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紙不語
繼30天內決定TikTok的未來后,特朗普又將TikTok“不賣就禁用”的法律生效時間推遲至75天。當地時間2月13日,特朗普又稱,TikTok禁令的75天延長期可能還會延長,但他認為“可能沒必要”。
他還表示,希望與TikTok達成協議,讓其繼續在美國運營,并提到該應用對他在2024年贏得大選有幫助。
圖源:海浪快評
此前在2023年3月23日,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在美國國會長達5小時的聽證會上,接受了200多個問題的“狂轟濫炸”。諸多媒體將這場聽證會形容為“美國給TikTok下的套”,是一場“贏不了的聽證會”。它濃縮了TikTok過去5年的經歷,從2017年推出并收購Musical.ly,到成為熱門社交媒體,再到面臨美國政府的審查與打壓。
2024年,拜登簽署法案要求TikTok出售業務,否則禁用。盡管TikTok采取過起訴、上訴等手段,但美國最高法院還是維持了TikTok禁令。
2025年1月18日,TikTok因禁令即將生效,宣布關停服務,字節跳動旗下CapCut、Lemon8、Lark等應用也暫停服務。1月19日,拜登政府將禁令裁量權移交給特朗普政府。當地時間1月20日,特朗普再次就任,TikTok進入75天的關鍵生死期。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拜登簽署了強制出售TikTok的相關法案后,美國政客紛紛購入TikTok競爭對手Meta的股票。這一舉動,也將美國議員涉嫌內幕交易的問題再次暴露在聚光燈下。
美國打壓中國時多次出現內幕交易
首當其沖的,是美國TikTok法案的起草人——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邁克爾·麥考爾(Michael McCaul)。
盡管麥考爾并非TikTok法案的最初起草人,但該法案在2024年4月被納入麥考爾起草的對外援助法案時,他被卷入內幕交易的爭議。此前,麥考爾因竄訪中國臺灣省被中國政府制裁。
2024年4月底,社交媒體曝光他大量買入Meta股票,金額高達115萬美元。由于Meta是TikTok的主要競爭對手,市場認為TikTok被封禁將使Meta受益,股價有望上漲。
麥考爾是否直接參與打壓TikTok尚不明確,但他曾起草過封禁法案,且成為最終法案的起草人,這引發了美國輿論對他借TikTok事件獲利的質疑。
盡管拜登簽署法案次日,Meta股價大跌,導致麥考爾被套牢,他也聲稱自己對交易毫不知情,但美國民眾并不買賬,認為他打壓TikTok是假,牟利是真,紛紛譴責其行為。據觀察者網報道,麥考爾家族信托在2024年3月累計10次買入Meta股票,買入價格在485-509美元之間,且交易記錄顯示為其妻子和孩子做決策。2024年4月20日投票當天,麥考爾還高調支持封禁TikTok,聲稱保護美國人免受“中國宣傳”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TikTok法案投票前夕,Meta股價迎來了一波上漲,股價一度漲至530美元。
紅框為麥考爾家族買入股票時間段。圖源:觀察者網
盡管議員需披露本人及其親屬的炒股交易明細,但披露時間規則寬松,麥考爾是否成功逃頂仍需觀察。就當時情況來看,美國輿論普遍指責他涉嫌內幕交易。TikTok用戶The Older Millennial在一段視頻中指出,麥考爾的行為“非常可疑”,但難以斷定是否犯罪。
麥考爾本人未回應質疑,但其律師Elliot Berke和發言人Leslie Shedd表示,議員未參與股票交易,且其妻子的買入操作是投資經理獨立完成的。發言人還強調,麥考爾對TikTok的擔憂早于股票買入一年多。然而,這些解釋并未平息民眾的憤怒,反而引發了更多對國會山內幕交易的質疑。
美國在打壓中國時,也出現過類似內幕交易。
2020年12月,時任美國國防部助理里德·維爾納買入數萬美元阿里巴巴股票,當時五角大樓正討論是否制裁阿里巴巴。
兩周后,制裁名單未包括阿里,其股價大漲4%,維爾納獲利1556.51美元。維爾納辯稱,他雖參與討論但未決策,且買入時未參與相關討論,最終名單由財政部長姆努欽決定。
TikTok跌倒Meta吃飽?
