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強大是敢于面對那個脆弱而不完美的自己。三分鐘讀一本書,今天我們讀允許自己做自己。本書是由大家熟知的自媒體人傻白所著。他說撕掉世俗的標簽,不必拼命向外界證明自己。
在當前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中,我們往往會在追求忙碌和效率的同時,忽略了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隨之而來的往往是在高壓之下產生的恐懼、焦慮甚至無助。這些負面情緒如同一只無形的手,緊緊抓住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無法專注于當下,最終成為盲目前行。
一年忙碌過去,卻發現年初制定的計劃幾乎未能實施,滿書柜的書成了擺設。難道是因為自律不夠、行動力差、毅力不足嗎?其實并非如此。斯坦福大學博士富格曾說,人的一切行為都可以被拆分為動機、能力和提示三個要素,用公式表示即為行為等于動機乘以能力,再乘以提示。
關于動機,許多人從小就被要求卓越,優秀才會受到表揚,而失敗變成了恥辱。長大后,他們眼中只有滿分和0分2個選項,必須努力做到最好。任何失敗都會給自己帶來強烈的羞恥感,內心那個優秀的自我也會消失。
在他們看來,避免完美自我消失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去做那些可能會失敗的事情。即使去嘗試,但由于急切想要盡快達到完美,任何缺陷和瑕疵都會讓他們怒火中燒或甚至放棄。因此,缺乏動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害怕失敗的完美主義所導致的。你是完美主義者呢還是行動派呢?
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件事情的結果。在生活中,當你總害怕搞砸一件,時而在不斷的修改你的方案或計劃時,你會裹足不前,而讓你陷入無限的焦慮之中。一旦放下所謂的完美主義執念,先行動起來,你會發現原來這樣也可以完成的很好。
所以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沒必要因考砸一場考試就斷定自己是個廢物,半天學不會一個技能就輕言自己沒有天分。所有的失利和缺陷不是用來評判的,而是在描述中找到失利的原因,讓問題得以解決。關于能力,一個復雜的問題,任何一種復雜都是由一個個簡單組成的。
所以當我們把問題拆分到不能再拆分,你會發現原來無法實現的是在此刻變得如此簡單。關于提示就是告訴你現在就去行動,它它如心矛般當,我們看到提示時就會形成條件反射,自然而然進入專注狀態,那些所謂的無聊感也隨之煙消云散了。比如在一個播著你最愛的電視劇的房間里讀書和在一個安靜的圖書館中讀書,效果是天差地別的。
楊絳在一百歲感言里寫到,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期盼外界的認知,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么感同身受,人只能要求自己,沒法要求別人。
有時候,獨自一人并不意味著孤獨,而是一種與自己深度對話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了解內心,從而找到真正的自我。獨處時,我們可以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來思考、來沉淀、來尋找答案。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是如此豐富多彩,所有的負面情緒也會慢慢消散。
獨處也不意味著孤獨,而是一種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認識世界,更好的規劃未來。正如一句諺語所說,時間只幫助愿意自救的人。當我們陷入負面情緒時,與其百般折磨,不如展開自我拯救。作者將往期匯集成修煉內在美好的7種能力,情緒力、性格力、原生力、自驅力、行動力、思維力以及熱愛力。
當我們在面對痛苦、焦慮、恐懼等負面感受時,從容邁過自己心里的那些坎。感興趣的可以讀一讀。最后分享書里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閱讀。人就是用大量的時間迷茫,而在短短的幾個瞬間長大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