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創新的思辨:書法的時代新章
作者/孫樹恒
題記:2月25日上午,我跟隨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會長逯志強、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志強、宣傳部長楊德明還有數位書法家,一同到呼和浩特市美術館參觀全國書法院正書大展巡展。
一
傳統與創新融合:書法家們在傳承傳統筆法、結構等技法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審美與表現手法。全國書法巡展傳遞的是一種理念和導向
步入美術館,仿佛踏入了一個筆墨縱橫的世界。如此高規格的展覽,就像一扇通往書法藝術殿堂的大門,讓我能與全國頂尖作品親密接觸,汲取多元靈感,拓寬藝術視野。
展覽規模盛大,篆書、隸書、楷書等正書體裁的作品琳瑯滿目,每一幅都承載著千百年的文化脈絡,筆鋒游走間盡顯書法技藝的精妙絕倫,讓我不禁沉醉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之中。
觀展時,我時而停下腳步,佇立在一幅幅作品前,目光緊緊追隨著筆墨的痕跡,去捕捉那細微處的韻味。
在這一場巡展中,我看到的不僅是一幅幅書法作品,更是傳統與創新的碰撞融合。書法家們在傳承古老筆法、結構的同時,融入現代審美,讓古老的書法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這場展覽所傳遞的,正是這樣一種理念與導向。
我傾聽身旁的書法家們的交流,分享自己對線條、布局的見解,那些言語中滿是對書法藝術的熱愛與敬畏
二、臨帖是基本功,萬變不離其宗,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點。
在傾聽書法家的交流里,我知道,臨帖是一道繞不開的基本功,它就像大樹的根,深深扎進歷史的土壤。顏真卿臨習前人法帖,博采眾長,最終形成雄渾大氣的“顏體”,其楷書《顏勤禮碑》筆畫粗壯有力,結構寬博端莊,成為后世學習的典范。當代書法家啟功先生,同樣在臨帖中汲取養分,他對古代碑帖深入研究,用筆剛健而靈動,結體嚴謹又不失活潑,自成一派。
然而,在全球化浪潮與快餐文化的沖擊下,書法傳承之路遲疑不決,部分人對書法的理解流于表面,覺得它只是一種書寫形式,忽視了背后深厚的文化內涵。傳承機制的不完善,也使得書法藝術難以在新生力量中生根發芽。
當下書法界,一些不良現象也悄然滋生?!俺髸钡某霈F,讓不少人對書法產生誤解。這些作品背離了傳統書法的審美標準,筆畫雜亂無章,結構毫無美感。部分書法家急功近利,缺乏扎實的學養和深厚的學識,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卻忽略了書法最本質的精神。這不僅誤導了大眾對當代書法的認知,也給書法傳承帶來了負面影響。
我們不能讓書法這一古老的藝術在時代的洪流中迷失方向。重拾對臨帖的重視,回歸傳統,是傳承書法的關鍵。學校和社會應加強書法教育,完善傳承機制,讓新生力量在一筆一劃中感受書法的魅力,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只有這樣,書法藝術才能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在傳承中延續千年的墨香。
三、書法已經站在了傳承與創新的十字路口,創新不是隨心所欲,書法如何“破圈”
書法已經站在了傳承與創新的十字路口。創新,絕非隨心所欲地肆意揮毫,而是在深厚傳統根基上的蛻變與升華。如今,書法要“破圈”,成為大眾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機遇。
當下,書法家們的個性化表達愈發突出。他們不再滿足于千篇一律的書寫范式,而是執著地追求自我風格的展現,努力探索獨特的藝術語言,用筆墨抒發內心最真摯的情感。
隨著書法進入藝術時代,創作者們的藝術立場不斷強化。他們不再僅僅是筆墨技藝的傳承者,更是審美與情感的表達者。在創作時,他們深入思考如何將時代精神與個人情緒融入作品,讓每一幅書法都成為時代的注腳。以
書法要“破圈”,需要在傳承與創新中找到平衡。一方面,要堅守傳統書法的精髓,讓古老的筆法、結構在新時代得以延續;另一方面,要大膽創新,以個性化的表達和對時代精神的融入吸引更多人關注。只有這樣,書法才能跨越藝術的小眾圈子,走進大眾的生活,在新時代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
四、 AI時代下書法的多元變革,古老的書法藝術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蛻變。
往昔,書法創作被局限于紙張與筆墨之間,每一次揮毫都是人與傳統書寫工具的深度對話。如今,AI技術打破了這一限制,通過數字化手段,人們能在虛擬空間里模擬各類筆鋒效果,甚至借助算法生成獨特的書法字體,創作過程變得更加自由靈活,賦予書法全新的生命力。
與此同時,裝置書法異軍突起,將書法與空間藝術巧妙融合。有的作品以巨大的立體文字懸浮半空,配合光影變幻,使靜態的書法線條在動態光影下展現出不同的韻味;有的利用墻面、地面等空間,用特殊材料書寫,讓觀眾從不同角度感受書法與空間的互動,賦予書法全新的生命力。
行為書法與跨界書法也不甘示弱,進一步拓展書法的表現邊界。行為書法將書法創作過程轉化為一場視覺表演,書法家在舞臺上伴著音樂節奏揮灑筆墨,身體的律動與筆鋒的走勢相互呼應,為觀眾帶來強烈的感官沖擊??缃鐣ǜ谴竽懣缃?,與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碰撞交融。比如書法與繪畫結合,用書法線條勾勒畫面輪廓,以繪畫色彩豐富書法意境,模糊了藝術門類間的界限。
AI時代為書法帶來了無限可能,新的表現形式不斷涌現。書法不再只是書房案頭的雅玩,正以全新姿態走向大眾,擁抱時代。
五、 從書法熱的表現角度構思,時代浪潮下的文化復興與傳承,這是書法最好的時代
在時代的變遷中,書法完成了從日常交流工具到藝術表達形式的華麗轉身,如今,全民書法熱的浪潮洶涌澎湃,我們正置身于書法藝術發展的最好時代。
這些年,書法的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其影響力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書法教育在創新中蓬勃發展,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白發蒼蒼的老者,從繁華都市的白領,到寧靜鄉村的村民,各個年齡層與社會階層都有書法愛好者的身影。大街小巷,各類書法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了學習與交流的平臺。書法比賽和展覽活動更是頻繁舉辦,成為書法愛好者展示自我、切磋技藝的舞臺,吸引著無數人投身其中。
當然這場正書大展巡展,無疑不是對書法愛好者的一次洗禮。那一幅幅正書作品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讓我深切領略到正書藝術的博大精深。
盡管此次全國書法院正書巡展意義非凡,可參觀的人卻寥寥無幾。想要讓更多人領略書法之美,吸引他們前來參觀、研學與交流迫在眉睫??梢酝ㄟ^線上線下結合的宣傳方式,借助社交媒體平臺發布精美的書法作品片段和展覽亮點,吸引大眾關注;和學校、社區合作,組織團體參觀與研學活動。當越來越多人沉浸于書法的韻味中,墨香便能飄滿北疆大地,助力打造“北疆文化”,讓這古老藝術綻放時代光彩,為文化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經濟30人專家組成員,呼和浩特市政協智庫專家。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內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