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記憶里,有那么幾種河鮮,它們曾經默默無聞,甚至被當作“草”一樣對待,如今卻搖身一變,成了餐桌上的珍稀美味!今天,就讓圈叔帶你們一起回味那些正在“消失”的河鮮,看看你們吃過幾種?
河蚌:
提到河鮮,你們是不是首先想到的是那些肥美的魚兒?但其實,在河流與池塘的深處,還藏著一種被遺忘的美味——河蚌。
想當年,河蚌可是夏季的“常客”。每當夏季來臨,人們沿著河流或池塘邊,輕輕翻開淤泥中的石塊,就能找到那些藏在里面的河蚌。它們就像是河流的“小秘密”,靜靜地等待著被發現。
然而,那時候的老一輩人可不太瞧得上河蚌。為啥?因為河蚌的肉質帶著一股特殊的腥味,處理起來特別麻煩。再加上當時的調料有限,很難去掉這股腥味。所以,河蚌常常被當作飼料,用來喂家里的雞鴨。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開始慢慢發現河蚌的美味了!它的肉質鮮嫩,只要烹飪得當,就能散發出讓人流口水的香氣。可惜啊,現在河蚌的數量越來越少了。它們對水質的要求特別高,只有在清澈見底的河流里,才能找到那些肉質鮮美、值得一吃的河蚌。
刀鰍魚:
還記得小時候下網撈魚時,經常會撈出一種長得像泥鰍但花紋像蛇的魚嗎?它們背脊上還有一條麻麻賴賴的小刺,這種魚其實叫刀鰍。
過去刀鰍在農貿集市上可賣不到好價錢。那時候泥鰍能賣5元一斤,刀鰍卻只能賣2元,黃鱔的價格則更高。但現在可不一樣了!一斤刀鰍能賣到50元以上,是泥鰍價格的兩倍還要多!
現在刀鰍可是高檔河鮮,菜市場里供不應求。不過啊,刀鰍對水質的要求也特別高。現在野外刀鰍的數量遠沒有之前那么多了,已經漸漸地退出了老百姓的餐桌,成了高檔飯店的特色菜。
石爬子:
石爬子經歷了從“飼料魚”到“千元一斤”的巨大身份轉變。
還記得那個被親切地稱為“爬爬魚”的小型魚類嗎?它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頻頻出沒于我國的各大河流之中。但那時候的人們可沒把它當回事兒,僅因其體型小巧,多被用作雞鴨的飼料。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發現了石爬子獨特的美味。到了八十年代,石爬子的價格已經上漲至2元錢一斤了!這在當時可是相當于現在的30元一斤啊!
如今啊,石爬子的價格更是飆升到了1000元一斤!不過啊,有錢也難買石爬子了。因為這種曾經普通的河流常客已經成為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了,吃了可是犯法的哦!
蝲蛄蝦:
蝲蛄蝦經歷了從“常見物種”到“河鮮貴族”的轉變。中國本土的大蝦米名字叫蝲蛄(là gǔ)蝦!齊白石畫的就是這種蝦!現在很多人以為齊白石畫的蝦有點抽象呢,其實蝲蛄蝦的腿本來就很長特別是兩個前肢!
這種體態比小龍蝦瘦、比蝦米要大的本土蝦現在幾乎絕跡了。在上個世紀70年代啊,蝲蛄蝦也是河流中的常見物種呢!用撈蝦的網一扒拉就能做一盤菜了!蝲蛄蝦比小龍蝦要干凈很多味道也更加的鮮美!
不過它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在過去河蝦還被看作是當地水質檢測非常重要的一員呢!這也足以證明它有多“潔癖”了!這種蝦很難人工養殖哦!如今蝲蛄蝦的價格為200多元一斤呢!也算是河鮮中的貴族了吧!
除了這些,中國的河鮮還有很多。比如鱖魚、河豚、大閘蟹、銀魚、大黃魚等等!不過這些魚自古以來就不便宜哦!普通百姓是很少吃得上的!所以上面列舉的幾種,都是以前老百姓可以經常吃到而且那時候經常用來喂雞喂鴨的!不過現在翻身了!想吃也吃不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