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一如既往的想對發表過的高分綜述進行盤點。梳理完畢之后,才發現,今年3月份的Cell的一篇綜述文章的含金量持續上升。沒錯,這一年來所有的熱點都源于這篇文章。如果你沒空閱讀所有的綜述文章,那么這一篇必須看,強烈推薦。腫瘤的研究趨勢:從靜態研究到動態變化、從局部到全局、從單一組學到多組學聯合。
01
Cell:癌癥,一種全身性復雜疾病
Embracing cancer complexity: Hallmarks of systemic disease
24年前,《Cell》在千禧年之初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幾乎所有腫瘤都獲得了一組共同的性質不同的功能能力,這些功能共同使癌細胞能夠廣泛增殖,同時形成不斷生長并經常擴散的腫瘤。然而,這種癌癥生物學并沒有充分考慮進化中的腫瘤與宿主遠處器官之間更廣泛的相互作用,也沒有充分考慮宿主病理生理學、種系遺傳多樣性和環境暴露對癌癥發生和進化的影響。不斷擴大的(多組學)研究工具和完善的模型系統現在準備將癌癥作為一種系統性疾病來解決,這是由于宿主基因組多樣性、偶然事件和人類行為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而導致的。
文章從腫瘤并發、微環境、宏觀免疫、衰老、代謝、節律、神經免疫、脈管系統和微生物方向來闡述腫瘤是一個系統性全身疾病。隨著這篇文章的整體結構展示,我們來看下24年的其他熱點綜述,都可以從上面找到對應的關系。
02
Cell Cancer :TME中的可溶性介質的分泌和感應
Distinct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CD8+ T cell-derived cytokine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當遇到表達抗原的靶細胞時,CD8+T細胞在相互作用細胞之間形成的突觸中釋放含有細胞毒性分子(如穿孔素和顆粒酶)的裂解顆粒。此外,T 細胞受體 (TCR) 信號轉導導致細胞因子干擾素 γ (IFNγ)、腫瘤壞死因子 α (TNFα) 和白細胞介素-2 (IL-2) 的分泌,它們可以單獨或共同誘導感知這些因子的細胞轉錄組的大規模改變。例如,IFNγ受體(IFNγR)信號轉導已被證明可導致抗原呈遞途徑組分的表達增加,增強免疫檢查點分子的表達,并可通過產生趨化因子(如CXCL9、10和11)來促進其他免疫細胞的募集。
03
Nature Reviews Cancer:癌癥進展中關鍵的動態調控因子-tRNA
Transfer RNAs as dynamic and critical regulators of cancer progression
tRNA歷來被視為將遺傳密碼解碼成蛋白質的非動態適配體,最近的研究發現了這些迷人分子的動態調控作用。tRNA 檢測方法的進步揭示了特定 tRNA 可隨 DNA 拷貝數和染色質的改變而改變,也可受到癌細胞或腫瘤微環境中致癌信號和轉錄調控因子的干擾。特定 tRNA 水平的變化已被證明會對癌癥的發展,包括轉移產生相應影響。此外,通過測序還發現了 tRNA 衍生的小 RNA,這些小 RNA 影響著癌癥進展的各個方面,如細胞增殖和浸潤,可作為各種癌癥診斷和預后的生物標志物或治療靶點。最后,包括來自遺傳模型的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負責給 tRNA 添加氨基酸的特定tRNA 合成酶可以促進或抑制腫瘤的形成。在本綜述中,將概述 tRNA 的失調如何影響癌癥的形成和發展。
04
Cell Stem Cell:腫瘤干性
Hallmarks of cancer stemness
腫瘤干細胞(CSC)的概念自19世紀以來就被提出。然而,直到20世紀 90 年代,Dick實驗室的里程碑式發現才確定了血液惡性腫瘤中CSC的存在。接下來十年的工作為CSC模型奠定了基礎,該模型具有類似于成體干細胞功能和層次結構的幾個關鍵特征,包括:(1)CSC具有致瘤性,能夠自我更新和分化,從而產生腫瘤異質性;(2) CSC位于層次結構的頂端,在某些腫瘤類型中很少見/較小;(3)腫瘤內的層級組織本質上可塑性有限;(4) CSCs對常規治療(包括化療和放療)具有耐藥性。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SC表現出一種以多種定義功能為特征的可塑細胞狀態,強調了對這種細胞類型/狀態的基本特征的重新評估。
05
CNS常客:腫瘤相關的中性粒細胞
Liver tumou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subtypes and neutrophil heterogeneity
近日,Nature公布了一項重大研究,分析百萬細胞數據發現中性粒細胞在免疫過程中的“叛變”,直接讓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火了!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TANs)已連續3年被nature reviews系列收錄,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IF:78.8、Nature Reviews Cancer IF:78.5、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IF:100.3,熱度一年比一年高!