美國數字廣告市場長期被Meta和Alphabet主導。TikTok的出現,像一條鯰魚,極大沖擊了雙寡頭地位。
自2014年以來,兩大巨頭的廣告市占率首次跌破50%,到2023年底降至44.9%。這一變化除了TikTok的沖擊,還受到亞馬遜等電商平臺以及蘋果隱私政策變化的影響。
在美國廣告業,TikTok表現突出。2024年,TikTok創造了123.4億美元的廣告收入。若退出美國市場,將流失50%至70%的廣告收入,釋放出61.7億至86.4億美元的廣告預算,流向其他平臺。
很多第三方機構的預測都指向一句話,TikTok跌倒,Meta吃飽。TikTok的退出將使Meta受益,其廣告業務增長率將提升3.7至5.1個百分點,旗下Facebook和Instagram的廣告市占率將達39.5%,Meta和Alphabet的市場份額將重回50.2%。
圖源:刀客
可口可樂、福特汽車、麥當勞等美國擁有百年歷史的大型跨國企業和本土品牌巨頭,均為廣告投放的大戶,長期注重品牌價值的培育,并傾向于選擇能夠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的媒體平臺和廣告形式。
根據Gartner發布的CMO支出調查顯示,美國品牌首席營銷官(CMO)在廣告預算分配上,仍保持將40%的資金用于長期品牌建設,而將60%的資金用于短期績效提升。這投射到TikTok的美國廣告業務上,就呈現出大品牌持續投入、中小商家觀望的特點。2024年,TikTok廣告主數量較2023年下降18%,但大品牌廣告支出仍在增長。行業研究機構MediaRadar的一份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廣告主在TikTok上的支出同比增長27%,11月和12月分別增長45%和77%。然而,中小廣告主對禁令更為敏感,觀望情緒濃厚。
整體而言,美國廣告市場對TikTok的前景預期存在分裂。一位美國廣告公司高管在接受行業媒體Adweek采訪時表示,即使TikTok留在美國,廣告主也需重新評估品牌安全,并在合同中加入“中止條款”以應對潛在風險。
封禁TikTok背后另有隱情
無論如何,TikTok的存在,的確讓美國廣告業和美國政客坐立難安。
美國羅格斯大學網絡傳染研究所(NCRI)發布的報告指出,用戶在TikTok上花費的時間越多,對中國的看法越積極,且越希望將中國作為旅游目的地。
圖源:茶垢時光
該研究假設TikTok作為有中國背景的平臺,是否會推廣對中國友好的內容?另外在TikTok的影響下,該平臺的用戶是否對中國持更積極的態度?
研究人員在TikTok、Instagram和YouTube等平臺上分別創建了24個虛擬賬號,并搜索了與中國相關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可能涉及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面臨爭議的話題。搜索后,研究人員選擇平臺推薦的第一條內容,瀏覽該視頻至少15秒或直至視頻結束,并記錄每條帖子的上傳日期、網址等信息。同時,研究人員對所有視頻進行分類標記。
最后結果顯示,TikTok呈現的對中國友好的內容比例顯著高于YouTube和Instagram等美國平臺。
此外,NCRI對1200多名美國成年受訪者進行調查后發現,TikTok使用時長與用戶對中國政治問題的積極評價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高于其他社交媒體平臺。
基于上述研究,NCRI得出結論:用戶在TikTok上花費的時間越多,他們對中國以及一些涉及政治問題的看法就越積極。
TikTok帶來的影響遠不止于此。
當地時間2025年2月14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一場座談會討論上,前美國國會議員邁克?加拉格爾在談及TikTok封禁法案時表示,美國打壓TikTok并非出于“數據安全”擔憂,而是為了保護以色列及親以勢力。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后,TikTok上出現大量反猶內容,引發了美國國會的關注,原本陷入僵局的封禁法案因此重新獲得支持。
據觀察者網報道,自2022年起,加拉格爾就推動封禁TikTok,并在2024年起草了“不賣就禁”法案,此次發言是他首次公開披露法案推進的經過。
知名記者Ken Klippenstein指出,中國所有權并非國會封禁TikTok的真正動因,“國會是為了壓制言論和保護以色列,而拜登政府將這一切隱藏在中國威脅背后。”
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參議員華納要求講述封禁TikTok“真實故事”。圖源:觀察者網
加拉格爾的表態和媒體報道都證實,以色列官員及游說團體在封禁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指責TikTok算法助長了美國年輕人對巴以沖突的反以情緒。
2024年5月,美國參議員米特·羅姆尼也承認,支持封禁TikTok是為了保護以色列。
可見,TikTok封禁的實質是美國在親以勢力影響下對言論自由的限制,而非其聲稱的“數據安全”問題。
目前來看,盡管特朗普延長了禁令的生效時間,但“不賣就禁”法案仍未有實質性進展,TikTok的未來仍然充滿不確定性。而在風云涌動的美國政局和全球變局下,以色列是否還會繼續加速TikTok的“下架之路”,我們不得而知。
[引用]
① 美國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燒身了.觀察者網.2024-05-06.
② 涉TikTok,特朗普又“畫大餅”.觀察者網.2025-02-14.
③ 刀客doc:禁令影響下,TikTok廣告業務正在被對手截胡.刀客.2025-01-27.
④ 美議員揭秘TikTok封禁:數據安全是幌子,以色列勢力才是幕后推手.觀察者網.2025-02-17.
⑤ 美國最新研究:用戶在TikTok上花的時間越多,在部分政治問題上越支持中國.觀察者網.2025-01-07.
⑥ TikTok五年顛簸“未劇終”.《環球》雜志.2025-02-24.
⑦ 研究顯示:TikTok用戶對中國旅游看法更正面.人民網.2025-01-0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