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晚清時期的北京嗎?
街上的人們還穿著大褂,留著長辮子。
路上遇到認識的人,想打招呼,就要叩安。
雙方伸出一只手,向下蹲三次。
或者是雙手抱拳,互相鞠躬,行拱手禮。
隨著鏡頭一轉,來到街頭。
來來往往的人都在橋上趕路。
看著很普通的街景,細看就會發現端倪。
他們走路都是靠左,跟我們現在習慣的靠右行走,完全相反。
街頭賣藝的站著幾個姐弟。
只見年齡最小的女孩,用驚人的柔軟度,不停扭曲身體,做出一個個高難度的動作。
可腳卻明顯比同齡人小很多。
再看其他幾個女孩,無一例外全都是小腳。
雖然,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時期將要結束了。
但烙印卻留在了她們身上。
戰爭前的平靜
1917年進入民國時期,還是能看到有人保留長辮子。
他一手讓鴿子站著,一手把食物往空中一拋去訓練它。
鴿子瞅準目標,立刻飛起來用嘴叼住。
隨后,又很順從的回到原位置,繼續等待。
放眼望去,老百姓住的都是低矮的平房。
喝水需要由兩個人配合一推一拉,從井中打撈出來。
唯一的高樓建筑,是洋人的辦事處。
到了北洋時期,街上逐漸多了一些新式軍隊。
身穿制服,手拿著槍,來回巡邏。
清華大學依舊是最高學府。
最初叫清華學堂,后來被叫做清華園。
從1911辛亥革命后,再次被更名為清華學校。
在那個年代,清華作為留學預備學校,培養出了很多人才。
1929年,很少再看到留有長辮子的人。
街頭上到處都在討生活。
有盲人組成的班底,表演吹拉彈唱。
京韻大鼓的音調,傳入路過的每個人的耳中。
如果喜歡的人多,都來打賞,那他們可以繼續維持生計了。
有路邊專門剃頭的。
工具看著簡易,但非常齊全。
師傅剃一天能賺2塊錢。
要是顧客特別滿意,沒準還是多給點小費。
有修補馬蹄的。
這是個體力活。
需要先把馬用繩子綁的結結實實的,省的踢到人。
師傅再拿起馬的一條腿開始修補。
修補完成后,就是安裝馬蹄鐵。
過程并不復雜,就是用錘子將釘子捶打到釘子全都釘緊固。
看著對馬是一種折磨,實則是對它馬蹄的保護。
還有現場拉大鋸的。
巨大的木板上方、下方分別站著人,各自用力拽著鋸子。
一上一下,不知疲倦的工作著。
最受歡迎的就是小吃攤。
很多小孩圍在賣糍粑的攤上。
仰著頭張望著,盼著輪到自己。
為了為自己招攬生意。
攤主們各盡所能。
有個賣空竹老板,直接在街頭耍了起來。
高超的技術,引得很多人來圍觀。
結束后,果然有人來店里要買一個同款。
四角錢一個。
買完在老板的指導下,立刻耍了起來。
這個時候的日子雖說過的不富裕,但精神很富足。
抗戰爆發
可沒多久,這種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
鏡頭里開始到處蔓延著戰火。
1932年,上海的上空響起了一聲悠長又急促的防空警報。
一·二八事變爆發。
閘北城外,大批日軍架起大炮。
戰術就是老套的三板斧:
先用炮火優勢壓制,再派出步兵沖鋒,空中則派出戰機進行狂轟濫炸。
這在和日軍對戰的19路軍眼中,不算什么威脅。
頂著炮火直接硬剛。
擊斃日軍212人,打傷611人。
進城后,日軍又打算打巷戰。
不光在路上設了很多路障,還在城外看見人就抓。
被抓的人當中最多的就是店主。
這場戰役,導致了中國損失幾千萬磅。
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慌張地擁擠著找地方尋求庇護。
希望到英租界、法租界或者美租界暫時躲避一下。
最終,戰火持續了一個多月。
日軍曾揚言“十二小時搞定上海”。卻在19路軍和第五軍將士的誓死抵抗下,傷亡過萬,被迫接受調停。
抗戰中,戰士們喊出的“不抵抗無以為人,不抵抗無以救國”。
點燃了每個中國人的抗戰熱情。
街上到處都在號召抗戰。
有錢的出錢:
沒錢的出力,將日軍打回老家去。
學生們也都在游行抗議:
可日軍過于囂張,叫囂著:“三個月拿下中國。”
1937年,日軍集中火力攻擊當時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用的還是老套路:
炮兵轟完步兵沖,步兵沖完炮兵繼續轟。
實在不行,上飛機,從天上轟。
這次實力上懸殊很大。
日軍動用了整整19個師團,共20多萬人。
中國軍隊雖然開始有70萬人,但一二八事變人員損傷嚴重,還沒完全緩過來,就又投入了下一場戰斗。
當時的守城的司令唐生智,沒有堅持到底。
12月12日傍晚,帶走坐汽艇北渡長江逃走了。
這直接導致了南京失守。
日軍徹底占領南京城之后,就開始實施暴行。
犯下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
長達6個星期的時間里,日軍屠殺了30多萬中國人。
街頭遍布殘缺的尸體。
三分之一的房屋被毀。
甚至還轟炸了代表人道主義的醫院。
后方不斷有士兵被運往南京。
車上的每個人都抱著必死的決心。
哪怕日軍掌握著制空權。
中國的軍隊還是想方設法,用長跑試圖轟炸日軍的飛機。
雖然命中率不高,但命中一個就是一個。
日軍遠遠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意志力。
這并非是炮火就能摧毀的。
為了壓制日本,幾十萬的中國人在成都修建起機場。
方便美軍的B29轟炸機起飛,前往日本本土轟炸。
1944年的冬天,條件極其苦寒。
地面上全是厚厚的冰。
政府召集人的時候通知了前后29個縣。
沒想到陸續來了50萬人,甚至還有婦女和兒童。
干的活很累,所有的工作必須純人工操作。
有車的推車:
沒有就肩挑手拿:
男的拿著鐵鍬挖地基:
婦女兒童就敲鵝卵石:
還有一幫壯年拉著上噸重的石碾,把跑道壓實:
所有人也不圖什么別的,能有口飽飯就很滿足了。
每天排著隊去木桶前打米飯和菜。
就這樣,半年時間,他們硬是完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修建了一座亞洲最大的機場。
占地6750畝,長3公里,南北寬1.5公里。
此后,美軍B29轟炸機數次從這個機場上起飛。
在日本上空輪番轟炸。
1945年7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
然而,日軍依舊囂張,瘋狂用炮火抵抗。
為了減少傷亡,美軍的B29轟炸機再次盤旋在日本的上空。
先后在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
這次,就想問問日軍被打服了沒?
