及到“安全問題”,所以新西蘭大可放心。
新庫高層會面
至于到時候新西蘭會怎么想,我們現在尚且無從得知,但是就在新西蘭激烈批評庫克群島之際,中方卻有了不一樣的動向。
近日中國外交部宣布:應王毅外長邀請,新西蘭副總理兼外長彼得斯將于2月25日開始訪問中國。
這則消息所傳遞的信號被不少輿論解讀為是“打一巴掌給顆棗”的外交策略,既表明中國尊重新西蘭的關切,又暗示其不應干涉他國主權選擇。
與此同時,這也是中國給新西蘭“提個醒”,那就是庫克群島并非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中國與庫克群島的合作恰恰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在青島市即墨區,布朗參觀了中國國家深海基地,雙方商定合作開發深海礦產資源;在哈爾濱亞冬會閉幕式上,中方承諾支持庫克群島建設海水淡化廠。
布朗在青島參觀中國國家深海基地。布朗的Facebook
最重要的是,這些項目都沒有任何的“政治附加條件”,與新西蘭的“援助換控制”的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而這也充分的體現了中國外交的“四不原則”,即“不干涉內政、不附加條件、不尋求主導、不搞排他合作”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也正是這種立場才讓中國贏得了太平洋島國的信任。2024年以來,已有6個島國領導人訪華,而中國對南太的援助金額更是早在2018年就超過了新西蘭。
去年庫克群島的“叛逆”也絕非個案。
2022年湯加引入中國基建投資;2023年,所羅門群島與中國簽署警務合作協議;2024年薩摩亞更是明確了“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行動路徑。
薩摩亞總理到訪雙登集團 共建“一帶一路”綠色可持續發展
這些行動共同傳遞一個信號:南太平洋不再是“西方后院”。正是在這樣的情況,像是新西蘭這樣的國家才會在發展路徑上顯得“愈發尷尬”。
目前新西蘭之所以會對庫克群島訪華如此反應激烈,本質上就是其正處于“焦慮”之中,而焦慮的原因則在于“身份撕裂”。
首先,作為“五眼聯盟”成員,新西蘭需要配合美國”遏制“中國,還曾經謀求加入“奧庫斯”。
但中國卻是新西蘭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去年一年,雙方雙邊貿易額就達到了183億美元的驚人數字,與此同時中國還是新西蘭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和第二大外資來源國。
簡言之,新西蘭離不開中國市場。所以這種“兩面為難”的情緒尤其在彼得斯訪華前夕愈發凸顯——他既要安撫國內親美勢力,又得為新西蘭龍蝦、奶粉爭取關稅優惠。
新西蘭副總理兼外長彼得斯
所以其實對于新西蘭來說,本質上正和庫克群島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對于中庫合作新西蘭“憤怒異常”。
但是作為西方國家的“一份子”,新西蘭很多時候對中國“手軟”的表現,同樣會受到西方輿論的攻訐。
正如部分輿論所描繪的那樣,“當小國選擇中國,西方就指責‘不民主’;但當它們依附西方時,這種選擇卻被默認為‘理所當然’。”
此時此刻,庫克群島的風波揭示了一個真相:國際關系民主化不是口號,而是弱小國家的“生死抗爭”。
此次中國邀請新西蘭外長訪華,就是要告訴他們這個道理。
正如布朗說出“我們有權自主選擇合作伙伴”時那樣,他代表的不僅是2萬庫克群島人,更是不希望繼續籠罩在他國陰影的所有國家。
參考資料:
新華網《新西蘭副總理兼外長彼得斯將訪華》
觀察者網《庫克群島總理訪華后喊話新西蘭:沒什么好擔心的》
北京商報《中國已同庫克群島簽署協議?外交部回應》
環球網《田京靈:西方輿論不應曲解中庫合作》
新西蘭天維網《“我們不欠新西蘭的!”這個島國“既要又要”引爭議!NZ官方警告:兩國關系或受損!》
西部網《新西蘭副總理兼外長彼得斯將訪華》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庫克群島馬克·布朗總理一行訪問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觀察者網《中國對南太平洋地區的援助才到位1/5 但已經是第二大援助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