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硅谷創業公司的發展路徑遵循著一套固定的模式:先融資,然后大規模招募員工,通過快速擴張實現增長。然而,隨著AI浪潮的洶涌來襲,這一傳統模式正在被徹底顛覆。
AI工具的廣泛應用大幅提升了員工生產力,即使是規模極小的團隊,也有可能憑借技術優勢實現巨大成功。一些行業觀察者認為,AI正逐漸成為新的計算平臺,而在這場技術變革中,硅谷依舊是全球的引領者。
以Cursor為例,這家開發人工智能代碼編輯器的初創企業,在短短一年內營收增長了100倍,成為行業的標桿。其成功不僅為創始人和風險投資(VC)帶來了極大的信心,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正如政治策略家詹姆斯·卡維爾(James Carville)所說:“關鍵在于技術,愚蠢的是你居然沒搞清楚這一點。”如今,AI技術正成為小團隊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未來或許會誕生新的科技巨頭。
小企業,大潛力
41歲的硅谷企業家格蘭特·李(Grant Lee)創辦的Gamma公司,便是這一趨勢的典型代表。Gamma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專注于AI技術的初創企業。公司通過引入AI工具,全面提升了從客服、營銷到編程和客戶調研的效率。
格蘭特·李表示,Gamma在開發過程中無需投入大量資金,其開發的軟件能夠幫助員工快速創建PPT和網站。目前,Gamma僅有28名員工,但年度經常性收入已達數千萬美元,用戶數量高達5000萬,且已實現盈利。在過去,這樣的成績可能需要200名員工才能達成,盈利周期也會大幅延長。
如今的硅谷,眾多初創企業都在積極開發AI產品,同時利用AI工具提升自身生產力。即使不依賴大規模融資,也不需要龐大的團隊,這些企業依然能夠實現快速增長。例如,Cursor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憑借不到20名員工,年度經常性收入已達到1億美元;AI語音創業公司ElevenLabs同樣以50名員工的規模,展現出驚人的成長速度。
一些初創公司甚至公開表示,將把員工規模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例如,金融軟件公司Runway Financial和初創企業Agency都計劃將員工人數限制在100人以內。
初創企業盈利快,不再依賴巨額資金
DeepSeek的出現,讓AI開發成本大幅下降,許多企業紛紛擁抱這一技術。Afore Capital的風投家賈恩·加魯瓦(Gaurav Jain)認為,DeepSeek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使得計算成本將以極快的速度降低。
他指出,這與2000年代末亞馬遜推出廉價云計算服務、大幅降低創業成本的情況類似。如今,初創公司想要實現100萬美元的營收,所需成本已從過去的大約100萬美元降至十分之一,未來還有可能繼續降低。
對于初創企業來說,成本的降低無疑是巨大的利好,但對于風險投資(VC)而言,這可能意味著他們需要重新審視投資策略。
Otherwise Fund的風投家特倫斯·羅漢(Terrence Rohan)指出:“風險投資只有在資金流向真正的贏家時才有效。如果未來的贏家所需資金大幅減少,他們聘請的人數也大幅減少,這將如何改變風險投資的格局?”
目前,VC正積極接觸明星企業,但這些企業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資金。例如,初創企業Scribe僅希望融資2500萬美元,但VC的投資意愿極強,愿意投入的資金遠超這一數字。
Scribe的首席執行官詹妮弗·史密斯(Jennifer Smith)表示,公司僅有100名員工,但用戶數量已達到300萬,且仍在快速增長。在融資過程中,Scribe會與VC談判,希望盡可能少拿一些資金。
AI工具的普及,讓初創企業能夠更早實現盈利,這一現狀正在改變VC的投資模式。例如,Gamma通過使用10種AI工具(包括Intercom客服工具、Midjourney圖片生成工具、Anthropic Claude數據分析聊天機器人、谷歌NotebookLM客戶研究分析工具以及編程工具Cursor)提升了員工效率。Gamma的產品也是基于OpenAI等工具搭建的,開發成本并不高。
還有Thoughtly,這家AI電話代理初創企業,目前僅有10名員工,但在11個月內便實現了盈利。未來,Thoughtly可能會引入更多資金,但目前不用擔心資金耗盡,壓力小了很多。
硅谷迎來新機遇
從某種程度上說,AI才是硅谷極客們的終極夢想,而非移動手機或社交網絡。AI的發展需要新的半導體元件來處理海量計算,需要創新的存儲架構來應對語言模型,需要算法突破,需要深度計算機科學。相比世界其他地區,硅谷在這些領域都具有顯著優勢。
回顧硅谷的歷史,創造重大技術突破的往往不是科技巨頭,而是那些富有遠見卓識、充滿理想主義的小公司。如今,這些小公司似乎已經進入爆發期。
以OpenAI為例,它并非一家特別大的企業,但其營收增長迅猛:2021年營收僅為5000萬美元,2022年增長到2億美元,2023年達到10.5億美元,2024年更是猛增至37億美元。
Anthropic同樣展現出驚人的增長速度:2021年和2022年營收幾乎為零,2023年達到100萬美元,2024年則飆升至1億美元。
Cursor和Midjourney的增長軌跡也如出一轍:Midjourney在2021年營收為零,2022年達到5000萬美元,2023年2億美元,2024年3億美元。
過去,一個由6-7名成員組成的杰出團隊通常需要大約1年時間才能實現每年100萬美元的經常性收入目標。如今,在AI大模型的助力下,兩位創始人組成的團隊能夠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達成這一里程碑。
結語:
得益于AI浪潮,尤其是低成本AI計算模式的出現,硅谷的創業創新模式在短短兩年內發生了戰略性的重大調整,這種變革速度極為罕見。這些搭上AI大模型東風的小企業,能否成長為新的科技巨頭?未來幾年或許就能見分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