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佳儒
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的鵝卵石經過一道道生產工序,就能變成安裝在太陽能電池板上的電池片,用于光伏發電。
這種“點石成金”的技術,涉及環節眾多,比如石英礦(鵝卵石)-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電池片-光伏玻璃-邊框-膠膜-焊帶-有機硅密封膠&灌封膠-光伏組件,因此,往往需要眾多企業聯手才能實現。
在國內有這樣一家企業,擁有“點石成金”的全流程技術,這家公司叫合盛硅業,是我國硅基新材料行業中業務鏈最完整、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合盛硅業憑借全產業鏈布局,能夠在所有環節“吃肉又喝湯”。然而,這也意味著更高的資金投入,對公司財務構成嚴峻挑戰。
近期,合盛硅業發起新一輪融資,引發外界對其財務狀況的關注。合盛硅業新一輪融資方式,在光伏制造類企業中并不多見。合盛硅業背后的寧波首富家族,在謀劃著什么局?
融資新解法,寧波首富“一石二鳥”
2月12日,合盛硅業公告,擬通過發行資產支持證券(ABS)進行融資,發行規模預計不超40億元。
合盛硅業表示,本次ABS項目可成為公司現有融資方式的有益補充,拓寬公司融資渠道。同時能夠提高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優化債務結構,支持公司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公告,合盛硅業ABS項目基礎資產為供應商對公司及下屬公司的應收賬款債權;公司及下屬公司對債務人享有的應收賬款債權。
近幾年,在光伏及新能源領域,ABS項目融資并不少見。不過,ABS項目融資通常以光伏電站項目為基礎,通過融資租賃,或以上網電費、應收補貼款作為資產支撐。
合盛硅業此次ABS 融資,以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為基礎資產 ,在光伏制造端企業中十分少見,可謂是融資新解法。
那么,合盛硅業的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情況如何?
2024年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合盛硅業的應收賬款為10.37億元,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規模為168.29億元,創下同期歷史新高。其中,應付賬款為158.89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過去產能建設,合盛硅業的應付工程設備款大多因此而累積?!?/p>
根據合盛硅業公告,2021年以來,公司為布局光伏或硅基全產業鏈,開啟大規模投資,累計公告投入超800億元,涉及多個重大項目。
如2022 年2月公告,投資175 億元建設新疆中部合盛硅業有限公司硅基新材料產業一體化項目(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2023年4月公告,公告投資176.31億元開展 新疆東部合盛硅業有限公司年產20 萬噸高純晶硅項目;投資205 億元建設 “新疆中部合盛硅業有限公司硅基新材料產業一體化項目(年產 20GW光伏組件項目)。
截至2024年9月末,合盛硅業在建工程規模已高達375.34億元。
對合盛硅業來說,全產業鏈布局意味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潛在業績增長空間,也是一場押注未來的大冒險。
當前,合盛硅業正在遭遇一定的資金壓力。截至2024年9月底,該公司期末貨幣資金為11.01億元,較2023年同期縮水超過30%。且同期,該公司的短期借款為52.4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97.82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3.03%,同比增加了5.31%。
融資情況上看,2021年和2023年,該公司兩筆定增融資合計94.88億元,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最近的一次直接融資為2023年1月實施的定增,此后近兩年來一直處于再融資空窗期。
一方面是不小的償債壓力,另一方面是巨大的項目投入對現金的持續渴求,合盛硅業決定拓寬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
相比定增,ABS融資不涉及企業股權的變動,不稀釋原股東股權。此外,ABS融資可以將特定資產從資產負債表中移出,實現表外融資,有助于企業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高資產周轉率等財務指標,也就是合盛硅業所說的“優化債務結構”。
從股東結構上看,羅立國家族持有合盛硅業78.59%的股份。羅立國與其子羅燁棟為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24 年,《2024 胡潤全球富豪榜》上,若以居住地來看,羅立國以 480 億元財富位列寧波首富。
此次合盛硅業發行 ABS 項目,對于羅立國家族而言,可謂 “一石二鳥”。一方面,通過盤活應付賬款、應收賬款資產獲取資金,有效改善公司財務狀況;另一方面,提前布局,為迎接行業回暖新周期做好充分準備。
沉寂三年,“硅王”熬出頭了?
回顧過往,工業硅和有機硅市場呈現出沖高回落的態勢。2021 年,光伏產業鏈上游產業迅猛爆發,工業硅及有機硅作為上游原材料需求旺盛,均價同比分別上漲 72% 和 68%。
在工業硅及有機硅領域,合盛硅業是王者一般的存在。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有79萬噸工業硅產能和93萬噸有機硅單體產能(折合DMC48萬噸),工業硅產能全球第一,國內產能占比為15%;有機硅產能為國內第一,產能占比高達26%。
光伏產業鏈的火爆行情,直接帶動了合盛硅業的業績飆升。2021 年,合盛硅業實現營收 213.85 億元,同比增長 137.99%;歸母凈利潤達到 82.22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484.52%。
在二級市場上,合盛硅業2021年股價漲超300%,總市值超 2600 億。據胡潤百富榜,公司實控人羅立國家族財富高達 1400 億元,成功加冕寧波首富。
如此火爆的行情,極大地激發了合盛硅業的擴產熱情,于是有了公司豪擲800億擴產的一幕,公司在光伏上下游全產業鏈布局、全自主研發生產制造以及科技創新三條戰線上齊頭并進。
然而,市場風云變幻。近幾年,合盛硅業雖營收有所增長,但利潤卻持續下滑。2022 年和 2023 年,營收分別為 236.57 億元、265.84 億元,歸母凈利潤卻分別為 51.48 億元、26.23 億元 ,同比降幅分別達 37.39%、49.05%。
2024 年前三季度,合盛硅業營業收入 203.71 億元,同比增長 2.44%;歸母凈利潤 14.54 億元,同比下降 33.42% 。
二級市場上,合盛硅業也陷入三年沉寂。截至2025年 2 月 25 日收盤,合盛硅業總市值650.5億元,較 2021 年高點跌去約2000 億。羅立國家族的財富也大幅縮水,不過由于上市公司股權較為集中,其家族財富在寧波地區依舊名列前茅。
業績下滑的背后,硅料市場價格已低迷長達 3 年。機構數據顯示,2021 - 2023 年,工業硅價格從巔峰的 6.7 萬元 / 噸最低跌至 1.23 萬元 / 噸;有機硅 DMC 市場均價也從 6.25 萬元 / 噸跌至 1.28 萬元 / 噸。
三年的沉寂之后,“硅王” 熬出頭了?
中信期貨分析認為,隨著工業硅落后產能的改造與淘汰、多晶硅供應端的持續減產,預計到 2025 年,工業硅和多晶硅的過剩局面將得到緩解。
2 月 17 日數據顯示,國內有機硅DMC主流報價穩定在 13400 - 13800 元 / 噸,較前期低點明顯回升。價格企穩主要得益于供給端的主動收縮,多家單體廠商通過減產挺價,行業開工率下降,供需矛盾得到階段性緩解。
機構分析指出,當前有機硅價格上調是行業應對競爭內卷的關鍵舉措,短期內廠商挺價意愿強烈。若后續減產執行到位,疊加春季下游補庫需求釋放,有機硅價格中樞有望進一步抬升。
如此來看,合盛硅業此時擬ABS融資,既有財務壓力下的融資需求,又有行業拐點期的前瞻性布局考慮。未來,合盛硅業的業績究竟會如何表現,能否借助融資實現突圍,我們將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