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提到乾隆寵臣,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鈕祜祿.和珅。
和珅之亞
和珅雖然出身鈕祜祿氏族中最為顯赫的一系——索和濟巴顏系鈕祜祿氏,但是他是索和濟巴顏玄孫噶哈察鸞的九世孫,屬于滿洲正紅旗,家族有一個輕車都尉的世職,其家族在和珅發跡之前只能算是一般的官宦世家。
而在大清,索和濟巴顏系鈕祜祿氏這一系中,最為顯赫的家族是開國五大臣額亦都所建立的家族——弘毅公家族(康熙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的母族),而額亦都的祖父阿靈阿巴顏,同和珅的九世祖噶哈察鸞是親兄弟。
和珅不僅出身一般,而且在年僅3歲時失去生母,年僅9歲時失去父親;
若非一位姨娘和管家的照顧,和珅與弟弟早已流落街頭。
正因為如此,和珅從小便很努力想要出人頭地,所以在咸安宮讀書的時候和珅與弟弟十分勤奮。和珅也確實書讀的很好,不僅通曉滿蒙漢藏等多種語言,四書五經、琴棋書畫等都是不在話下。正因為和珅如此有才華,而得到了大學士英廉的看中,將其孫女馮氏嫁給了和珅。
而和珅本就是家中嫡長子,承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再加上有妻家祖父的幫襯,很快便成為粘桿處侍衛,可以時常見到乾隆皇帝。并且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自己的滿腹才華,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重視,從一個小小的御前侍衛,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便一躍成為朝廷一品大員。
如此快的擢升速度,即便是孝賢皇后的親弟弟傅恒也要汗顏。
自此和珅,便成為乾隆身邊最得寵的臣子。
而和珅十分善于打交道,就連1793年來大清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也十分贊賞和珅打交道的手法。
為此乾隆對和珅是越來越寵信,即便朝中多次有臣子彈劾和珅,有乾隆的袒護,和珅絲毫不受影響。不僅如此,和珅的兒子還娶了乾隆最寵愛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為妻,與乾隆成為兒女親家
在嘉慶帝登基后,真正掌握大清實權的,其實是乾隆皇帝與和珅。
為此,和珅便有了“二皇帝”之稱。
可想而知,和珅在乾隆朝中后期以及嘉慶初期的地位。
但實際上,在乾隆朝中后期乾隆身邊還有一位可以與和珅一起相提并論的寵臣。此人被稱之為“和珅之亞”,也就是說,在朝中所有臣子中除了和珅外便是此人最得盛寵。
此人既非宰相劉羅鍋,也非紀曉嵐;
而是乾隆的小舅子——金簡
朝鮮使臣李泰在乾隆五十年時,是這樣對朝鮮國王說的:
工部尚書金簡亦以戚畹,恩寵甚赫,賜與便蕃,為和珅之亞”。
如此便可想而知金簡在朝中的地位,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恩寵甚赫”的乾隆寵臣;和珅沒有善終,其家族開始沒落,而金簡卻得以善終,而且其家族還被嘉慶帝抬出包衣,抬入了滿洲正黃旗。這又是為何呢?
這篇文章,我們便一起來看一下,金簡在乾隆朝時期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
族叔為康熙乳弟,姐姐為乾隆寵妃
金簡的出身,在乾隆朝之前,并不能算顯赫,只能算是出身內務府中級官宦世家的子弟,而且他所在的這一支在家族中也并不出挑。
金簡的祖上是朝鮮義州人,后金天聰元年(1627年)后金大汗皇太極親自率兵攻打朝鮮,此戰后金大獲全勝。金簡的曾祖父金三達禮與兄長金新達禮、二哥音達禮、弟弟季達禮一起歸順了后金。
在大清的內務府包衣旗籍中,由很多是在滿清初期歸順大清的,朝廷為了方便,便在正黃旗包衣中形成了兩個高麗佐領,由金簡所在的義州金家來統領,從雍正朝開始定為世管佐領。
在金家四房中,在大清仕途最好的便是長房(新達禮這一脈)。
在新達禮之下四代,均位至四品官及以上。
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新達禮這一脈是很值得一提的。
