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福利
對話設計師:青山周平
這一次我們又回到了白塔寺街區,來探訪新開業的JM Cafe ·Bakery。
這家店位于白塔寺街區的一個中心位置,炙手可熱的新興商業區白塔寺東西岔,震撼人心的白塔寺近在咫尺。高品質創意烘焙產品和咖啡飲品是主打,而日本建筑師青山周平親自設計無疑又是一個加分項。跳脫的設計打破了大家對烘焙店的傳統視覺認知,自由隨性,又與周邊古建相和諧。
上一次跟青山周平老師對話,還是2018年《行走的咖啡地圖|在北京》的采編時,作為旅居中國的日本人,他從胡同搬到到了繁華的國貿,對中國城市的更新有著的見解。這一次,我們相約在JM Cafe ·Bakery,再一次聊聊他對胡同、對白塔寺街區、對咖啡館和城市更新的看法。
青山周平,建筑師,1980年出生于日本廣島,2003年以“最佳畢業設計獎”畢業于大阪大學,B.L.U.E建筑事務所主持設計師。
01
設計感十足的小店林立
讓白塔寺成為北京城市Citywalk的重要節點
坐在他剛剛完成設計的JM Cafe ·Bakery,我們還是以“項目”和白塔寺街區本身開啟了話匣。
行走與咖啡:青山老師,在接手這個項目的時候,是如何開始就是構思這個設計的?
青山周平:首先我對白塔寺還是比較熟悉的,而且也比較喜歡這里。其中一個原因,因為我們之前在這里做過sth.有術,一個咖啡和民宿結合的空間。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和白塔寺有具體的項目上的接觸。
sth.有術
白塔寺一直是北京設計周的比較重要的場地,之前就有很多建筑師和設計師來到這里參與項目,很多其他建筑師的一些改造的作品也都在這個附近。最近明顯的一個變化是這條街的當地政府和政府機構也開始參與推動這邊的商業開發。
不僅僅是我們的JM Cafe Bakery,除此之外,我們也看到很多有趣的店,陸陸續續在開,商鋪之間還規劃了小口袋公園。所有這些變化也讓白塔寺變成了一個北京的比較重要的Citywalk的節點。
我個人觀察,目前東四和白塔寺都是大家比較喜歡的街區。在這里,人們看城市的樣子或者方式,就跟過往的商場的模式不同。過往人們都是直接去一個大型的商場,然后可能好幾個小時都在一個封閉的建筑空間里。
但不管東四還是白塔寺,非常有意思的是,它的整個街區里有一個個小節點,讓我們就是一邊走路一邊逛這些小店。這種Citywalk的模式,或者這種享受城市的模式,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更好的享受城市生活的一個模式。
02
位于白塔寺街區中心的咖啡面包店
通透而延續的視覺中心
行走與咖啡:在設計這家咖啡面包烘焙店的時候,是如何構思的?
青山周平:這次的項目正好位于整個白塔寺街區的中心位置,而且有一個很特別的觀賞白塔的角度。第一次看到這個場地,我就很興奮。
我立刻就想做一個跟街區比較呼應的設計,這個空間不僅僅是個獨立的咖啡館,它還是整個白塔寺地區Citywalk的一個小的節點之一。
所以空間里的很多設計節點都是以此為出發點展開的,比如門口的落地窗非常通透,達到一種內外相互觀望的感覺,讓門店跟城市和街區融合在一起。
外立面的墻體也往后退了一點,其實本來的墻體是在第一根柱子那里,我們把外輪廓線拆了,然后把它往后退一點,就在門口做出來一個一小小的“廣場”。人們可以在這里坐下來看城市或者路過停留休息,不一定是來消費。
對我來說,這家咖啡和面包店它是一個對城市友好的、開放的小公園,正好呼應對面的街區里的口袋公園。很多設計的細節上面是有一點城市的延伸的感覺。比如說,材料上的小方磚是有點戶外感的材料,從外面延伸到店里面。
我們又在室內開了一個天窗,繼續讓戶外的自然光流淌進室內。
我不太想做一個跟城市隔絕的店,還是希望“通透的、延續的”、“跟城市結合在一起的”這樣的一個面包店咖啡館。
03
自由而隨機的胡同
為設計提供著靈感和沖動
J’M Cafe Bakery側面的窗跟特別,感覺就好像是不經意的鑿開了,露出外面的紅墻,讓日常的胡同街景變成了店內的一幅畫。曾經生活在胡同里的青山周平,胡同一直都是他的靈感源泉。
青山周平:胡同給我的靈感,就是自由感和隨機性。我現在生活在國貿,國貿是一個完全是相反的一個城市空間,它所有的建筑、街道、綠化景觀,這些都是被規劃好的。
但胡同不一樣,生活在里面的人會發揮自己的生活創意。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電線桿上曬衣服,在胡同里面放一些桌子椅子,把它做成一個客廳。這些是我們胡同里面,可以看到的自由的、自我發揮的“設計”。
比如大家都很喜歡的這扇窗,其實也是這種“隨便設計”的感覺。隨便拆出了一扇窗,但正好從這個角度其實是可以白塔。
這所房子是胡同的木結構,一樓空間里有三根木柱子,如果直接保留木頭的柱子,不是很協調,而且不好玩。所以我們其實整個空間的設計的重點,也是這三個沒有辦法去掉的柱子怎么去處理的問題。
