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提升個人綜合能力...
▼ 掃碼加小雅▼
獲取免費領取暢學禮包的通道
同學的提問
我是 20 歲的自由插畫師,我對藝術、動畫、漫畫、小說、哲學等領域都很有興趣,也希望未來能夠從事相關的創作工作。
但現實的經濟壓力讓我不得不思考:如何在這些熱愛的領域中,找到「既能維持生計,又能持續發展」的方法。
我不確定自己該如何選擇職業方向,是專注于某一個領域,還是嘗試融合多個領域?
在兼顧創作自由與經濟獨立的前提下,我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成長路徑?
如何在這幾個領域間,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路徑?
如何平衡經濟生存與個人創作的自由?
以下是船長直播中的回答:
既然這位同學已經能自稱「插畫師」,說明已經有業務了。那么這里的問題,主要是興趣與事業的平衡。
我們在年輕時,能輕易地說出「我對這事感興趣」,甚至「我熱愛這件事」。
但一旦要把這件事當成事業來做,往往跟之前想得不太一樣。這點跟談戀愛還挺像的。
我拿自己舉個例子。這些年除了本職外,我花時間最多的一個是經濟學,一個是王者榮耀。
我想不想專業從事游戲相關的工作呢?其實還真想過。
從事游戲相關的行業,跟體育行業一樣容易被誤解:很多人會以為從事相關行業,不是當選手就是當教練。但其實,它的衍生行業非常多。
我們想想,光周邊商品就涉及到多少行業?生產、廣告宣傳、網絡營銷……一個都少不了。我相信體育行業的從業者中,程序員們其實也占到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回到這位同學的問題。
當糾結「如何在動畫、漫畫、小說等藝術領域,尋找發展路徑」時,我們首先要破除對「純粹藝術」的幻想。
雖說對藝術的純粹追求十分美好,但礙于現實、并且想不被商業裹挾,就必須具備兩個硬性條件:不但自己得有毋庸置疑的天賦,還得有來自藝術世家的家族積淀。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天賦呢?說來扎心,如果你心里有這個疑問,你就是沒有。
對于需要「維持生計」的普通人而言,更現實的路徑是「將藝術轉化為可遷移的技術能力」。
無論你創作的形式是動畫、漫畫、小說、亦或是其他,你需要做的都是「結合這種藝術形式的技法」,諸如 —— 動畫分鏡的節奏控制、小說敘事的結構張力、哲學思辨的邏輯框架等等。即,從最外圍、最通俗的部分做起。
對于畫師們來說,這一步就是「可視化」。
以近一二十年歷史學的出圈作品為例。
僅論出圈程度,易中天的《品三國》、當年明月寫《明朝那些事兒》算是翹楚。
這兩位作者都不是歷史學科班出身,也不算業內頂尖的學者,作品內值得商榷的地方數不勝數。
那為什么他們的作品為何能出圈呢?
科班學者往往困于自己的職業枷鎖:一旦寫作,既要區分史實與自己的觀點,又需標注每個論點的文獻來源。
這種學術潔癖在破圈的過程中,反而成為枷鎖。
而非科班的創作者,則能毫無負擔地用最生動、精彩(但也許并不精確)的方式,將自己的理解轉述給大眾:用小說筆法描寫帝王心術,以職場邏輯解構變法改革。
這種「打破學科次元壁」的創作,反而形成獨特辨識度;對深奧知識深入淺出的「轉譯」,更是精準命中了大眾對智識的解渴需求。
不管說得全不全面、準不準確,哪怕其中有幾處錯,讀者確實是漲了見識。
同時,這些最出圈的作者們本人,對「知識的本質」也往往極富洞察力。對于讀者們來說,這些洞見比背后的考據更重要。
這位同學希望結合自己的藝術功底與對哲學的興趣,這就需要實現三重突破:
首先是掙脫學科枷鎖的膽量,接受通俗化必然帶來的精度損耗,以及隨之而來的批評;
其次是找到專業內核與大眾共鳴的黃金交點;
最關鍵的是「建立跨維度的認知轉化能力」。想將哲學思想可視化,創作者就必須既吃透相關的哲學理論,又掌握漫畫分鏡的敘事節奏。
其中,第三點最容易著手,卻也極難。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說法,深以為然 —— 真正的學習是:
一、用我自己的話說出來;
二、舉出它的例子;
三、在各種外表和情況下識別它;
四、看出這和其他事實的或想法的聯系;
五、以各種方式運用它;
六、預見到它的一些后果;
七、說出其對立面或逆命題。
很多人「學習」了一輩子,第一條都還沒能做到。
如果你對學習「宏觀知識」有困惑...
▼ 掃描下圖二維碼 加小雅免費領取 ▼
2 小時課程視頻 + 4000 字助教筆記
看更多深度好文
編輯 | 愷宸
排版|琳玥
諸位孤獨的閱讀者們,大家好。
由于公眾號推送規則的調整,很多讀者可能無法及時,甚至難以再看到孤閱的推文了。對此我們非常遺憾。
如果你還愿意繼續和孤閱保持聯系,希望能將孤獨的閱讀者公眾號設為星標,或者時常點開推送、在看、留言、轉發等等。
謝謝你來,希望我們能一直敢于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