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盛夏,李志強攥著湖北蘄春技校的畢業證,站在武漢沌口開發區的天橋下。腳下是東風大道綿延數公里的工廠群,玻璃幕墻在烈日下泛著冷光。他在民營工業園的汽車配件廠找到了一個流水線的崗位,月薪3200元含夜班補貼,住進八人間的鐵皮頂宿舍,床頭貼著泛黃的《汽車構造原理圖》...
打工人的逆襲之路
流水線上每分鐘過38顆螺絲,他總在凌晨三點盯著傳送帶恍惚。直到某日發現B13工位的傳感器誤檢率高達15%,想起培訓時工程師說的”萬分之一誤差毀整車”他偷偷用午飯時間記錄300組數據,將問題工位手繪成三維示意圖。
三個月后的質量分析會上,當臺灣經理怒斥良品率時,這個穿著褪色工裝的小伙突然舉手:“能不能給我三分鐘?“在全場錯愕中,他用手機投屏展示的Excel折線圖,精準鎖定工位夾具0.2毫米的位移偏差。總工程師當場調他進技術部見習,流水線上響起稀稀落落的掌聲。
次年冬,沌口遭遇極寒天氣。李志強在零下5℃的車間調試新引進的德國熱成型機,發現歐洲參數不適用武漢濕度,獨創”三段漸進式溫控法”使良品率提升9%。年終表彰會上,他穿著用首筆年終獎買的藏藍西裝,從臺籍廠長手中接過燙金的”技術革新獎”,背后的PPT定格著生產線實時數據大屏——這是他帶著三個中專生徒弟,用Python寫的首個簡易MES系統。
轉眼到了春天,車城西路梧桐新綠。已成為生產技術科長的李志強,正給二十名新人講解智能工廠升級方案。下班后他總會繞道后官湖畔,那里有他剛付首付的89㎡小屋。窗臺上,當年流水線用的那枚鍍鋅螺絲,被嵌在透明樹脂里,在暮色中閃著微光。
歡迎你,來到武漢經開區就業。興業在車谷,立業在家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