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FOFWEEKLY(ID:FOF_weekly)
作者:Eyan
股權投資行業的未來不再僅僅是過去的復制,而是踏上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股權投資時代正悄然崛起。
2025年開年,一級市場肉眼可見的忙起來了,和過去的2024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焦慮壓抑了一整年后,一級市場難得的迎來的復蘇的氣氛。一部分有信心的投資機構,已經先忙起來了。
1
一部分GP已經先忙起來了
“忙”,是市場情緒變化的最直接反應。也許復蘇的步伐尚未全面展開,但已經有一部分信心足夠強的機構開始搶占先機,爭分奪秒地投入到新一年的投資與募資工作中。
在過去的幾年不少GP幾乎“掉線”,他們或許在等待更為明確的市場信號,或許在調整戰略,避免低迷時期的不必要冒險。然而,一旦市場的風向出現微弱的變化,第一批對復蘇充滿信心的機構便迅速站了出來。
從春節后的幾周開始,投資人的行程安排就開始明顯增加,投資人們開始恢復線下出差,一些GP甚至出現了“排隊”狀態。
有GP笑著“抱怨”:“去年大家都宅在家里,剛過完年就得‘飛’起來了。”這是市場回暖跡象的重要信號,投資人們肉眼可見的在客戶見面、項目路演、行業分析和戰略討論上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最顯著的變化莫過于IR,過去一段時間里,IR團隊的“活躍度”全靠壓力和雞血,因為募資的挑戰實在太大,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也極為薄弱。然而,2025年開年后,IR們重新拿回了話語權,他們開始頻繁與LP進行溝通,重啟募資工作,希望能盡早的抓住信心恢復的LP們。
“這次不再是‘等風來’,而是我們要主動去找風。”某投資機構合伙人說,語氣中帶著幾分自嘲,卻也充滿信心。
從市場表現來看,一些成熟的投資機構開始聚焦細分領域,集中精力挖掘潛力項目。市場已經經歷過一輪大規模的“洗牌”,而存活下來的項目和團隊,往往具有更加堅實的基本面和發展潛力。因此,投資機構的目標不再是廣撒網式的投資,而是精準鎖定那些行業中的“潛力股”,通過精細化的投資管理和資源整合,力求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與此同時,一些機構還意識到,信心的恢復不僅僅是資金流動的恢復,更是市場上優質資源的逐步集中。這種資源的集中不僅是為了在未來獲得更高回報,更是在修復行業結構的過程中,推動一級市場的真正健康發展。
對這些GP來說,他們已經看到了未來的市場上升空間,并且希望通過適時的投資,在接下來的幾年內獲得豐厚回報。對他們而言,2024年的低迷和困境已成過去,他們不僅從中汲取了經驗,更通過戰略調整,力求在未來幾年中把握住行業的變化。
隨著中國股權投資行業逐漸進入政策支持、產業轉型和資本修復的周期,一些有遠見的GP已經開始了積極的布局。2025年或許是一個“新生”的開始,不僅代表著股權投資行業的復蘇,也為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盡管市場整體環境仍然復雜,但一部分早已做好準備的GP們,通過精準的投資決策和靈活的募資方式,逐漸在市場的復蘇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提前抓住了新一輪投資機會。
2
仍有機構在徘徊
市場復蘇的步伐并不均勻,一部分機構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迅速行動,而另一部分機構則依然處在猶豫不決、徘徊不前的狀態中。
2025年初,人工智能的熱度持續高漲。“顛覆性創新”機會讓各大機構紛紛投身其中。然而,這種過度的熱情也引發了很多機構的警惕。一部分傳統的股權投資機構,尤其是那些習慣于穩健投資的GP,開始對人工智能的市場熱度產生懷疑。
“人工智能和半導體這些領域,確實有著極大的潛力,但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初創項目不敢投,好項目水漲船高,是否還能入局還有待商榷?”某投資經理私下表示。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擔憂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雖然廣泛,但當前的市場需求是否足夠強勁,仍然是許多機構思考的關鍵問題。有投資人認為:“人工智能的浪潮雖然給了投資人充足的信心,但是否能夠持續推動整個經濟發展,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近年來,政策方面對股權投資行業釋放了不少“暖風”,從金融市場開放到資本供給的支持,再到科技創新產業的激勵政策,這些舉措無疑為市場注入了正能量。但一些機構認為,這些政策的實際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政策的落地速度與執行力度也存在“溫差”。
