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險業作為承保端與投資端雙輪驅動的典型代表,出現虧損往往意味著投資與成本雙重承壓
《中國科技投資》龍秋月
隨著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相繼出爐,備受行業關注的財險公司盈利情況隨之出爐。據不完全統計,已披露凈利潤數據的75家非上市財險公司,58家實現盈利,合計凈利潤達97億元;17家虧損,合計虧損達44億元。
作者梳理發現,17家虧損的財險公司,其綜合成本率均超過100%,在承保端出現虧損。其中,虧損榜前三的公司分別為申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能財險”)、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誠財險”)、亞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財險”),虧損金額分別為24.57億元、5.5億元、3.06億元。綜合成本率前三高的公司分別為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財險”)、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以下簡稱“漁業保險社”)、太平科技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科技”),綜合成本率分別為308%、195%、141%。
財險公司的利潤來源包括承保盈利與投資盈利。承保端方面,綜合成本率作為關鍵的指標之一。綜合成本率包括綜合賠付率和綜合費用率,綜合成本率越低反映盈利能力越強。當綜合成本率為100%時,即代表收支相等,無承保盈利,亦無承保虧損。承保和投資雙輪驅動之下,往往能交出不錯的利潤成績單。然而,對于中小型財險公司來說,過高的成本率,即使投資端有不錯的表現或難以反哺承保端虧損,進而實現盈利。若財險公司投資端、承保端雙雙承壓,則更難以實現盈利。
綜合成本率過高
整體來看,2024年末,17家虧損的財險公司在承保端中面臨嚴峻挑戰,其綜合成本率的區間為103%-308%,均超過100%的盈利平衡點。這一數據不僅直觀反映出這些公司在成本控制與業務盈利能力上的困境,也揭示了財險行業內部發展的不平衡性。
其中,比亞迪財險作為新設立的公司,并具有承接易安財險業務的獨特屬性,其綜合成本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數據。新公司在業務拓展初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用于市場開拓、渠道建設、人員招募與培訓等,這都有可能導致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同時,承接易安財險業務也帶來了一系列整合難題,包括業務流程的融合、客戶資源的梳理以及風險管控體系的對接等,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比亞迪財險的綜合成本率。縱向對比來看,2024年末,比亞迪財險的綜合成本率較2023年末的11561.64%已有明顯改善。不過,2024年末其凈利潤仍未扭虧,為-1.69億元,可見成本控制與盈利提升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漁業保險社與太平科技較高的綜合成本率則是與自身機構行業屬性緊密相關。漁業生產作業環境特殊,海上作業面臨著復雜多變的自然條件,如風暴、海嘯、赤潮等,一旦發生事故往往造成重大損失,導致賠付金額較高。而且,漁業保險的定損理賠難度較大,需要專業的技術與人員進行評估,這也增加了運營成本。太平科技聚焦科技領域,公司業務規模較小,在固定成本分攤上不占優勢,運營成本高。此外,科技保險業務風險相對復雜,需要投入更多資源用于風險評估與管控。
2024年末,漁業保險社與太平科技的凈利潤分別為- 0.47億元、-0.27億元。太平科技亦在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提及,堅守專營科技保險的定位,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開展業務,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在2-3年內盡快實現承保端盈利。
再看虧損金額較大的三家公司的綜合成本率,2024年末,申能財險、永誠財險、亞太財險分別為 105%、115%、106%。其中,申能財險因獲批受讓天安財險的保險業務,在整合過程中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包括業務重疊部分的精簡、人員安置等問題,暫時出現大額虧損,未來仍需關注其效益類指標。
具體來看,永誠財險的綜合賠付率及綜合費用率分別為77.32%、37.58%。亞太財險的上述兩項指標分別為68.43%、37.96%。目前,財險行業的賠付率和費用率已回落到七三開,與之相比,永誠財險和亞太財險在成本結構上仍有優化空間。永誠財險亦公開表示,凈利潤出現虧損主要受2024年 “摩羯” 臺風等自然災害,及個別重大賠案等因素的影響導致。
多家公司已連續虧損
作者亦注意到,上述虧損榜中的17家公司,多家公司已經出現連續虧損。
如永誠財險在2023年末虧損金額僅為0.19億元,在2024年末虧損金額升至5.5億元。而亞太財險在2023、2024年間合計虧損金額超過10億元,誠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泰財險”)在過去兩年間合計虧損金額超過5億元。另外,2023-2024年,現代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現代財險”)的虧損金額分別為1.07億元、1.63億元,新疆前海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財險”)的虧損金額分別為0.89億元、1.04億元。
前述虧損的財險公司,其綜合成本率均超過100%。作者再從投資端進行梳理發現,上述5家連續兩年出現虧損的公司,2024年末,其投資收益率區間為0.09%-4.17%。
作為虧損 “重災區”,亞太財險的困境具有典型性。2023年,其虧損主要源于資本市場波動導致的投資虧損,而2024年雖投資收益率有所回升,但綜合成本率同步攀升至106%,成本管控失效抵消了投資端改善。
而永誠財險、誠泰財險、前海財險的持續虧損,則折射出承保與投資雙線失利的難題。2024年末,這三家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分別為115%、114.27%、137.03%,投資收益率分別為1.37%、0.09%、1.71%。承保端虧損顯著,投資端收益乏力,未能形成有效彌補,難以扭轉虧損局面。
現代財險則是巨高不下的綜合成本率,即使抓住資本市場的機遇,也難以彌補承保端端虧損。2024年末,現代財險的綜合成本率、投資收益率分別為131.44%、4.17%。
值得注意的是,前海財險與亞太財險因連續虧損,2024年末,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下滑至107.12%、106.02%,觸及監管 “黃色預警” 區間。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保險公司為重點核查對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