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陳思思)2月22日,以“傳承、創新、開放、融合”為主題的第二十一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在上海開幕。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各類臨床疾病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學術交流,共同探討絡病理論創新轉化成果。
第二十一屆國際絡病學大會現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陳思思 攝
絡病理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經過40余年研究而成,在理論創新、藥物研發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通絡藥物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更成為了中醫藥臨床療效高級別證據的典型案例。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致辭。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陳思思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致辭中介紹,吳以嶺院士團隊遵循“以臨床實踐為基礎,以理論假說為指導,以治療方藥為依托,以臨床療效為標準”的創新中藥研發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特別是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發表,充分展現了絡病理論在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確切療效和特色優勢,后續發表的芪藶強心治療心衰的研究也成為中醫藥研究的標志性成果。
“久病入絡,久痛入絡。”絡病理論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黃帝內經》首次提出“絡”的概念,歷經張仲景、葉天士等古代醫家傳承,到今天,吳以嶺團隊開創的“理論—臨床—新藥—實驗—循證”一體化中醫藥成果轉化新模式,正在有力推動中醫藥現代化、走向世界。
二十一載國際絡病學大會,見證了一個古老學科的復興之路。從《黃帝內經》到JAMA頂刊,從黃浦江畔到五大洲實驗室,絡病理論的蛻變不僅是中醫藥現代化的縮影,更揭示了一條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的路徑。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講好中醫藥故事,這場大會只是一個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