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137字
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當我們因身體不適就醫時,醫生也許會開具一項名為“病理檢查”的項目。很多人對此感到疑惑:“抽血、拍片還不夠嗎?為什么還要“動刀子割肉”做檢查?我怕疼,不想“活受罪”。那么,就讓我們走近這個被稱為“醫學診斷金標準”的病理檢查,看這個“罪”要不要受。
一、病理檢查是什么?
病理檢查是通過顯微鏡觀察人體組織、細胞形態變化,結合免疫組化染色,分子檢測技術等,精準判斷疾病性質,指導精準用藥和手術的診斷方法。 無論是手術切除的腫塊、胃腸鏡取下的可疑病變組織,還是穿刺獲得的微小樣本,最終都會被制成病理切片,由病理醫生在顯微鏡下尋找疾病的發病原因,觀察人體組織、細胞變化,分析疾病發展結局,提供治療指導的方法。
隨著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雖然影像、彩超、內鏡等精確度越來越高,但是目前醫學界公認的最可信賴、準確性最高的仍然是病理診斷。 尤其在鑒定腫瘤的良惡性方面,病理具有一錘定音的作用,被定為腫瘤靶向治療的依據。
舉個簡單的例子,洗澡摸到乳房長了一個“疙瘩”,是癌嗎? 乳腺外科醫師通過查體及超聲檢查仍不能明確,無法確定手術范圍大小,是單純包塊切除還是殘酷的乳腺癌掃蕩,就需要行包塊穿刺活檢術,穿刺標本送到病理科通過復雜的工序做成HE切片。 病理醫生在顯微鏡下判斷是否為癌,手術醫生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這個“活受罪”是不是非常有必要。
二、為什么要做病理檢查?
1、明確診斷
揪出疾病的“真兇”,許多疾病看似癥狀相似,本質卻天差地別。
鑒別病變性質:
肺部的陰影可能是炎癥、結核,也可能是肺癌。僅憑影像學檢查無法確診,病理檢查能直接觀察病變細胞特征,明確良惡性。
案例: 65歲的張阿姨體檢發現肺部結節,CT懷疑肺癌,病理活檢結果為結核性肉芽腫,避免了不必要的開胸肺切除手術。
炎癥也需要分型:
胃炎也分很多種,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也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原因,用藥完全不同,病理檢查通過觀察腺體改變,分析炎癥細胞類型和分布,為治療指明方向。
2、指導治療
為精準靶向醫療“導航”,病理報告是制定治療方案的核心依據。
癌癥分型、分期:
乳腺癌分為激素受體陽性、HER2陽性、三陰性等分子亞型,不同分型對應不同治療方案。 病理檢查可以通過免疫組化、熒光原位雜交、基因檢測尋找靶點,讓治療“有的放矢”,正中靶心,減少副作用。
案例: 23歲的小美正是最好的年紀,卻無意摸到乳房上花生米大包塊,不幸的是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為乳腺癌,但萬幸的是免疫組化HER2為3+,新輔助靶向治療后腫瘤消失,既可以選擇美容手術方式又保證了良好預后。
手術范圍確定:
骨腫瘤如果病理診斷良性則選擇腫瘤刮除,惡性就要選擇殘酷的截肢手術。病理醫生雖然在顯微鏡下看病,不直接面對患者,但責任重大,被稱為“幕后英雄”。
3、 預測預后
病理特征能揭示疾病的善、惡本質,預判疾病的“未來走勢”。
腫瘤病理分級:
病理分級、分期越高,提示惡性程度越高,復發、轉移風險越大。
分子病理標志物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等若存在高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可能對免疫治療更敏感,也提示預后較好; BRAF V600E 突變在結直腸癌則提示預后不良以及對常規化療耐藥,也會影響免疫治療。
三、常見的病理檢查有哪些?
1、細胞病理學檢查
主要通過組織器官表面自然脫落,或者細針穿刺獲得的細胞,制成細胞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從而明確病變性質。
例如:宮頸刷片可以篩查出宮頸癌前病變,甲狀腺穿刺涂片可以明確腫塊良惡性。
宮頸細胞 甲狀腺細胞
2、組織學病理檢查
主要是手術切取、腔鏡下鉗取,或者經細針穿刺而獲得的病變組織,將其制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從而給予明確的疾病診斷。
例如:切除皮膚表面的痣、胃腸道息肉等等,這些都需要進行組織病理檢查。
3、 免疫組化檢查
主要是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對組織和細胞內的特定抗原或抗體進行定位、定性檢測,從而輔助腫瘤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指導治療。
例如:肝癌,并不一定就是肝原發的癌癥,也可能是其它器官的癌轉移而來,有時長得很像,但治療方案完全不同,因此必須加做免疫組化,明確原發部位。
4、分子病理檢查
從基因水平上檢測組織和細胞的分子遺傳學改變,協助病理診斷和分型、指導靶向治療、預測治療反應及判斷預后、篩查遺傳性家族病等。
案例: 60歲李阿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體陽性、HER2陰性,淋巴結3個轉移,術后要不要加化療呢? 通過檢測乳腺腫瘤中21基因發現李阿姨RS<26,復發風險低,就避免了不必要的化療。
因為每個腫瘤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同一種癌發生在不同人就有不同特性,因此每個癌癥患者復發指數及治療方式也是不同的,病理特征、免疫組化和基因檢測判斷腫瘤特性,預測個體化的腫瘤復發指數以及接受化療的效益比,避免化療帶來的副作用。
四、關于病理檢查的常見疑問
1 、出結果為什么需要3-5天?
病理檢查流程
組織“肉”要制成3-5微米切片,需經過固定、脫水、包埋、切片、染色等多道工序,甚至需加做免疫組化或基因檢測,是需要時間的,嚴謹流程是確保結果準確。
2、手術切完了為何還要做病理?
即便是已切除的腫瘤,仍需病理確認切緣是否干凈、淋巴結是否轉移,腫瘤浸潤深度等,這對后續是否需加放化療和判斷預后至關重要。
來源: 西安醫學院一附院
告訴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