新達禮的兒媳被選中,為康熙皇帝的保姆。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康熙身邊的乳母有一位文氏,正因為文氏的緣故,其子李煦得以同康熙朝夕相處、感情極好,與康熙是“奶兄弟”;
除此之外,康熙身邊還有一位保姆孫氏,是江寧織造曹璽的妻子,如此一來曹璽的長子曹寅便得以成為康熙的伴讀,二人朝夕相處15年之久。
所以在康熙朝,曹寅家族與李煦家族成為內務府中最為顯赫的家族,尤其是曹寅家族,成為江寧第一望族。
而新達禮的兒媳能被選為康熙的保姆,可想而知對新達禮這一脈的影響有多大。
正因為如此,新達禮的孫兒金常明得以時常陪伴康熙左右、一起玩耍,所以常明被稱之為康熙乳弟。正因為如此,常明家族雖然不及曹氏一族、李煦家族那般顯赫,但也不容小視。
若是按照輩分的話,金簡要稱呼常明為族叔。
常明在康熙一朝時便位至內務府總管,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常明在康熙一朝時同皇四子胤禛的關系極好,待雍正登基后常明仍舊得新帝的偏愛。
正因為如此,常明雖然內務府包衣出身,但他的女兒卻得以嫁到了怡親王府,為怡親王弘曉的側妃。也就是說,常明與怡親王胤祥還是兒女親家。
或許便是因為常明的緣故,他的家族中被雍正帝挑選了一位女子入宮,侍奉在皇四子弘歷身邊為侍妾格格。
而這位侍妾格格,便是金簡的姐姐——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在雍正元年的時候雍正帝便將弘歷秘定為了皇儲,這便意味著能侍奉在弘歷身邊,將來弘歷登基便是皇帝的妃嬪;雍正此舉,便是想讓金氏一族出一位皇妃。
大約在雍正五年時,金簡的姐姐入宮,為侍妾格格。
金簡作為其父金三保最年幼的兒子,此時有沒有出生暫且還不確定。
其實在雍正朝時金簡的姐姐金佳氏并不得寵,所以侍奉在夫君身邊8年的時間也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如此自然會影響到乾隆登基時,金佳氏的位份。
所以金佳氏在雍正十三年時,只是被封為一個小小的貴人。
而生下乾隆第三子永璋的蘇氏,則是被直接封為嬪。
雖僅為貴人,但金佳氏是乾隆唯一的貴人,像珂里葉特氏、陳氏僅為常在。
乾隆二年時,金佳氏雖然仍舊無所出,但已經被晉封為嘉嬪。
金佳氏能夠位居嬪位,正是乾隆看中金家的緣故。
而且便是從此時開始,金佳氏開始得盛寵:
乾隆四年生皇四子永珹,兩年后晉封為嘉妃;乾隆十一年生皇八子永璇,乾隆十三年晉封為嘉貴妃,同年生下第九子(夭折),乾隆十七年生下皇十一子永瑆。
乾隆二十二年時,金簡的姐姐病逝了。金佳氏去世的次日,乾隆將其追封為淑嘉皇貴妃。
淑嘉皇貴妃不僅僅是金氏家族中第一位皇妃,更是第一位皇貴妃,而且還得乾隆厚恩得以附葬皇陵。雖然金簡的姐姐淑嘉皇貴妃病逝,但是乾隆對其家人十分照拂。
而便是姐姐得寵的過程中,金簡得以長大成人。
平步青云
在乾隆九年時,金簡尚且是“監生”;
乾隆十五年之前,金簡以內務府筆帖式的身份入仕;
乾隆十五年時,金簡被擢升為內務府主事,次年為內務府員外郎。
從乾隆十五年到乾隆三十年,金簡便一直任內務府員外郎一職,似乎在這長達15年的時間里乾隆冷落了小舅子金簡。
一直到乾隆三十年,金簡才被擢升為內務府郎中。
作為內務府包衣出身,金簡的仕途如此也在情理之中。
其長兄金鼎在乾隆四年永珹出生這一年時,便已經為藍翎侍衛,后雖然得到擢升,但也僅位至內務府員外郎;
其二哥金輝,乾隆二十年時任長蘆鹽政,后位至兵部侍郎(二品);
能夠位至兵部侍郎,對于出身包衣的金輝來說已經實屬不易,畢竟位至侍郎便意味著已經是朝廷重臣。
同樣作為乾隆的小舅子,孝賢皇后的弟弟傅恒,其仕途便十分順遂,年僅27歲便入閣拜相、位極人臣。這便是傅恒出身的家族——勛貴家族沙濟富察氏一族給傅恒的底氣,而金簡兄弟三人的仕途如此,便是出身的緣故。
不過從乾隆三十五年開始,金簡也開始平步青云,成為乾隆身邊的寵臣:
乾隆三十五年,金簡被調任奉宸苑卿。
奉宸苑卿為三品卿銜,從乾隆十四年開始定額為兩位,一位從侍衛中提拔,一位則是由內務府郎中中補授。金簡能夠擔任奉宸苑卿,便是其仕途平步青云的一個開始。
果然僅僅兩年后,金簡便被擢升為總管內務府大臣。
總管內務府大臣向來都是由皇帝的親信來擔任,為正二品,金簡能擔任此職便意味著此時的金簡已經成為乾隆身邊最信任的臣子之一。只要在任期間金簡能夠讓乾隆滿意,便能位至六部尚書,甚至是入閣拜相。
