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女子馬雙如,因一場公開課與甲骨文結緣。她成立文化公司與文字館,深入鄉村、校園開展研學活動,把甲骨文融入節日活動,讓古老文字重煥生機,讓南陽文化名片更亮眼?!凹坠俏某休d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文明,每一個字符都是歷史的沉淀,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2月24日,陽光透過甲骨文文字館的窗欞,灑在馬雙如的身上,她目光堅定,滿懷熱忱地說,“能讓更多人領略到甲骨文的魅力,觸摸到歷史的脈絡,是我一生最有意義的事業?!?/p>
邂逅甲骨文之美
2月24日下午,位于南陽府衙內的甲骨文文字館里,48歲的馬雙如笑意盈盈,正熱情地向來自北京的游客講解甲骨文。馬雙如是鎮平縣遮山鎮馬營村人,早年因家境貧寒,中學未畢業便踏上創業之路。機緣巧合,她受邀參加河南師范大學張洪教授舉辦的甲骨文公開課。短短兩個小時,卻如同一把神奇的鑰匙,為她打開了通往古老神秘世界的大門。自那以后,只要張洪教授開課,馬雙如必定早早到場。她全神貫注地聽講,課后反復揣摩,即使輟學多年,也絲毫沒有影響她對甲骨文的癡迷。甲骨文的造字奧秘、歷經千年仍熠熠生輝的緣由,在她心中不斷盤旋,促使她的探索越發深入。2020年,在得到張洪教授的支持后,馬雙如毅然作出抉擇,全心投入文化傳播工作,組建專業團隊,并在南陽府衙內創建了甲骨文文字館。踏入甲骨文文字館,仿佛穿越時空,回到殷商時代。館內,中國非遺十二生肖甲骨文傳拓流程展示區,吸引著游客駐足觀看,直觀感受到這一古老技藝的獨特韻味。甲骨文模型展示區,將每一個甲骨文的含義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呈現,動作細節的精心刻畫,讓古老文字瞬間 “活”了起來。而陳列著的董作賓、馬滿堂等書法大家的1000余幅甲骨文書法作品,更是讓游客大飽眼福,領略到甲骨文書法藝術的魅力。
在傳承中創新
懷揣著傳播甲骨文文化的熱忱,馬雙如和她的團隊積極走進城鄉、校園。2023年10月27日,該團隊來到臥龍區蒲山鎮槐樹灣中心小學,開啟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甲骨文文化,個個興致勃勃。如今,這所小學已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該團隊還走進多所學校和機構開展研學活動:在小學課堂用趣味方式啟蒙傳統文化認知;在高校深入剖析甲骨文歷史,激發青年傳承使命。2024年“六一”兒童節,該團隊在甲骨文研學基地舉辦活動,將傳統文化融入節日氛圍。多所學校組織學生走進文字館,通過講解和互動游戲揭開甲骨文神秘面紗。暑期“小小研究員”活動更讓孩子們獲得沉浸式學習體驗。熱愛可抵萬難,這位48歲的文化擺渡者,正以甲骨文為密鑰,開啟古今對話的星辰大海。展望未來,她表示將以甲骨文為紐帶,串聯古今文化脈絡,讓古老文字在新時代奏響文化強音,向世界展現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轉自《南陽晚報》等相關報道
長按識別加南陽家長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