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派鄧艾、鐘會率領大軍征討蜀漢。善于用兵的鄧艾出其不意,偷渡陰平小道,直取成都的門戶綿竹。在鄧艾戰勝諸葛瞻后,后主劉禪被迫投降。按理說,作為司馬懿的親信,鄧艾是消滅蜀漢的第一功臣,然而他卻死于非命!與鐘會不一樣,鄧艾根本沒有謀反割據的想法,但為何會是這樣的下場呢?
一、遭人嫉恨
鄧艾出身寒微,原本只是屯田的百姓,在三國時期能夠崛起,除了自身的才能外,還與司馬懿。有一次,鄧艾以典農功曹的身份前去洛陽匯報工作,遇到慧眼識人的司馬懿,當即得到提拔,在太尉府中任職。為報答司馬懿的知遇之恩,鄧艾盡心盡力,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舉措,都得到了司馬懿的采納。
243年,司馬懿將鄧艾安排到了關中任職,出任參征西軍事,后轉任南安太守。在與蜀漢姜維對抗的過程中,鄧艾屢建戰功,官至征西將軍,食邑達到六千六百戶,成為關中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雖然鄧艾戰功卓著,也是司馬懿的親信,但主導曹魏政權的畢竟是那些世家大族,他們瞧不起鄧艾這樣的“暴發戶”,甚至十分嫉妒,比如鐘會、衛瓘這些人。
二、居功自傲
鄧艾之所以被殺,還與他個人性格有關。一般而言,有才能的人都很狂傲,德才兼備的少之又少。鄧艾也不例外,特別是在滅掉蜀漢后,他迅速“膨脹”了起來,居然自行任命官員,從而引起了司馬昭的猜忌。鄧艾按照“鄧禹故事”,先是加封了劉禪以及原蜀漢的官員們,接著又給自己的部將們安排職務。
之后,鄧艾又向司馬昭上書,提出了蜀地的善后事宜,還有對待劉禪以及對付東吳的舉措。司馬昭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氣,就讓監軍衛瓘警告鄧艾。然而,鄧艾卻說道:“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與此同時,那些對鄧艾不滿的世家大族,不斷在司馬昭面前“煽風點火”。
三、含冤被殺
另外,鐘會為了謀反,也向司馬昭進讒言,詆毀誣陷鄧艾。于是在264年,司馬昭讓鐘會逮捕了鄧艾父子,并派人將其押往洛陽。如果到了洛陽,能夠見到司馬昭,鄧艾可能也不會死。偏偏在這個時候,成都爆發了鐘會之亂。紛亂之際,鄧艾本營的將士追上囚車,將鄧艾救了出來,并且準備送他返回成都。
平定鐘會之亂的衛瓘得到這個消息后十分害怕,因為他也參與了對鄧艾的誣陷,擔心會受到報復。另外,衛瓘想要獨攬大功,于是他派與鄧艾有仇的田續前往綿竹,并說道:“可以報江由之辱矣。”結果在綿竹西邊的三造亭,鄧艾被田續襲殺。事后,司馬昭下令,鄧艾“余子在洛陽者悉誅,徙艾妻子及孫于西域”。
參考資料:1.《三國志》;2.《資治通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