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汪海林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了一段話,引起了廣泛關注。
汪海林說,他得到了一個比較確切的消息,就是我國的某市,在研究組建機器人管理局,真酷。
這個消息到底是真是假,我不得而知,但是如果這個消息是真消息的話,那這件事的背后,到底隱藏著哪些信息?汪海林說的“某市”,到底是哪個市?這個管理局成立后會對普通人產生什么影響?對普通人有哪些商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先說這個事背后隱藏的信息。
如果說我國真的要成立機器人管理局的話,那其實這背后就隱藏著幾個信息。
第一個信息就是,這至少說明了我國在機器人領域,已經形成一定規模,而形成規模后,才會產生出“系統性整合管理”的需求,這時候,這個管理局才會應運而生。
第二個信息就是,既然機器人產業能形成規模,那么,這就意味著我國的機器人生產研究水平,已經達到了先進水平。而這背后隱藏的邏輯就是:在機器人方面,可能我國已經從“追趕者”轉移到了“規則制定者”的角色。
第三個信息就是,既然我國可能已經從“追趕者”轉移到了“規則制定者”的角色,那么此時機器人上下游相關的產業鏈,可能就已經很豐富了。那么這時候,對很多人而言這就已經是商機了(哪些商機后面會說)。????
當然,機器人管理局如果出現,這在某種程度上還說明當產業達到一定規模后,需要對機器人制定某些倫理上的約束,以及需要管理布局國際競爭戰略等,這也是這個事件里隱藏的信息。??
接下來,我們再聊聊如果真出現這個管理局,那么這個管理局,可能會出現在哪個城市。
可能性比較大的城市,應該是深圳、杭州、上海和北京。?????
① 先說說北京。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科技中心地,在北京布局機器人管理機構,是有戰略優勢的。而且北京早時候就成立了機器人創新中心:
而且這個創新中心推動了具身智能產業標準制定,他們的工作與管理局的監管工作是有重合度的,后續和管理局相互配合甚至相互融合都是可能的。
而且關于人形機器人,北京在早期就開始投入資金布局:
所以說,北京憑借政治資源、科技資源和標準制定權,成立一個管理局,是有可能的。
② 再說說上海。
上海作為經濟與金融中心,機器人產業布局可能更側重規模化與國際化。而且上海也在早期布局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而且長三角區域,擁有非常完善的機器人供應鏈體系,上海作為樞紐,通過管理局可以整合蘇浙皖等資源,避免資源的重復開發。
上海的優勢,是場景多元化、國際化資源整合能力強,而且這里的規矩全、路子穩,特別適合定標準、搞研發,如果后續政策支持力度和產業鏈深度加強,是完全有可能在此成立管理局的。
③ 再說說深圳。
深圳頭部具身智能企業的產業鏈很高,有華為、騰訊這樣的頭部企業給機器人提供“大腦”,還有傳感器、激光雷達、視覺等核心零部件的頭部廠商齊聚深圳。
據說目前深圳現存機器人相關企業超5萬家,占全國近半數工業機器人產能。而且深圳已明確提出將發布人形機器人專項政策,并通過“揭榜掛帥”支持關鍵技術突破。
深圳這個地方,一直都是敢闖敢干,管理部門也反應快,特別適合搞新鮮東西。所以成立機器人管理局,深圳是一個很有競爭力的地方。
④ 再說說杭州。
最近杭州在機器人領域很火。
而且杭州機器人產業鏈完整度全國領先。要知道這里已形成“六小龍”為代表的科技企業集群(如云深處科技、宇樹科技、強腦科技),覆蓋機器狗、人形機器人、仿生手等細分領域。而且當地管理部門也很支持這些產業:
而且杭州在機器人等高科技的研發上,一直都很下血本:
而且工信部《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也要求地方探索創新管理模式,杭州作為國家首批未來產業先導區,承擔試點任務的可能性很高。
所以從常規分析來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出現機器人管理局的概率很大。
但是,從汪海林傳遞出的信息中,他是刻意強調了“某市”的。
按照常規分析來看,北京和上海出現管理局的可能性很大的。但是如果汪海林的消息為真的話,可以看到他是刻意說了“某市”兩個字的。
如果是北京和上海,那么應該是在大多數人的意料之中的,估計此時他不會刻意提“某市”兩個字。
他刻意提了“某市”兩個字,可能這個就不是傳統思維了。所以個人認為,可能是汪海林從信源處得知是深圳和杭州,這有點出人意料,他可能才會這么刻意提“某市”兩個字。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北京和上海。?
畢竟上面四個地方今后出現某地主導,其他地方差異化管理的管理機制,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這個管理局成立后,會對普通人產生什么影響,或者說對普通人有哪些商機呢?
必須知道的一點是:如果你覺得機器人出現后,會威脅你的飯碗,對你的影響很大,那么機器人就對你影響很大。???
但是如果你把機器人的出現當成一個商機,那么它對你而言就不是威脅,而是機會。??
機器人管理局的出現,一定是因為與機器人相關的上下游產業規模達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系統整合管理,這個部門才會出現的。
所以明白了這一信息后,普通人是可以從里面找到一些商機的。?
不要覺得機器人都是大公司的游戲,小老百姓只要夠心細,也能從這個產業鏈中分杯羹。就像當年手機很火的時候,搞手機貼膜、手機殼的人,都賺了一筆;還有之前新能源汽車很火的時候,到新能源汽車廠的新選址地開個瓦楞紙包裝廠,給新能源汽車零件提供零件包裝,你都能賺一筆。
所以當機器人即將大規模出現的時代,普通人也是有一些機會的。
例如:
① 提前了解機器人方面信息,學一些簡單的機器人保養維護服務,比如清灰、換電池、換零件等,后續看看有沒有可能以此開個實體店或網店,給用戶提供需求?
②在工業區附近或者機器人體驗店旁邊,開機器人配件店,重點賣電池、傳感器(機器人的“眼睛”)、伺服電機(機器人的“關節”),進貨則在阿里巴巴找佛山、東莞的批發工廠,先拿樣品試用,看看可行性。
③搞培訓服務生意或者操作培訓班,例如教小餐館使用傳菜、炒菜機器人,或者做企業定制課,給物業公司培訓清潔機器人如何使用,看看可行性如何。
④ 購入一些機器人設備,租賃給寫字樓或直接申請到寫字樓做清潔服務,承諾清潔價格會以比保潔阿姨低20%的成本,同時承諾掃得比人工更干凈,看看可行性如何。
⑤ 做一些細微的機器人配件,贏當地補貼獎勵。例如給機器人做個全國之前沒人做出來的防摔倒的膝蓋零件,然后找各地申請“首臺套”獎勵(按要求申請補貼),等待過審后拿獎勵。
⑥制作一些自媒體,主要錄一些“機器人倫理爭議”的短視頻,然后通過平臺流量分成、帶貨或者知識付費課程看看變現的可能性。
⑦回收企業淘汰的工業機器人,翻新后轉售給小型工廠,深度觀察看看可行性如何……等等。
以上,就是關于機器人管理局的話題出現后我衍生出的一些思考。如果你覺得有用,就點個贊或者收藏一下,如果覺得沒用,就當我在閑聊瞎說就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