尤其在募資方面的問題,雖然政策層面的支撐確實存在,但在實際操作中,資金的引導和配套機制并沒有很好地形成有效的聯動,導致政策效應的“遲滯”,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焦慮。
此外,融資放緩導致新興企業發展受限,優質資產的稀缺仍然是行業中的重大問題。有GP表示,盡管募資的氛圍有所回暖,但一級市場中能夠滿足高回報要求的項目依然稀缺,估值問題尤為突出。
“我們有資金,卻沒有可以匹配的優質資產。”某知名投資機構的合伙人無奈地表示。
更核心的問題是,當前的資本市場在一部分行業仍未完全解凍,IPO的渠道依然收緊,二級市場的流動性無法提供有效的退出通道,使得這些稀缺優質項目的估值水平得以進一步推高,成為市場上的一大難題。很多機構仍然在等待合適的時機和項目,以期在估值泡沫逐漸消退后找到更有競爭力的機會。
同時,LP的信心也未能完全恢復。對于一些GP來說,LP依然在觀望,特別是那些曾經經歷過市場低迷的LP,他們對過去幾年投資回報的失望,仍然讓他們保持謹慎的態度。
“我們現在不僅需要與LP建立信任關系,還需要與他們共同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某基金管理人坦言,雖然市場開始回暖,但LP對回報的期望依然很高,他們期待在新的周期中能獲得更為可觀的回報,但目前的經濟環境并不完全支持這一點。
雖然LP們的信心有所回升,但對股權投資的回報預期依然偏高。即便部分LP開始重新投資,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和資金的錯配依然存在,市場化資金則仍然保持謹慎,難以大規模流入,導致募資依然艱難。
因市場的不確定性、政策落實的滯后、估值泡沫以及LP信心未恢復等原因,一些機構仍在保持謹慎的態度。然而,正是這些機構的猶豫和徘徊,反映了市場中尚未完全消除的結構性問題。未來的股權投資市場,或許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完成真正的結構性修復,并迎來更多機構的積極參與。
3
轉折正在醞釀
從歷史經驗來來看,復蘇往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盡管有一部分機構開始尋求積極的變化,開始積極布局,但整個行業的轉折還未完全顯現。2025年,隨著多重因素的作用,市場的信心、宏觀環境的變化、產業方向的轉型以及政策的加碼,都在共同推動著這個行業的“新生”。這一切的背后,是一系列值得關注的關鍵性信號。
從宏觀上來看,過去幾年全球經濟的變化給股權投資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無論是中美貿易戰、金融戰,還是全球供應鏈的重組,都深刻影響著股權投資的生態。然而,進入2025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韌性逐步顯現,國內完整產業鏈在全球分工中的優勢逐漸凸顯,這為股權投資提供了新的機遇。中國的產業鏈,特別是在制造業領域,逐步形成了高度的協同和優勢互補。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成本和生產能力上,更體現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協作和創新能力。隨著全球產業鏈的重構,中國在多個領域的供應鏈優勢開始顯現,尤其是在芯片、機器人、新能源等科技型制造業領域,這些都成為股權投資的優質賽道。
同時,國內投資行業最大的外部風險:貿易戰、金融戰和科技戰中,中國已經在逐步掌握主動權。這一變化不僅有助于提升國內市場的自我循環能力,讓外部市場對于股權投資的影響越來越趨于中性,國產替代的趨勢日益明顯,也為科技領域的股權投資創造了巨大的潛力。
在全球金融市場中,人民幣資產的定價正在逐步修復。過去一段時間中人民幣資產的低估現象逐步得到修正,市場開始重新認識到中國資產的真實價值。這對于股權投資市場來說,意味著行業定價機制的回歸,泡沫的擠壓和資源的重新配置,市場的健康性逐漸提升。
產業層面,過去幾年中國的股權投資市場更多集中在規模性制造業、新能源等熱門領域,但隨著產業的不斷演變,科技型制造業和創新型制造業正在逐漸替代傳統領域,成為新的投資熱點。以芯片、機器人、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型制造業正在快速崛起,并逐步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這些產業不再單純依賴低成本優勢,而是依靠自主創新和技術突破,在全球競爭中逐步占據領先地位。