而金簡確實也沒有讓乾隆失望,在金簡擔任總管內務府大臣的次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三月金簡奉乾隆之命負責辦理武英殿監刻等各項事務;這年十二月,金簡開始擔任《四庫全書》副總裁
若是提到《四庫全書》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紀曉嵐,紀曉嵐是總編纂官,編纂《四庫全書》多年。但總編纂官之上還有總閱官,總閱官之上才是副總裁,副總裁之上為總裁。
也就是說紀曉嵐比金簡低了兩級,乾隆能讓金簡擔任《四庫全書》的副總裁,便可想而知金簡的文化功底確實深厚。
而值得一提的是,金簡曾將《四庫全書》中的罕見書籍都挑選出來,編成了一部書——《武英殿聚珍版叢書》。
除此之外,金簡還將遼、金、元三朝:史人地官名,進行改譯;而且還以三史國語解重加上編次,放在原史之前。
可見金簡能夠成為乾隆寵臣,并非因為他是乾隆的小舅子,而是因為他確實有才能。
乾隆三十九年,金簡被調任戶部漢右侍郎,沒多久又被授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
乾隆四十三年,金簡署理工部尚書。
在金簡位至重臣的時候,和珅剛剛得寵。
乾隆四十八年,被正式擢升為工部尚書,并且被授予鑲黃旗漢軍都統。
雖然金簡的仕途,并沒有和珅擢升的那般快,但是金簡的仕途是一步一步靠著自己的努力穩步上升的,自然是更加踏實。
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金簡還曾負責同和珅一起接待英國馬戛爾尼使團。
如此便可見,此時的金簡在大清的地位有多高。
也難怪朝鮮使臣李泰,會將金簡稱之為“恩寵甚赫”。
乾隆五十七年,金簡被擢升為吏部尚書。
金簡去世
在金簡位極人臣的同時,他的幾個外甥:
永珹,在乾隆二十八年時已經過繼給了和碩履懿親王胤祹為嗣孫,承襲履郡王爵位,乾隆四十二年病逝了,乾隆下旨按照親王規格下葬,將其追贈為履端親王。
永璇,乾隆四十四年時被封為儀郡王;
永瑆,乾隆五十七年時,被封為成親王,是乾隆非常喜歡的一個兒子,在永瑆分府后乾隆曾多次前往成親王府邸享受天倫之樂。
在金簡的三個長大成人的外甥中,只有永珹去世的比較早。
而且永珹僅有一個長大成人的兒子綿惠,降襲貝勒爵位。
綿惠作為乾隆的皇孫,并沒有做到安分守己,總是肆意揮霍。乾隆為此十分不滿,便在乾隆五十九年時傳諭金簡:一定要好好約束自己的外甥孫,切勿讓其再如此任性。
只可惜此時的金簡已經年邁,得旨僅五個月后便病逝了,乾隆贈與其謚號“勤恪”。
金簡病逝的次年,綿惠也病逝了。
綿惠病逝時,其妻已經身懷有孕,乾隆為了穩妥便將綿惠的妻子交給了金簡的妻子、以及金簡的兒媳來照料。乾隆自然是希望綿惠的妻子能夠生下一位重孫,如此和碩履親王一脈才后繼有人。
然而讓乾隆失望的是,綿惠的妻子小產,并未生下一兒半女。
為了不讓皇四子永珹這一脈斷了,乾隆便下旨將永瑆次孫奕綸過繼給綿惠為嗣子,降襲貝子爵位
當然,這一切金簡都看不到了。
金簡雖然去世,但是其家族并未因此而逐步沒落,因為他的兒子蘊布照樣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重用
家族得以被抬入滿洲正黃旗
在金簡去世的次年,蘊布便被授予總管內務府大臣。
蘊布的仕途要比其父金簡順遂的多,這其實跟金簡得寵、家族門第提升有極大地關系。
畢竟蘊布入仕的時候,其父金簡已經是朝廷重臣、乾隆寵臣。
嘉慶三年時,蘊布被授予鑲紅旗漢軍副都統。
而蘊布并非只得乾隆皇帝的器重,也得到了嘉慶帝的器重,可想而知在乾隆朝后期、嘉慶朝初期,不管是金簡還是蘊布都沒有跟和珅一樣,威脅到嘉慶帝的皇權;也沒有跟和珅一樣,憑著乾隆的寵愛而成為貪官,一直安分守己。
自然嘉慶帝親政后,會厚待金氏一族。
嘉慶四年,蘊布被授予工部侍郎。
而也是在這一年,金氏一族被抬出包衣,抬入滿洲正黃旗。
自此,乾隆的淑嘉皇貴妃便不再是金氏,而是金佳氏。
當然嘉慶如此做,也是因為他的兩位兄長:
和碩儀親王永璇
和碩成親王永瑆
淑嘉皇貴妃作為附葬皇陵的皇貴妃之一,兩個兒子都被封為親王,其母族被抬出包衣也是理所應當的。畢竟淑嘉皇貴妃的弟弟金簡是乾隆朝時期的重臣,淑嘉皇貴妃的侄兒蘊布也已經位至工部侍郎。
嘉慶六年時,蘊布被擢升為工部尚書;
嘉慶十四年,蘊布病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