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的產品調性吸引玩家
英倫風正在悄悄地蔓延,距離大火只差一款爆品。
筆者最近發現,無論是在B站和大家一起看《湮滅之潮》的PV,還是和朋友一起玩《三角洲行動》最新的PVE模式,亦或者在群里討論二游時,時不時會蹦出來1999的英文表情包。
這種Meme似乎預示著英倫風下沉普及的速度超乎了業界的想象。翻看這幾年的產品,我們會發現在中國市場主打英音配音的游戲越來越多了。它們可能是因為IP、世界觀、題材,也可能是瞄準了細分用戶,在卷天卷地卷空氣的的二次元、單機、卡牌市場,成功實現了撤離。
在一眾大廠扛起打造長青游戲大旗,不斷圍繞成熟品類加杠桿,試圖構建護城河的當下。我們似乎發現了獨屬于中小市場的取勝之道。
中小廠商紅海突圍有了新選擇
復盤最近這幾年主打英倫風的游戲。我們能很明顯地發現,他們都是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通過對英倫風做出了差異化表達,從而在激烈的行業競爭環境中找出了一條生路。
比如近期剛剛曝光,被譽為“村里第一個留學生”的《湮滅之潮》。它不僅沒有選擇常見的神話歷史武俠等背景,而是選用了英國亞瑟王以及圓桌騎士為故事背景,游戲內還以英國倫敦為主要場景,英論腔更是主打配音。相信不少玩家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根本想象不到這竟然是一家在國內由國人制作的國產游戲。
大部分廠商做國產單機,他們都會選擇以中國古代歷史,或者神話傳說為背景,這讓部分玩家甚至已經對中式風格產生了審美疲勞。
這種違背祖宗的決定,不可避免也帶來了巨大的爭議。一方面,中國市場英倫風格無疑比傳統文化的受眾更??;另一方面,英音配音也讓玩家紛紛表示不習慣,稱英配捧讀沒有感情等。事實上,在采訪中制作組也曾表示,核心目標用戶是西方玩家,希望憑借英倫風的獨特風格獲得市場認可。
從玩家的反饋來看,《湮滅之潮》的英倫風無疑是成功的。截止目前,《湮滅之潮》在B站,預告片便超過了600萬,實機演示也突破了500萬。其中實機演示位列全B站排行榜最高第1名,預告片則被列入了B站“第308期每周必看”名單。
可以說,《湮滅之潮》在單機市場,憑借英倫風初戰告捷。拉長時間維度來看,這種劍走偏鋒式勝利并非偶然。如果大家還有印象,在2023年二次元大逃殺中,堪稱除米哈游外唯一的贏家深藍互動—《重返未來:1999》。與當年眾多二次元游戲相比,《重返未來:1999》憑借獨特的英倫風(全英式配音和神秘學題材),在二游墳場中活了下來。
事實上過去幾年二次元賽道中“卷美術”、“卷題材”不是什么新鮮事。像《歸龍潮》之于國潮,《物華彌新》之于國風,《異象回聲》之于怪談,《眾神派對》之于神話朋克等等。遺憾的是,它們都沒有有像《重返未來:1999》那樣深度貫徹英倫風,并在市場上取得了成功。
游戲自23年上線后,首月全平臺流水接近2億元,海外版首月雙端總流水在850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在今年一月新的版本中,游戲也是再次進入了iOS暢銷榜前十,長線運營能力可見一斑力。時至今日,游戲依舊以獨特的英倫風名揚二游圈。
再往前追溯,上一款英倫風火出圈的《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則更加徹底,這款21年由網易推出的卡牌產品截至到現在主線都沒有加入中文配音。
相比起《湮滅之潮》和《重返未來:1999》這類的原創IP,基于《哈利波特》而開發的《哈利波特:魔法覺醒》更加注重對原著的還原。在BIGC上Zen工作室提到“世界型IP”和“角色型IP”的分類模式時表示,世界型會更偏向對整體世界觀代入感的還原,而角色型會更偏向對個別角色的樹立。
而《哈利波特》無疑是“世界型IP”,《哈利波特》作為從英倫本土文化中誕生的文化作品,不論是書中還是電影中亦或者其他娛樂產品中,都流露著諸多英倫文化的元素符號,其標志的英倫腔更是堪稱經典。
即便在那個競技游戲滿天飛的年代,《哈利波特》這款傳統的卡牌游戲,仍就成功殺出了一條生路。游戲在2021年9月初國服上線時,僅用7小時便登頂了iOS暢銷榜、位列雙榜第一,首月流水超過10億人民幣。而在其國際服開服后,首周便吸金233萬美元。
毫不夸張的說,“英風腔”“英式范”已然成為不同品類,中小廠商的制勝之道之一。
項目組背景天差地別,不妨礙他們有共識
明面上,上述廠商都選擇了押注英倫風格。可細究下來,我們發現他們的出發點,表達的方式各不相同。
像《湮滅之潮》研發商成都蛇夫座-日蝕邊緣工作,它是一家2021年才成立的新公司,負責人付坤在2007年左右從出版社跳槽,通過傳統頁游公司入行。后來,他曾經去過位于日本的知名大廠,期間參與過一些知名主機游戲的制作。