06
Cancer Cell:癌癥中的乳酸化和修飾
Lactylation in cancer: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challenges
乳酸化是一種新型蛋白質翻譯后修飾,最早于2019年通過肽免疫沉淀與HPLC-MS/MS分析相結合被鑒定。這種修飾最早被發現與癌細胞和巨噬細胞中通過表觀遺傳調節對基因轉錄的調節有關。乳酸化的發現為理解Warburg效應的功能意義提供了一條新途徑,因為乳酸是這種修飾的關鍵驅動因素。隨后的研究表明,乳酸化發生在多種蛋白質上,包括組蛋白和非組蛋白,并且與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背景有關。本文討論了癌癥乳酸化研究中當前的主要發現和未解決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了潛在的策略來證實這種修飾的功能研究。
07
Nature Reviews Cancer:TME微環境串擾關系
Beyond genetics: driving cancer with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behind the wheel
在過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員重點研究腫瘤微環境(TME)各個組成部分的時空變化以及轉化細胞在進展為惡性、侵襲性和轉移性癌癥時的變化。這些研究發現了許多新的癌癥驅動因素,包括一些基因改變,例如致癌組蛋白突變,以及許多非基因改變,例如組蛋白和DNA修飾以及腫瘤轉錄調控的改變,以及TME的細胞外基質(ECM)、組織結構和物理力的改變。
08
CNS熱點:神經免疫
Cancer hallmarks intersect with neuroscience in thetumor microenvironment
在癌癥研究領域,腫瘤的神經支配與癌癥轉移之間的關系逐漸受到研究者們的關注。僅在過去的一年里,相關的研究成果陸續登上頂刊。接下來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了解如何巧用腫瘤細胞和神經的交互作用,研究腫瘤轉移新機制。
09
Molecular Cancer :超級增強子
Super-enhancer omics in stem cell
基因組變化可能重塑超級增強子(SEs)的結構和功能,影響轉錄組和蛋白質組,尤其在干細胞特征如自我更新和分化中。SEs通過核心轉錄調控電路(CRC)控制關鍵轉錄因子和靶基因,與多種信號通路相關。其失調與干細胞特性破壞有關,如自我更新和分化。藥理學抑制劑靶向SEs在干細胞重編程和癌癥干細胞抑制中顯示出潛力。SEs在多種疾病中起關鍵作用,對基于干細胞的治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0
Cancer Cell-腫瘤空間學
Spatial oncology: Translating contextual biology tothe clinic
空間技術未來發展的領域還包括同時探索空間和時間上的基因表達變化,以及專注于使用人工智能(AI)方法直接通過常規H&E染色進行生物標志物和基因表達預測。簡而言之,新技術的持續開發和應用將使生物現象能夠置于其天然組織環境中,在新的治療干預策略和確定新的空間生物標志物中發揮重要作用。
11
Cancer Cell :腫瘤免疫逃逸的3C
The hallmarks of cancer immune evasion
經典的免疫逃逸的“3E”模型,即宿主免疫系統消除(eliminates)惡性細胞前體,并在動態平衡(equilibrium)中包含微觀腫瘤,防止癌癥生長,直到腫瘤細胞獲得能夠逃避(escape)免疫的遺傳或表觀遺傳改變。這種免疫逃避表型源于多種機制,這些機制可歸類為新的“三C”概念框架:
(1)偽裝(camouflage),隱藏癌細胞免遭免疫識別;
(2)強制(coercion),直接或間接干擾免疫效應細胞,
(3)細胞保護(cytoprotection),保護惡性細胞免受免疫細胞毒性。
12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癌細胞代謝
Cancer cell metabolism and antitumour immunity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惡性細胞的代謝重組不僅提供癌細胞更強的增殖潛力和更好的適應不利微環境條件的能力,還通過促進癌細胞的免疫逃避來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2024年4月22日發表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上的高分綜述解讀,在本文中,作者回顧了癌細胞內在和外在的機制,這些機制通過惡性細胞代謝的改變干擾先天和適應性免疫功能,從而支持疾病進展的加速。此外,該綜述還討論了如何針對這些改變以增強抗癌免疫用于治療目的的潛力。
13
Nature:脈管系統
Tumour vasculature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臨床應用上——尤其是手術方式選擇、隨訪策略制定需側重腫瘤淋巴轉移、血管轉移鑒定和區分,考慮老生常談的淋巴/血管轉移具有差異性的分子特征、治療方式、轉移路線等等;聰明的作者已經轉戰腫瘤如何轉移、耐藥,這就不得不涉及到轉移耐藥的具體轉移途徑分析;
脈管系統不僅為細胞和組織提供必需的物質交換,還參與調節體溫、pH平衡、免疫反應等多種生理功能。脈管系統的異常可能導致多種疾病/腫瘤,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靜脈血栓等;特別是脈管系統中淋巴/血管內皮細胞多樣性和可塑性和腫瘤發生(高危因素、早期預測)、發展(轉移以及轉移途徑[區分血管轉移、淋巴管轉移]、復發)、治療(耐藥、敏感、手術方式/范圍)、預后密切相關。
大家根據這十多篇綜述,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腫瘤的研究慢慢的從單點的研究過渡到整體的系統的研究,從單一組學到多組學聯合,而且這種組學聯合不再強調同一組織,可能是萬水千山的區別。重點是進行腫瘤的動態過程的研究和交互的探索。
文章來源:生信人、 醫藥速覽
聲明:本文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為了解資訊使用,不代表本平臺觀點。該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信息被用于了解資訊以外的目的,平臺及作者不承擔相關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