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榮杰 ,號潤心齋,女,漢族,籍貫:遼寧鐵嶺。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
現為:
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
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石油美術家協會會員;
盤錦市美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廣廈藝術街簽約畫家。
國畫作品《當秋萬穗紅》入選“迎接第十四屆全國美展暨遼寧優秀美術作品展”;
《翠微深處是吾鄉》應邀參加遼寧省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婆婆勁舞艷陽天》榮獲“遼寧省第二屆美術作品雙年展”優秀獎;
《當秋萬穗紅》榮獲“遼寧首屆美術作品雙年展”優秀作品獎;
《熱土》榮獲遼寧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百二河山》榮獲中國石油職工美術作品展銅獎,并被主辦方收藏;
《葦海深處采油忙》入選第七屆全國職工美術作品展;
《秋風裁剪霜葉紅》榮獲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展銅獎并被主辦方收藏。
國畫作品《家山》、《秋思》被魯迅美術學院收藏。
作品多次在《中國書畫報》、《大河美術報》、《地火》雜志、《盤錦日報》等美術報刊發表。作品及相關評論文章多次在主流媒體《今日頭條》《網易》《百度》《新浪》《搜狐》等多家媒體發布,并被多家專業機構及個人收藏。
▲《萬歲紅》 中國畫 240cmX220cm
文心入畫,意隨畫出
——讀許榮杰國畫《紅高粱》系列作品
文/彭慶陽
啟功先生說:“凡百藝能,莫得逃乎時代,亦莫得超乎地域。”“時代所籠,則異中有同;地域所區,則同中有異。”可知,一個畫家的成長既受時代背景的影響,也受地域文化的浸染。地域文化的美學思想必然會影響到畫家審美觀念的形成,并呈現在繪畫作品的美學價值和實際意義中。今讀許榮杰國畫《紅高粱》系列作品,更加體悟到地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對傳統中國畫范式的影響,也感受到她在創作中時刻不忘鄉情、眷戀故土的家國情懷。周作人說故土是“混在我們的血液里”、“是趣味的遺傳”。正是這種故土之戀,讓許榮杰在紅高粱繪畫的藝術創作中,探索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繪畫語言和藝術風格。
▲《夢回故鄉》 中國畫 195cmX180cm
對于生活在東北黑土地上的許榮杰來說,那紅的大氣磅礴、紅的幸福吉祥的紅高粱,無疑給了她受用不盡的文化滋養,并涵養了她淵雅醇古的藝術修養。故其魂牽夢繞,念念不忘,以紅高粱入畫,通過賦比興的方式以具體的繪畫本體和筆墨技法來表達對紅高粱的情感、思考,表現出她對這片沃土的愛,而且愛得那么深沉。這份愛在繪畫功力和技法的基礎上,涵養豐厚了許榮杰的筆墨語言,決定了她對中國畫藝術的意境、神韻和氣勢的追求,使其作品具有了氣韻生動、天然率真、渾厚華滋的格調,讓她的紅高粱繪畫作品更有了看頭和嚼頭。這正如當代學者言恭達先生所說“筆墨技巧根植于主觀情思。筆墨本是寫人的胸襟,筆墨雖出于手,實根于心。”
▲《歲歲紅》中國畫 195cmⅩ150cm
縱觀許榮杰的紅高粱系列作品,其筆情墨趣,無不呈現出熱烈而沉著、雄渾而古樸的壯美,同時又不失幽淡而淸逸、平和而簡靜的優美。如果說壯美是沉著痛快的陽剛之美,優美則是優游不迫的陰柔之美,同時能將繪畫的陰陽之變協調地表現出來,可見她用筆之精、構圖之嚴、造型之準、用墨之妙。如《故鄉紅云夢》,映入眼前的一株株沉甸甸的紅高粱,挺立在秋的田野上,穗籽粒飽滿,隨風搖曳,芳香醉人。整個畫面在高粱紅的渲染下,像抹著一層夕照的紅暈,又像披著橘紅色的輕紗,夢幻般的鄉土景象讓觀者心中涌動起鄉愁情懷。若不是遠處那鳥雀嘰嘰喳喳地歡叫,真讓人難以走出這故鄉的紅云夢。再看《歲歲紅》,它以仰視的角度來構圖,使主題對象顯現出更強大、更繁盛,這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禮贊。圖中的每一棵紅高粱都根扎黑土地、擁抱陽光而茁壯的成長,在秋風中仰起漲紅的臉龐、挺起胸膛,堅定不移地守望著腳下的這片黑土地,又含情脈脈地守護著幸福的小雞一家人。許榮杰畫高粱乃是取意于物,著意于己,狀物寄情,因心造境。她希望通過紅高粱來表達心聲:“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千秋·大地飛歌》 中國畫 195cmX180cm