因為這個空間在胡同里,我不想要那么理性的設計,想要一種感性的氛圍,于是選擇了不規則的造型來重新包裹這里本身的三根規則木頭的柱子。用一種“隨便”的感覺,就做成不同的、自由的造型。
然后這樣的話,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里面是有柱子,很多人覺得這個不是原有的結構。
雖然是一個自由和隨便的造型,但有一些功能性在里面。比如說在外面的柱子,正好有一個小的臺面,人們可以拿一個咖啡或者面包,在外面喝吃的時候,可以把它放在臺面上。里面的柱子它正好是一個展示臺的高度,也有展示功能。
天窗下的客座區我設計成了臺階,這在我其他的建筑設計里面也有。其實也是一個“隨性的設計”,人們隨便坐下來的,他們在臺階上坐下來的時候,就變成了一種“看到、被看到的”一個關系。臺階下的人看臺階上的人,變成了一個有趣的場景。
04
咖啡店是人與人產生關系的場所
對如今的年輕人來說咖啡正在變成剛需,但不一定是必須去咖啡店喝。在青山周平看來說,咖啡店本身就是一個精神性的存在,或者添加一些人們日常幸福感的一個東西。
青山周平:咖啡館不是超市,不是人們要去買生活必需品的地方,但它是一個我們發現人和人的關系,人和城市的關系的場所。
這個建筑其實在整個白塔寺街區的位置很特別,它靠近白塔非常的近。站臺露臺上更是感覺白塔觸手可得,所以露臺也是室內的風格的延伸,用高低變化的座椅給人自由的感覺。
對比咖啡,我自己更喜歡面包,會覺得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如果步行可達能有一家好吃的面包店,這是非常幸福的一個生活的模式。我之前學生的時候,一段時間生活在巴黎,然后我住的地方,其實是下來走路幾分鐘有就比較好的一個面包店。早上走路去買,然后回來就吃,我覺得非常幸福的。
行走與咖啡: 讓人有出門去跟城市親密接觸的動力“我要去吃一個好吃的面包。”
青山周平:我覺得其實通過這樣的功能吧,也可以更拉近這家店和當地居民的一個距離感。讓他們的生活和這里產生比較密切的一個關系。
05
為什么偏偏是白塔?
為什么就是偏偏會是白塔寺這里?他這個景觀的特別之處是什么?會吸引這么多的人?
青山周平:當代生活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現在很多城市其實面貌都類似,尤其是新的城市。第二個點是我們其實現在很多實際的生活的需求,都能用手機來解決的,辦公、購物、社交、工作、學習這些,很多我們比較明確的需求的東西,都是線上直接解決了。
反觀這兩個點,我覺得現在的城市需要找到他一個獨特的東西。第二個是就是接受這種沒有實際目的的需求。比如說city walk,它其實不是有具體的目的的,它是一種走路的行為,沒有目的性的一個東西。
如今城市里人們的Citywalk,也不是一定要去某家店,“沒有目的性的游走的過程”才是他的目的。所以我覺得未來的城市其實是需要接受,或者它的核心的價值是給人們提供獨特性和沒有目的性的那種行為。
嗯所以這個是我覺得正好白塔寺、包括東四這些街區地方可以吸引更多人的背后的邏輯。
而白塔本身,從各個角度看他的曲度跟普通的建筑的曲度,有非常震撼的一個對比。現在的年輕人對發布社交媒體的需求還是很大,白塔寺的地標屬性滿足了他們在社媒發帖的辨識度。
06
持續的內容輸出,是城市更新的真正課題
參與過許多舊城改造,青山周平在這種項目里會如何考慮到設計更新對“原住民”的影響?
青山周平:我覺得總體來說“城市更新”是件好事,比如帶動了公共設施,帶動了地區品牌化,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甚至可能國外的游客。
過去中國在做新的開發,但現在全國都在做各種老街區和老建筑的一些更新。所以我覺得這是過去的房地產快速發展的時代之后,一個比較重要的方向。
城市開發的模式發生轉變之后,小的咖啡館、小的面包店、小的品牌,他們的主理人需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建筑師可以做好看的房子,設計很酷的空間但我覺得最后最后最重要的是怎么用這些空間。誰用?就是怎么用?
未來,持續運營空間的能力是最核心的,可能過去幾十年中國已經培養了很多很多做工程的人、做設計的人、做建筑的、做設室內設計的,但是生產內容和運營場地的人才正在稀缺。
這將是城市運營者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留言中跟我們互動,聊聊關于城市更新、citywalk和咖啡的話題,我們將抽出5位粉絲,贈出來自JM COFFEE的咖啡豆5份!
參與方式:積極留言-轉發本文到朋友圈
留言截止2.28
??READ MORE
白塔寺咖啡社區探訪|熱門、內卷?除了白塔露臺,每家店都有“殺手锏”
從時光雋永,到連接時代|東京咖啡館巡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