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2024年12月15日,北大國發院數字論壇暨第四屆數字中國聯盟年會舉辦。活動由北大國發院主辦,北大國發院數字中國聯盟承辦。本文根據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委員、北大國發院數字中國聯盟專家顧問、中國電科產業部主任、國發院EMBA校友劉淮松的演講整理。
三年前,我與大家分享產業互聯網話題時提出了“南坡”與“北坡”的概念。三年后的今天,“南坡”與“北坡”的新動能何在?它們又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是否涌現出了新的趨勢?
南坡北坡概念的起源與產業互聯網特征
三年前提及“南坡”與“北坡”,這源于我們對產業互聯網這一概念的深入探討。2020年,在北京軟件行業協會換屆之際,我們幾位會長共同研究,提出北京軟協未來是否可以圍繞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探索北京如何打造標桿。鑒于北京垂直行業的IT企業高度集中,我們分析了北京是否具備成為產業互聯網標桿城市的潛力,并沿著這一方向進行了專題研究。
我們分析了兩類企業:一類是以技術賦能為核心的企業,如用友、廣聯達、科大訊飛以及BAT等,它們在整個數字經濟浪潮中,致力于賦能千行百業。我們稱之為南坡,在數字化領域有一定的先天優勢;另一類則是實體經濟企業,如海爾、美的等,它們圍繞產業互聯網謀求發展,擁有自己的平臺,并在推進自身轉型的同時,將平臺能力溢出,向社會提供能力輸出。我們稱之為北坡,進程相對會艱難一些。這兩類企業在謀求融合與賦能的過程中,如同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登山者,在半坡相遇。相遇后,它們之間產生了諸多化學反應,即融合。
那么,這種融合背后的規律和趨勢究竟是什么?這便是我們提出“南坡”與“北坡”概念的初衷。
我們的研究首先明確了產業互聯網的定義與特征。產業互聯網具有平臺化和生態化的特性,它聚焦于產業能力在垂直行業的融合創新,展現出天然的平臺經濟特征,并形成了共生共榮的生態體系。我們還研究了產業互聯網轉型的新范式,即從傳統產業向新產業的轉型升級。這一過程中,“三全三化”理念至關重要,即全要素、全過程、全參與方需共同解決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的問題。通過先解構再重構的方式,傳統產業得以通過“三全”與“三化”的過程,實現整個產業的躍升與變遷。
我們也分析了兩類主體的協同共生與融合發展。從產業運營方和數字化的使用方兩個角度出發,我們探討了資源、能力和工具的優劣如何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以及它們在哪些環節上實現了真正的相互融合。為此,我們繪制了一條曲線,用以分析實體經濟與數字化企業兩類企業的發展趨勢。實體經濟企業的增速往往隨著規模的擴大而遞減,而數字化企業在初期雖面臨諸多困難,但一旦越過拐點,便會呈現出邊際效益遞增的趨勢。若兩類企業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過程中,在大本營相遇并融合,它們的曲線將疊加,最終在臨界點上形成一個陡峭的效益遞增趨勢。這是我們三年前與大家分享的內容,而這三年來,確實發生了諸多重要的趨勢性變化。
技術浪潮與數據要素的作用
近日,我正在閱讀中信集團2024年10月份剛出版的《浪潮將至》,該書由邁克爾·巴斯卡爾所著。該書系統地分析了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生物合成技術以及量子科技等技術的變遷,以及它們將對人類和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書中一個核心觀點是“浪潮將至”,即某一時期同時涌現的多種技術集合,將衍生出新型通用技術,并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通用技術是指那些能夠對人類能力產生變革性影響的技術。書中通過論證幾個重要時期的技術變革,如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技術、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力技術,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互聯網與信息化技術,以及我們正在經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來闡述通用技術不同于其他一般技術的變革性影響。邁克爾認為,人工智能、生物合成技術和量子科技將是影響當前這一波浪潮的重要通用技術,社會進步將與這些通用技術的發展緊密交織。這是《浪潮將至》一書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可以觀察到,技術的創新與關鍵要素的關聯度極高。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煤炭是關鍵要素;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和石油成為關鍵資源;而在信息時代,ICT技術則占據了核心地位。如今,我們已邁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智能時代已悄然而至,數據作為關鍵要素,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浪潮將至》 中包含了許多深刻的觀點,其作者邁克爾作為迪普曼的創始人,目前在微軟擔任引領人工智能發展的副總裁。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技術浪潮已至,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已經到來。人工智能作為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凸顯性技術浪潮,實際上是多種通用技術涌動變革所帶來的結果。在分析人工智能在新一輪技術浪潮中的重要作用時,我們可以說它是驅動這一輪技術浪潮的原技術。其影響力不僅限于人工智能技術本身,更是背后的推動力量。
