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時間里,有不少國家拉開了大選的帷幕,法國總統馬克龍為應對自身的政治危機,提前進行了選舉。結果作為中間派的執政聯盟并沒有獲得多數席位,與左翼、極右翼政黨形成了三個陣營,政治形勢反而更加不妙。
而作為歐洲另一“領頭羊”的德國局勢也不容樂觀,德國總理朔爾茨及其所領導的“紅綠燈”執政聯盟面臨破裂。
其中,自民黨宣布退出聯合政府,朔爾茨沒能通過信任動議,最終導致德國的大選被迫提前舉行。
2月23日,德國選舉結果出爐,根據電視臺發布的數據顯示,聯盟黨的得票率到達29%,緊隨其后的則是選擇黨,得票率為19%。至于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得票率則位居第三,只有16%,選舉失利。
默茨作為聯盟黨推出的總理候選人,則是以第一的得票率贏下了這次選舉。
然而贏得選舉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他要面臨的就是組閣的難題。默茨希望能盡快組建新政府,因為世界不會等待德國。
可是,選擇與誰組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按照德國以往的政治傳統,聯盟黨和社民黨以及綠黨都可以進行合作。但是幾個政黨在移民政策,經濟等問題上都存在不小的分歧。
聯盟黨是反對非法移民的,主張嚴格管控邊境,防止非法移民大量進入,從而影響德國社會的穩定和現有的福利待遇。
畢竟近期以來,移民襲擊事件屢屢發生。今年1月,一阿富汗移民對幼兒園兒童發動襲擊,造成1名孩子的死亡;2月,德國慕尼黑又發生車輛沖撞人群的事件,造成兩人死亡,三十九人受傷,而始作俑者就是一阿富汗難民。
這些襲擊事件的發生,引起了德國民眾對大量非法移民的不滿,連帶著德國的移民政策也受到了民眾的抨擊。
見局面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朔爾茨表示會加強管理,減少非法移民。可這一做法卻遭默茨指責,聲稱他太過軟弱。
至于默茨自己則是相當大膽,他直接打破了德國政黨從不和選擇黨合作的先例,與對方聯手通過了一項有關限制移民的法案。
這下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他和選擇黨合作的行為,甚至引來了前總理默克爾的批評。對此,默茨雖不認同,但是在組閣上估計不會繼續挑選擇黨。
而社民黨和綠黨與聯盟黨之間存在分歧,即便成功組閣,在今后制定或者通過政策的時候,他們之間可能也難以達成一致的意見。
在此次選舉中,選擇黨推出的總理候選人是有著“鐵娘子”之稱的魏德爾,她的各種言論直擊目前德國的問題,因此獲得了不少的支持。
即便最終無法參與組閣,成為執政聯盟的一員,但是依舊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可以更多的參與到國家事務中去。
更何況,德國一直遵循的不能和選擇黨合作的慣例,如今已經被打破一次,誰能保證不會有下一次,下下一次呢。
除了德國內部的問題以外,其外部也面臨著復雜的國際局勢。
特朗普去年在大選中勝出,隨后便展開了一系列動作。其中就有提到在他上任后,要盡快解決俄烏沖突問題。
而他也確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近日,美俄兩國的代表團已經在沙特的首都利雅得進行了會面,并且召開了長達幾個小時的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雙方就俄烏沖突進行了談話,達成了什么樣的共識暫且不論,單是這場會議沒有邀請歐洲國家和烏克蘭就已經可以看出問題了。
兩者一個是當事方,另一個是利益密切相關者,可如今卻連受邀參與的機會都沒有。說明美俄雙方很有可能繞過他們,直接達成某些協議。
再加上特朗普本人對于關稅政策的偏好,經常肆無忌憚的使用,殃及了不少國家。
在這種種外部條件下,默茨對華的態度就發生了改變,開始展現出友好的一面,向我國做出保證。聲明自己非常重視中德之間的關系,希望雙方能加深合作。
這不僅是其出于政治上的考量,還牽扯到各個方面。在經濟貿易方面,我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德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在投資方面,作為德國企業的寶馬,大眾等都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而我國對德國的投資也在逐年增加。
再加上文化、科技等領域的緊密往來,這些都是促使中德保持友好關系的重要原因。而隨著美國進一步將歐洲排除在俄烏沖突的和談之外,相信這份關系將會變得更加牢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