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Choosing the optimal target area for 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reating neuropathic pain in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脊髓損傷患者神經病理性疼痛最佳靶區的選擇:比較分析
作者:LihuaJin, HaonanWang, YifeiDong, QianChen, LinrongLi and YongmeiLi
研究單位:
云南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
云南昆明醫科大學康復系
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燒傷整形外科
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
DOI:10.3389/fneur.2024.1370420
摘要:
脊髓損傷(SCI)引發的神經病理性疼痛(SCI-NP)患病率高,傳統藥物治療效果有限且副作用大。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為潛在治療手段,此前M1和左背外側前額葉皮層(LDLPFC)被認為是可能靶點,但缺乏比較研究。研究方法:將34名 SCI-NP患者隨機分三組(M1組、LDLPFC組和對照組),進行10次rTMS或偽刺激治療,同時接受常規康復治療。研究結果:顯示M1和LDLPFC組干預后疼痛、焦慮、抑郁和睡眠質量改善,LDLPFC組在減輕抑郁和疼痛相關方面更優,且與睡眠質量改善有關。研究結論:M1和LDLPFC作為rTMS治療SCI-NP靶點均有效,LDLPFC在減輕抑郁和疼痛方面更優,醫生可依患者情況選擇靶點,但研究存在樣本量小等局限,后續需深入探究機制并優化研究方法。
02
Revisiting the effects of rTMS over 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on pain: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重復經顱磁刺激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對疼痛的影響再探:一項更新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作者:Jie Zhou,Ying Wang,Xi Luo, Paul B. Fitzgerald , Robin F.H. Cash, Bernadette M. Fitzgibbon , Xianwei Che
研究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認知與腦疾病中心
杭州醫學院護理學院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醫學與心理學學院
墨爾本大學墨爾本神經精神病學中心
期刊:Brain Stimulation
DOI:10.1016/j.brs.2024.07.011
摘要:
本研究更新了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對背外側前額葉皮層(DLPFC)影響的系統評價與薈萃分析,但方法上存在差異。研究方法:本研究更新了DLPFC-rTMS對慢性疼痛的影響,并量化了研究間方法差異的影響。研究結果:共納入36項研究。26項研究為臨床試驗,10項研究為引發疼痛研究。然而,偏頭痛試驗中的鎮痛效果延長至六周,這在之前沒有報道過。研究結論:更新的系統薈萃分析繼續支持總體上對慢性疼痛的鎮痛作用。然而,更新的結果不再支持DLPFC-rTMS用于緩解神經性疼痛,但確實支持DLPFC-rTMS治療偏頭痛。考慮了研究中的方法學差異,還有證據表明DLPFC-rTMS可以改善疼痛的情緒方面。
03
Dopamine D2 receptor antagonist modulates rTMS-induced pain experiences and corticospinal excitability dependent on stimulation targets
多巴胺D2受體拮抗劑根據刺激靶點調節rTMS誘導的疼痛體驗和皮質脊髓興奮性。
作者:Ying Wang, Bolin Tan , Shuyan Shi, Yang Ye, Xianwei Che
研究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認知與腦疾病中心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德清醫院經顱磁刺激中心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DOI:10.1016/j.ijchp.2023.100413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巴胺D2受體拮抗劑(DRD2)對初級運動皮層(M1)和背外側前額葉皮層(DLPFC)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鎮痛效果及皮質脊髓興奮性的影響。研究方法:采用雙盲、隨機、偽刺激和安慰劑對照研究,將45名受試者分為M1、DLPFC和Sham三組,分別接受口服氯丙嗪或安慰劑并休息90分鐘,再進行rTMS刺激,并且在服藥前和rTMS后都進行疼痛和皮質興奮性評估。研究結果:DRD2選擇性消除DLPFC刺激的鎮痛效果,增加疼痛不愉快感,且DLPFC刺激鎮痛缺失與皮質脊髓通路可塑性變化無關;同時,DRD2增加M1刺激后的皮質脊髓興奮性,重新平衡興奮 - 抑制關系,盡管M1刺激時疼痛體驗無明顯變化。研究結論:表明多巴胺能神經傳遞對rTMS鎮痛效果和皮質脊髓興奮性的影響取決于刺激靶點。
以上內容由依瑞德集團醫學中心整理,
有不足之處請指正,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