輾轉多家公司后,他懷揣著主機夢想,選擇回到成都加入到數字天空。2019年,他率領團隊開發了末世科幻“高速戰斗”的ARPG游戲《Project DT》。遺憾的是,由于項目前景、經費等原因,產品不幸被砍。這段坎坷的經歷,沒有打倒付坤。他沒有服輸,堅信主機產品有他自己的受眾,于是決定創業開發原創的主機游戲。
在接受媒體采訪中,制作人透露目前《湮滅之潮》總計約100人的研發團隊當中,有許多來自世嘉、育碧、Gameloft等公司的員工,開發過《如龍》《女神異聞錄》《刺客信條》《波斯王子》等知游戲經歷驗。
與《黑神話:悟空》《影之刃零》等更專注于國內文化的制作人不同,我們能很明顯的感知到,付坤有著更多的海外經驗,制作團隊的經歷也多是海外大廠經歷。相比起傳統文化,他們也更擅長海外的內容。
有外媒猜測,如果《黑神話:悟空》主打傳統神話,目標是中國市場。那么以英國神話為背景,采用英式配音的《湮滅之潮》有可能更聚焦西方玩家。筆者認為,外媒這種猜測某種程度上,也說明這款產品在海外市場擁有不俗的潛力。
相較于研發期的《湮滅之潮》,已上線的《重返未來:1999》,有著不一樣的故事。研發商公司深藍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新公司,創始人曾擔任光核工作室負責人,曾主導了《食物語》《造物法則》《造物法則2:先鋒英雄》等游戲產品的研發運營工作。
創始人周劍曾在采訪中表示,公司一開始的奮斗目標,就是希望去打破傳統,然后堅持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東西。
而《重返未來:1999》作為處女作產品,可以說是肩負著公司的生命。據悉,在2020年初,《重返未來:1999》近代復古的方案便已經被構思定調了。在未拿到版號的背景下,項目組團隊規模一度高達300人。按照深藍互動內部人士的說法,百人團隊堆量只是冒險的一個側面,押注英倫風也相當冒險。
幸運的是,這種冒險獲取了同比例的回報。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游戲全平臺流水至少已超過2億美元。在游戲上線一年后,制作人周劍在采訪中也透露:1999有相當比例的用戶不是定義上的“二次元玩家”,而是受到了游戲的題材內容的吸引。他表示,用戶是有審美的,好的東西美的東西玩家自己就能感知出來。
至于網易Zen工作室打造的《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固然有IP的限制,讓項目組在開發時必須打造英倫風。可細究下來,Zen工作室出品的《陰陽師》主打的日式和風何種又不是一種獨特的風格了?因此與其說,網易拿下哈利波特 IP,改編成了手游。倒不如說,Zen 工作室獨特的審美、產品調性跟哈利波特互相適配。
不難發現,上述廠商最本質的共性,在于研發商、項目組獨特的審美觀跟產品調性,吸引了一批具有同樣愛好的玩家。
中國的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中國的
說起來,英語作為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本身的受眾群體就極大。這或許是游戲廠商、項目組敢于冒險的根本原因。
得益于上世紀英國的強大,以及倫敦音本身具有的獨特聽感,讓其在英語體系中擁有別樣的高級感。無論是在影視,動畫還是游戲中,英倫腔往往是貴族,神秘的代表。
此外,英國本身便具有大量的故事可供描寫,比如黑暗中世紀,蒸汽朋克,維多利亞風格,西幻風格,哈利波特,近代英國,傳統海戰,殖民歷史,兩次世界大戰等等。特別是維多利亞時代,工業革命,蒸汽朋克等,可供游戲項目組探索的上限極高。
正如前文所述,像《湮滅之潮》《重返未來:1999》《哈利波特:魔法覺醒》三款產品,它們正是通過在配音、人物世界觀設定營造英倫風,受到了關注并獲得了市場的認可。無獨有偶,海外市場也有大量的游戲將英倫格作主打的的游戲特色。
比如日本魂類游戲的巔峰之一《血源詛咒》,亦或者歐美IP大作《霍格沃茲之遺》,韓國的《匹諾曹的謊言》等等。再比如《刺客信條》《巫師》《上古卷軸》這些全球知名產品
上述海內外廠商,之所以選擇擇英倫風格,事實都希望著通過獨特的英倫風吸引核心玩家。從他們在中國及海外市場取得的成績來看,英倫風無疑是大中型廠商打破賽道內圈的最鋒利的匕首。
中國游戲開發者取材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已經獲得了成功。我們也希望,中國開發者聚焦打造英倫風,在全球市場獲得一席之地。
*爆料丨合作丨招聘:點擊或戳微信號 luoxuanwan1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