8月15日,日軍終于投降了。
中國土地的上空撒下來的不再是炮彈。
而是日軍的投降傳單。
剛開始,看到的老百姓還不知道是什么。
后面有人撿起來,讀完發現是日軍投降的消息。
隨后,越來越多的人大聲讀出來。
每個人臉上滿是笑容。
紛紛爭著去地上撿傳單,想分享給更多的人。
還有的人更是爬到房梁上,低頭細細地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著。
才終于相信,14年抗戰終于過去了。
黎明前的內憂外患
但內憂隨之而來。
1948年,上海進入通貨膨脹。
當地的物價在8年內上漲了無數倍。
一個大餅油條可以賣到200萬法幣。
老百姓口中常念叨一句俗語:百元一粒米,十萬一寸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蔣經國被派到上海徹查哄抬價格的商家。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哄抬價格的全是自家人。
里面囤的最厲害的是宋美齡的外甥。
沒辦法,蔣經國也就抓了一些小商小販嚴厲警告下。
上海的經濟依舊急速崩潰。
法幣的發行額超過了660萬億元,是之前的47萬倍。
本來就沒人能買得起東西了,當時還發行了一種叫金圓券的貨幣。
只流通10個月,單張面額最高就達到了60億一張。
最過分的是,強制老百姓將家里的金銀兌換成金圓券。
不然就強制沒收財產。
臨走回臺灣的時候,蔣介石運走了多少錢?
400萬兩黃金和數億美元。
全國最富裕的中央銀行,也就才6000多兩黃金。
國內的老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國外,志愿軍們也正在艱難地和美軍對戰。
1950年,長津湖戰役打響。
戰況十分緊急,連抗寒的東西都沒有來得及準備,一批批的士兵就趕完前線。
當時極寒天氣,氣溫一度低到了零下40度。
他們身穿單薄的棉衣。
手指被凍爛:
整只腳都凍成了冰疙瘩:
手上的裝備就是簡陋的步槍。
而對戰的美軍,裝備齊全。
渾身上下遮的連眼睛都看不到了。
武器用的也全是頂尖的。
天上還有戰機輔助。
但志愿軍九兵團硬是靠著意志向美軍第10軍發起進攻。
這戰打的異常慘烈,卻創造了一個奇跡。
共殲敵3.6萬人,其中美軍2.4萬人,包括全殲美軍一整個團。
和平終至
新中國成立,內患瓦解,外敵驅除。
北京城百廢待興。
城內全是低矮的房屋。
城外到處都是農田。
可所有人身上卻透露著安寧的生活氣息。
天安門河邊站滿了垂釣的人,悠閑地享受著釣魚的樂趣。
街道干凈整潔,每個人不用紅綠燈,只靠著解放軍的指揮,就井然有序的前行。
店鋪上插滿了五星紅旗,象征著新的希望。
集市上擺著各種小攤,努力地經營著自己的生活。
吹糖人:
拉洋片:
街頭賣藝:
套圈:
賣拉面的:
一晃7年過去了。
再見北京城,它已然是另一幅景象。
路上會有灑水車清理街道。
交警站在指揮臺上,指揮著來往的車輛和行人。
街上擺攤的更豐盛了。
各種品類,琳瑯滿目。
學校里,孩子們安穩地學習著知識。
幼小的面龐上滿是幸福的笑容。
一目百年,一幀幀的畫面呼嘯而過,里面有咆哮,有呼喊,有哭泣,有歡顏。還好它定格在了和平,定格在了小朋友可愛的笑臉。
為了這一幀的和平,數千萬同胞血染沙場。現今平淡乏無奇的每一天,對他們來說,是那么不可企及的夢幻。
我們也許不是光鮮耀眼的明星,也許不是一擲千金的豪門。甚者偶爾覺得自己如此平庸,甚至不堪。
但……當我們再次翻看這段歷史長河,請相信,你我已是這命運之神掌心的寵兒。而這命運之神,正是那萬里長城下長眠的英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