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學術圈的瓜真是越來越帶勁了,前有教授把女學生備注成"文獻資料",后有副院長用微信小號狂發"豬豬愛你"。要我說啊,這些高校領導玩起曖昧來,可比他們寫論文有創意多了。
您仔細琢磨這事兒,活脫脫就是部現實版《高校甄嬛傳》。男主宋副院長手握博士畢業生死大權,女主頂著學術新星光環,原配男友偏巧是個出差4個月的"果郡王"。這劇情要素齊全得連于正都不敢這么編——權力碾壓、異地出軌、露骨聊天三件套齊活,隨便截個圖都能當言情小說封面。(源自新黃河、界面新聞等媒體)
這波高校瓜田里,南師大事件絕非孤例。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通報過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導李琦案:該教授被查實挪用28%科研經費用于酒店消費,甚至讓學生用實驗記錄本抄寫情詩。比起小說都不敢編的劇情,現實往往更魔幻。
您瞅瞅這些通報案例的共性——全是權力碾壓的劇本。2022年武漢理工大學王攀教授被曝要求女生叫"爸爸",2023年鄭州科技學院副院長發露骨短信"你的腰真軟",再到這次南師大的"豬豬愛你",套路永遠是把學生當私有財產。中科院心理所去年發布的數據觸目驚心:58%的研究生曾遭導師語言侮辱,32%的女性博士生被追問過婚戀隱私。
但學生群體已覺醒反抗。中國科協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78.3%的研究生會主動保留與導師的聊天記錄,46.2%的人手機里存著"防PUA取證包"。知乎"如何看待導師不合理要求"話題下,2.4萬條回答里高頻出現"錄音筆""云備份"等關鍵詞,堪稱當代學術生存指南。
要說校方的操作也是典中典。南師大這次的免職通報,跟2021年上海財經大學性騷擾案處理如出一轍:都是先撤熱搜,再免職,暫停一些工作。最絕的是西南某高校,去年被曝導師騷擾女學生,校方竟讓受害女生簽《不再擴大影響承諾書》,這腦回路簡直比論文致謝還格式化。
不過真該學學人家國外怎么破局。MIT的《師生浪漫關系政策》明明白白寫著:一旦發生感情,導師必須立刻退出學生的學術委員會。劍橋更狠,直接用AI監控師生郵件,檢測到"今晚月色真美"這類曖昧修辭,系統自動抄送紀檢部門。這技術咱又不是沒有,可某些高校的監控攝像頭,永遠只在查學生作弊時好使。
說到底,這些桃色新聞扒到底,露出的都是學術權力的底褲。2020年北大做過項調查,發現73%的博士生能否畢業全憑導師"主觀評價",這哪是學術標準,簡直是抽卡游戲。難怪有學生自嘲:"選導師堪比二次投胎,跟對人天天是SCI,跟錯人夜夜改PPT。"
教育部的重拳其實一直在出擊。光2023年就通報了24起師德違規案例,比2020年翻了3倍。但您看處理結果,九成都是停職降級,轉頭人家換個學校照樣當教授。要我說,這類人就該建個全國聯網的"師德黑名單",像管老賴似的限制其評獎評優,看誰還敢把實驗室當婚戀所。
高校這潭水深歸深,但總有清流。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2022年起實施《師生交往公約》,白紙黑字寫著"單獨輔導必須報備""晚上十點后不聯系",還專門給導師配了帶玻璃窗的會客室。這種把規矩立在明處的做法,被《中國教育報》點贊"用制度守住師生交往清朗空間"。
所以說,吃瓜不能光嚼個熱鬧。南師大這出戲要真能推動各校把《導師權力清單》曬出來,把畢業標準從"導師說了算"改成"學術委員會匿名審",那這些當事人的苦才算沒白受。畢竟咱想看的熱搜,該是"中國科學家攻克量子芯片難題",而不是"某教授又換小號撩學生"對吧?
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