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回應就挺直接的:“中方一貫在和平發展路線邁進,國防支出是為了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 這話是什么意思?簡單點說,就是中國的軍費支出,根本不想跟誰攀比,啥“軍備競賽”我們不參與,完全是自衛需要。
舉個例子,2024年,全球的軍費開支預計將突破2.43萬億美元,這個數額為史上新高。其中,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軍費支出攤到全世界總額的比重可不低,去年美國軍費8500億美元,占全球總軍費的35%左右,俄羅斯也有6.2%的份額。而我們中國,雖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相較于這倆大哥,我們的軍費開支其實是有節制的,咱們的軍事支出,嚴格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再回到普京和特朗普提的“軍費減半”,我們不會盲目跟風。中國的軍事發展,始終堅持“自衛防御戰略”。這話說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就是我們不主動挑事,也不去給別國制造威脅,但絕對有能力捍衛自己的安全和發展。
說到這兒,可以再舉個例子。咱們中國的軍事開支,不是為了和誰搞“軍備競賽”。像“東風系列”導彈、殲-20戰機這些,都是為了應對外部威脅,捍衛國家的戰略安全。我們要的不是和誰拼軍費,而是通過提升軍事現代化水平,保證國家安全的硬實力。
而且,就算世界軍費大幅上漲,中國依然堅持“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的戰略。什么意思呢?就是咱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在同步提升軍事實力,但絕不做那種為了顯擺武力的“軍備競賽”。
咱外交部說得明明白白,“大國應該做出表率,推動全球安全治理”。也就是告訴那些搞軍備競賽的國家,尤其是美國和俄羅斯,別老想著增加軍費,打著“增強防御”的旗號來加劇緊張局勢。全球安全的問題,根本不是靠不斷增加軍費能解決的,咱們得通過合作,得通過對話解決問題。
舉個例子,你看美國這些年加大對臺軍售,已經直接把臺海局勢推向了危險的邊緣。美國每年對臺軍售金額高達幾十億美元,這種做法根本是在給兩岸添堵。而俄羅斯,近3年也因為烏克蘭問題,在軍事上的支出增加,導致整個東歐局勢變得更加復雜。如果大國都這么搞軍備競賽,最終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安全赤字”,到頭來全球的緊張局勢只會更嚴重。
中方的呼吁就是,咱們得讓大國帶頭通過合作促進全球安全,而不是一味的“加大軍費、推高對抗”。
好,咱們再說說,中國到底是咋看待“軍費減半”這種提議的?老實說,這跟中國的戰略目標是兩碼事。
全力完成祖國統一,這是咱的目標,誰來喊削減軍費根本不影響。尤其是“島鏈圍堵”這種事,咱們還是會全力突破,打破封鎖。說實話,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無論世界軍費怎么變化,我方都不會后退一步。更別提這兩年美國在臺海、南海的軍事存在增加了,別說削減軍費了,咱得加大投入,保衛國家安全,捍衛領土完整。
再比如說南海問題,近年來美國頻繁派遣軍艦進入南海進行所謂“自由航行”,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中國主權的挑戰。中國對這些舉動早有應對,持續加大海空力量建設,以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
總結來說,中國的軍事戰略,始終不會偏離“自衛防御”的核心。我們不參與軍備競賽,但我們有能力守護自己的利益。全球的安全問題,絕不是靠增加軍費來解決的,而是需要合作和智慧。至于那些喊著削減軍費的提議,中國始終堅持自己的發展道路,既不會跟著別人走,也不會讓外部壓力改變我們的戰略目標。
無論世界怎么變,咱們的目標就一個——守住祖國的安全,捍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