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曉護的第5357 篇文章
一、疾病概述
腰頸疼痛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頸部、肩背及腰部的僵硬、酸痛、活動受限,嚴重時可放射至四肢,影響日常生活。中醫認為,腰頸為督脈、膀胱經循行要道,與肝腎關系密切。肝主筋,腎主骨,若肝腎虧虛或外邪侵襲,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痹阻,則“不通則痛”,引發腰頸不適。
二、臨床表現
頸部癥狀
頸部僵直、轉動困難,伴頭痛、頭暈,或上肢麻木。
腰部癥狀
腰酸脹痛,久坐加重,彎腰受限,或下肢放射痛。
伴隨癥狀
畏寒怕冷、乏力倦怠,或局部肌肉緊張、壓痛明顯。
嚴重并發癥
長期未愈可致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甚至壓迫神經引發肢體功能障礙。
三、病因病機
1.外感邪氣
風寒濕邪侵襲腰頸,阻滯經絡,氣血運行受阻,引發痹痛。
2.勞損過度
長期伏案、姿勢不良或體力過勞,導致筋肉勞損、氣滯血瘀。
3.肝腎虧虛
年老體弱或久病耗傷,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易發腰膝酸軟。
4.情志失調
焦慮、抑郁等情志不暢,肝氣郁結,影響氣血調達,加重疼痛。
四、辨證分型
1.風寒濕痹型
疼痛遇寒加重,局部僵硬,舌淡苔白膩。
2.氣滯血瘀型
刺痛固定,夜間加重,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3.肝腎不足型
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勞累后加重,舌紅少苔。
4.濕熱蘊結型
局部灼熱腫痛,口苦尿黃,舌紅苔黃膩。
五、取穴與操作
1.風池穴
在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
2.腎俞穴
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委中穴
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肌腱與半鍵肌肌腱的中間。
4.夾脊穴
在背腰部,當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后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個穴,左右共43穴,以痛為腧取穴。
5.陽陵泉穴
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中。
六、預防保健
1. 姿勢調護
避免久坐久站,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桌椅,定時活動頸腰。
2. 適度鍛煉
練習八段錦、太極拳,或做“米字操”“小燕飛”增強肌肉韌性。
3. 防寒保暖
腰頸部避免直吹空調,冬季可佩戴護腰、圍巾。
4. 飲食調理
多食黑豆、核桃、杜仲等補益肝腎;忌生冷油膩,以免濕邪內聚。
5. 情志調攝
保持心情舒暢,可通過冥想、深呼吸疏解壓力。
湖南中醫藥大學
針灸推拿與康復學院
常小榮教授團隊
作者:楊翟璨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