有專家指出,數據要素是推動現代技術涌動、集群化融合式發展的關鍵“黏結劑”。我認為,“黏結劑”一詞應加上引號,以強調其特殊含義。我們可以看到,數據要素的成本具有放大、疊加和倍增的作用。這種“黏結劑”起到了放大器、連接器和倍增器的作用,不僅體現在物理連接上,更重要的是通過化學反應帶來的連接、放大和倍增效應,提升了要素和資源的價值。
過去幾年,國家多個部門都在全力推動“AI+”的應用,數據局也在全力推動“數據要素×”專項行動。當“AI+”與“數據要素×”相遇時,它們共同推動了數字經濟和數智融合邁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事實上也在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形成。
南坡北坡融合實踐與未來展望
在實踐層面,南坡與北坡融合能帶來哪些重要變革?在2024年10月份,國家能源集團與中國電科集團聯合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其中國家能源集團持股49%。國家能源集團作為實體經濟的代表,無疑屬于北坡;而中國電科集團作為技術賦能方,則屬于南坡。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合資公司的實際運營將委托給海康集團研究院。這一案例頗具啟發性,它展示了煤炭行業如何迫切需要融合AI技術、智能科技以及數據價值,以共同解決其面臨的痛點和難題。
具體而言,這一痛點和難題主要體現在煤炭質量檢測方面。在與國家能源集團的合作過程中,我們發現煤炭的開采和使用涉及到一個長鏈條和多個企業,包括焦化廠、選煤廠、火力發電廠、煤化工企業、水泥廠和冶金企業等。盡管煤炭產業鏈冗長且復雜,但煤炭仍是目前不可或缺的能源。煤炭種類繁多,全國共有380種不同類型的煤炭,因此煤質檢測顯得尤為關鍵。在發電和煤化工等環節,煤質數據的準確性對于配方制定至關重要。然而,傳統的煤質檢測方式不僅耗時較長(有的檢測甚至需要一天時間),而且工序復雜。傳統的檢測方法主要通過在實驗室燃燒煤炭,并在燃燒過程中采集各種指標來生成報告。這一過程需要十多套設備,不僅效率低下,還存在較大風險和較高成本。
三年前,國家能源集團與電科展開合作,旨在通過最新技術解決其面臨的痛點問題。在AI與感知技術方面,我們致力于將技術與行業痛點及數據相結合,共同開發煤質快檢技術。這一技術極具挑戰性,歷經三年努力,我們實現了在不使用燃燒技術的前提下,通過近光譜分子分析和S熒光原子級分析,結合物料本身的平整度滿足檢測要求,并在特定的物理化檢測環境中(包括光源強度、溫度濕度等條件的專用裝備),對煤質進行元素表分析。這本身就需要運用多維感知技術。
同時,我們還需要運用AI多模態信息處理技術,這離不開算法的支持、多模態神經網絡的支持以及行業端模型的支持。因此,我們將感知端技術與多模態神經網絡的融合技術進行了一系列訓練。在此過程中,國家能源集團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多年來從傳統實驗室檢測中積累的超過10萬組煤樣數據,以及398個煤炭品類的數據,還包括熱值、數據清洗、復測檢測、異常分析等數據,這些共同構成了重要的行業數據集。
結合這些數據集,我們在高穩定性、高一致性、高泛化性、高準確性、高標準性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設備經歷了三次迭代,覆蓋了五大場景,并經過現場測試,從第一代、第二代發展到現在的第三代,已基本實現在線自動化檢測,檢測時間縮短至2分鐘,而傳統檢測至少需要8小時。這一變化對整個產業和場景帶來了重要影響。例如,在檢測實驗室的基礎分析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使煤的銷售環節能夠快速結算,因為只有在實現在線化后,快速結算才可能實現。此外,整個快速結算流程在產業中已完全可行。在清潔高效利用方面,實現在線化分析后,我們可以將檢測結果鏈接到采煤廠、焦化廠、發電廠,使能效得到顯著提升。當然,在碳足跡跟蹤方面也可以做到實時化、在線化。
通過這一案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南坡與北坡在技術上的革新為我們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支撐。當我們將技術、數據與行業專用的感知能力相融合時,便能緊密圍繞行業的痛點,進而形成規模化的應用場景。
最近,中國電科在進行“十五五”產業發展規劃,我在集團內部一直使用馬利克曲線圖進行說明。這是奧地利一位管理學者提出的理論,旨在描述組織在變革時代的轉型問題。華為在其著作中也引用了這一曲線。馬利克曲線揭示了企業變革如何順應趨勢,其中第一曲線代表企業當前的業務,包括成熟業務和賴以生存的現金流;而第二曲線則是對未來的展望。之前提到的南坡與北坡的融合合作,是行業內兩類不同企業的協作方式。而這條曲線則強調了在擁抱大變革的浪潮中,企業內部也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形成新動能。第一曲線與第二曲線之間存在一個交叉區,馬利克將其引申為戰略選擇的關鍵期。在第二曲線生長的過程中,這個交叉點正是新戰略轉型選擇的起點。因此,在現有業務仍穩健增長時,明確戰略選擇的起點至關重要。沿著這條曲線,我們可以培育并形成新的成長路徑。
我之所以同時引用南坡北坡的概念和馬利克曲線,是希望引發大家的思考。除了明確自身在生態行業中的定位外,我們還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企業內部抓住新的機遇,跨越產業周期,邁向新的成長之路。同樣重要的是組織集聚能力,因為抓住機遇最終要落實到組織的能力上。既然提到了南坡北坡和新動能,那么每家企業都應該結合自身的新實踐,思考并采取新的行動。
最后,我想以七個字作為結束語,即“謀新、謀變、謀突破”。當前,我們確實正面臨著產業巨大的變革,在此背景下,謀求新的動能與布局對任何一家企業都至關重要。其次,我們需要謀求自身組織能力的變革,特別是在產業發展模式與發展方式上,如何尋求新的轉變尤為重要。再者,在具體的戰略選擇上,我們應集中資源,在關鍵戰略方向上首先謀求重大突破。在轉型變化的過程中,如何在關鍵戰略方向上實現重大突破,是我們必須深思的問題。這七個字也是中國電科在近期規劃中反復強調的核心理念。借此機會愿與大家共勉。
整理:何又夕 | 編輯:王賢青 白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