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主要成分是各種脂肪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油不僅讓菜好吃,更重要的是為我們身體提供能量、必須脂肪酸(比如歐米伽3脂肪酸人體不能自己合成,只能通過食物攝取)、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等營養益處。
但并不是所有的油都健康,有些油你經常吃反而會增加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腎友們具體該怎么選擇呢?接下來跟隨腎上線一起詳細了解!
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而其他成分如蛋白質、嘌呤、鉀、磷都微乎其微(基本為0)。
油可以分為3大類:
不飽和脂肪酸(適合經常吃)
飽和脂肪酸(需限量吃)
反式脂肪酸,是不飽和脂肪酸氫化后的產物(盡量不吃!)
注:以下數據來源于《中國食物營養成分表(第6版)》,美國農業部食品數據庫
腎友用油總覽
01
多種害處:富含反式脂肪酸的油!不吃
首先說說富含反式脂肪酸酸的油,這種油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
主要集中在哪些食物中呢?
1)反復高溫油炸的:比如油條,油餅,炸薯條,炸雞等
2)配料表中含有氫化植物油、精煉植物油、起酥油、代可可脂、植脂末、人造黃油、人造奶油等字樣的食品。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攝入過多時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心血管疾病是我們腎病患者的頭號殺手,是腎病主要并發癥。
WHO建議成年人將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限制在總攝入能量的1%以下,即在每天2000卡路里的飲食中,反式脂肪攝入量不應超過2.2克。
02
大量攝入對心血管有害: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嚴格控量
動物油如豬油、牛油、奶油等需嚴格控量,是因為動物油富含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對心血管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指南建議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不超過每天總熱量的10%,也就是大約女性≤20g,男性≤25g。
有人可能會誤以為“以前人天天吃豬油也沒事”,所以自己也適合經常吃豬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
其實問題在于“以前人”的食物來源和運動量可能和你并不在一個水平。以前缺衣少食的年代,一家人全天吃飯就靠豬油那點油水,吃不到多少肉、喝不到奶,家里能吃到雞蛋的可能都算富貴家庭,攝入飽和脂肪酸的來源基本只有豬油,所以以前人即使天天用豬油做飯,可能飽和脂肪攝入仍在推薦值內,不可同日而語。
而我們現代人的日常飲食中,一袋奶+2兩肉+1個雞蛋,包含的飽和脂肪就將近20g了,因此在烹飪用油上,盡量少用豬油等飽和脂肪酸占比高的油類,日常食用油更推薦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來代替。
03
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對腎和心血管好處多,適合腎友們!
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下圖)是比較健康的,以下這些油可以交替吃。
這類油脂耐熱性也不錯,可以用來炒菜。
不過初榨橄欖油煙點低一些(約為160-190℃),更適合低溫炒菜或涼拌。而精煉橄欖油煙點更高(約為220-240℃),更適合高溫烹飪。
04
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交替吃!
多不飽和脂肪酸也是好處多多,適量攝入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多不飽和脂肪酸可分為n-6和n-3兩類,常見油類如下圖:
但注意,這2類油脂的推薦不同:因為我們的飲食模式中,n-6脂肪酸在急劇上升,而n-3脂肪酸相對減少,尤其是西式飲食模式中比值下降到了1:15—1:16.7的程度,造成了n-3脂肪酸的相對缺乏。而在狩獵-采集時代和農業時代人類飲食中n-3/n-6約為1:1。
這種失衡的比例可能會增加慢性炎癥以及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因此我們可以適當增加一些n-3脂肪酸的攝入,比如使用亞麻籽油、紫蘇籽油涼拌或蒸煮食物,或者額外補充一些魚油。
而對于n-6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脂(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就不要天天只吃它們,可以與n-3系列的油(亞麻籽油、紫蘇油等)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茶油、菜籽油、橄欖油等)輪換著吃,更有利于身體健康。
最后,無論哪種烹飪方式,腎友都需要注意適量用油,建議每人每天烹飪用油30g左右比較適宜,也就是3瓷勺左右(能量攝入不足者,可酌情增加)。
參考文獻:
1.《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
2.美國農業部食品數據庫
3.膳食脂肪.UT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