股權投資市場對于這些領域的投資需求也在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將目光集中在這些具有長期成長潛力的行業。深度學習、AI芯片、智能制造等新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中國的產業結構。隨著DeepSeek等人工智能項目的崛起,市場對于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景也有了新的認知。這不僅推動了投資者對AI技術相關企業的關注,也促進了產業鏈的整體升級。
人工智能不再是一個純粹的投資熱點,它正逐漸成為推動產業升級、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工具。這個過程中的示范效應,讓更多的GP開始重新評估人工智能領域的潛力。中國的產業鏈不僅在傳統制造業領域保持優勢,在新興行業中的縱深布局也讓其在全球競爭中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這種優勢幫助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中能夠保持價格競爭力,并逐漸進入價值鏈高端。
這為股權投資市場帶來了更多值得關注的機會,特別是在硬科技領域。為股權投資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深度合作,中國企業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外部市場機會,也能夠在國際化戰略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對于股權投資機構來說,這一市場機遇意味著新的投資領域和退出渠道。
過去一年,政策層面已經為市場復蘇做足了鋪墊,國家在股權投資和科技創新領域的支持力度愈加顯著。“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的提出,進一步為股權投資市場指明了方向。國家層面正在大力推動科技產業和消費市場的雙重發展,支持創新型企業的成長,并通過政策優惠、資金扶持等手段,促進這些領域的快速發展。
對于GP而言,這不僅意味著新的投資機會,也意味著政策支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場的風險。隨著金融政策的進一步寬松,金融市場逐步轉暖,更多的市場化資金進入股權投資市場,推動了股權投資行業的健康發展。這為股權投資機構提供了更多的退出渠道和融資渠道,也為行業提供了更為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在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有序發展中,國家對資本的流動、定價以及投資方向的引導逐步形成了更加有效的機制。股權投資市場也在逐步形成了更加健康的生態,市場不再盲目追求短期高回報,而是逐漸傾向于長期穩定的資本增值。
4
結語
回望過去幾年,股權投資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從募資難到退出難,再到資金錯配的困境,整個行業幾乎陷入了停滯。然而,正是這段艱難時光,讓市場逐漸認識到“有價值的出清”背后隱藏的深遠意義。隨著行業逐步完成出清,信心和結構的修復已經在悄然發生。
進入2025年,股權投資行業的轉折之年,市場的復蘇跡象愈發明顯。宏觀經濟的韌性、科技型制造業的崛起、政策的強力加碼和資本供給的修復,都在為股權投資市場的復興鋪路。雖然挑戰依然存在,但投資者的眼光已經開始更加聚焦于那些具有高增長潛力和長期確定性的賽道。
股權投資行業的未來不再僅僅是過去的復制,而是踏上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股權投資時代正悄然崛起。從政策驅動到產業創新,再到資本結構的逐步優化,行業的每一步都在為未來的發展積蓄力量。
說明:發布并不意味著我們贊同其觀點,只為多一個視角看待問題,部分信息和圖片無法核準,如涉權益,煩請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有融資需求請加微信(FA_rzj),為方便備注,申請好友時請發送(姓名·城市·公司·職務)
- The End -
我們已經與阿里巴巴創新投資、達晨創投、高瓴資本、高榕資本、高特佳投資、戈壁創投、國新風投、國中創投、紅杉資本、華映資本、火山石投資、IDG、經緯中國、今日資本、紀源資本、君聯資本、聯想之星、藍馳創投、梅花天使基金、平安創投、啟賦資本、軟銀中國、賽伯樂投資、賽富基金、深創投、天圖資本、騰訊投資、五源資本、毅達資本、英諾天使基金、優勢資本、真格基金、浙商創投、中國風投、中國文化產業投資等近千家知名投資機構2000余名專業投資人建立廣泛聯系和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