劉熙載《書概》云:“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以此移來論畫,“畫如其人”在許榮杰身上亦可得以驗證。她自幼習畫,后入青島大學中文系、魯藝作家班、魯迅美院學習,并師從書畫大家白國文先生和崔志安先生。如此的學習經歷,自是讓她藝文兼備,從而翰墨文心,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繪畫技能。繪畫像是金字塔,要想達到塔頂,在具備繪畫功底的同時,必然要以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修養作為塔基。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繪畫畫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和修養。如果說許榮杰在《紅高粱》系列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壯美是她深受黑土地文化浸染和東北人生生不息精神熏陶的結果,那么,優美則是她豐厚的文化修養的自然流露。此乃“如其學”。
▲《婆娑勁舞艷陽天》中國畫200cmX145cm
“如其才”,羿耿庵先生力贊許榮杰是才女,這個“才”在繪畫方面不止于她現在主攻的《紅高粱》系列,在其它畫種亦有涉獵。幼習仕女人物畫,后主攻山水畫且成就斐然。其山水畫正如史國澳先生所評:“其山水脈絡則可蘊以自然風骨之磅礴,是謂構意大氣而不失格調,技法嫻熟而不失內質。流風遺韻,氣概獨然。”許榮杰是善于思考且睿智的,她在藝術創作中并非為了畫而畫,而是能做足畫外功,旁涉繪畫的姊妹藝術,接受多元追求,以“博”來不斷加強自我綜合美學內涵,從而“專”于繪畫。如她在涉獵文史哲的同時,還能兼工書法,并把書法的用筆之法運用到繪畫中,即“以書入畫”。黃賓虹先生說:“中國畫法從書法中來”、“欲明畫法,先究書法”。縱觀許榮杰的《紅高粱》系列作品,其筆力遒勁、筆法嚴謹、筆致瀟灑,便是從書法中得來。像《熱土》《當秋萬穗紅》《故鄉紅云夢》《歲歲紅》等作品兼工帯寫、形神兼備,其高粱的莖、葉完全是篆隸書法用筆的一筆筆寫出,故其線條做到了“毛、澀、松、暢”,有著遒勁古雅、堅挺虛靈的質感,極富表現力和生命力。如此有筆力的線描,彰顯出中國畫藝術本身所具有的意境美、意象美等美學氣質,又表現出許榮杰的氣質、修養、情感、修養等。這正諳合了謝赫“六法論”中所說的“骨法,用筆是也”,從而走向“氣韻生動”的美學境界。
▲《穗穗紅》中國畫200cmX165cm
“如其志”,《舊唐書》云:“士之致遠者,先器識而后文藝”。許榮杰是一位有信仰、有情懷、有思想的新時代畫家,因此,她并未將目光僅僅停留在筆墨之間,而是以畫家最真摯的深情寄寓于筆墨,來敬畏傳統、感恩時代、關愛大眾。她的國畫《紅高粱》系列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黑土地上的紅高粱為載體,通過寫形來自白心智,來彰顯東北人民吃苦耐勞、熱愛土地、樸素堅韌的性格特質,贊美了這片黑土地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這種精神境界的完美呈現,自是離不開許榮杰精妙的繪畫語言和筆墨技巧,也源于她深入生活、走進自然的“外師造化”,從而“中得心源”,有著豪邁奔放的熱烈情懷和自由無盡的藝術遐想。因此,我們在欣賞許榮杰筆下的紅高粱時,應該由畫及人,讀出他心中的紅高粱,由此才能更加明了她的藝術精神與追求。
▲《當秋萬穗紅》中國畫220cm×200cm
高粱又紅了!由此我們想起了張藝謀執導的《紅高粱》電影、莫言的《紅高粱》小說、韓紅演唱的《紅高粱》歌曲。假以時日,又見高粱紅,我們還會想到許榮杰的國畫《紅高粱》系列作品。
文/彭慶陽
作者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抱云堂書院副秘書長
▲《熱土》中國畫220cmX200cm
▲《故鄉紅云夢》中國畫 220cmX195cm
▲《秋實》中國畫 137cmX68cm
▲《桃源春色》中國畫 137cmⅩ68cm
▲《翠微深處是吾鄉》 中國畫137cmX68cm
▲《桃源處處是我家》中國畫 137cmX68cm
▲《鄉音遙遙》 中國畫 200cmⅩ145cm
▲《云撫青山宜仙居》中國畫 180cmX98c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