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水,古稱豫章水,是贛江的正源。章水一路向北,在贛州城下與貢水匯合,成為贛江。章水是大余的母親河,大余縣城就坐落在章水河畔。章水河畔,有一座南安府衙,曾是南方水上絲綢之路的"海關"。
南安府衙位于大余縣城的東北角,背靠章水,坐北朝南,居高臨下。南安府衙始建于宋代,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南安府衙是江西省現存最大的古代衙署建筑群,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安府衙,這座歷史悠久的古代衙署,不僅以其宏偉的建筑群和重要的歷史地位吸引著無數游客,更以其內部精細的布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讓人流連忘返。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南安府衙,探索那些充滿故事的建筑。
南安府衙的建筑布局嚴謹,氣勢恢宏。府衙大門前有一座照壁,上書"嶺北首郡"四個大字,來自古代南安府衙的線畫圖。
頭門是南安府衙的正門,也是整個衙署的入口。它高大雄偉,門額上懸掛著“南安府”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彰顯著府衙的威嚴與尊貴。每當有重要官員或貴賓來訪,頭門都會敞開,迎接他們的到來。
兩側分別是旌善亭和申明亭,旌善亭用于表彰和獎勵為地方做出杰出貢獻的善人善事。申明亭用于公布法令、判決以及重要公告,是官府與民眾溝通的橋梁。
儀門位于頭門之后,是府衙的第二道門。儀門的設計更加精致,門楣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寓意著吉祥與和諧。通過儀門,便進入了府衙的核心區域。
忠愛堂是府衙正堂,是知府審案、斷案及處理公務的場所。
在這里可以通過人機互動和場景復原來展示和體驗知府斷案的情景。
庭院的左右兩側為六房,對應六部建制而設。照磨所相當于今天的檔案館。庫房保管祭祀出行用品以及府衙的錢糧財物。
君子堂是府衙內的一座雅致建筑,用于接待文人墨客和舉行文化交流活動。堂內陳設古樸典雅,書香四溢,是文人雅士們品茶論道、吟詩作畫的理想場所。
知府廨是知府大人的辦公和居住場所。廨內既有辦公的書房,也有休息的臥室,還有接待客人的客廳。知府廨的設計既體現了知府大人的權威,又兼顧了生活的舒適。
推官廨和同知廨分別是推官和同知的辦公和居住場所。它們的布局與知府廨相似,但規模稍小,體現了不同職位之間的等級差異。
現在的南安府衙是一個陳列館,能看到不少展品。
南安府衙是古代南安府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安府下轄大余、南康、上猶、崇義四縣,是贛南地區的重要行政機構。南安府衙也是古代南方水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章水是南方水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航道,南安府衙是章水上的重要關卡。南安府衙負責對過往船只進行征稅和檢查,是南方水上絲綢之路的"海關"。
南安府衙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和野史。相傳,宋代的宰相王安石曾經到南安府衙視察。王安石在南安府衙大堂上審理了一起案件,案件涉及到蘇軾。蘇軾被指控寫了一首詩,詩中有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被認為是對朝廷的不滿。王安石審理此案后,認為蘇軾的詩并無不妥,于是釋放了蘇軾。這個故事流傳甚廣,成為南安府衙的一段佳話。
從南安府衙能看到遠處的魁星塔,魁星塔是一座八角形磚塔,始建于宋代,是古代南安府的文峰塔。
魁星塔高約67米,共有9層。魁星塔每層都有窗戶,窗戶上雕刻著精美的花紋,是古代南安府的文化象征。
南安府衙附近有一座索橋,索橋橫跨章水,連接大余縣城和對岸的南安村。
索橋始建于宋代,是古代南方水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跨過索橋能去到對面的大余博物館。大余博物館收藏了大量與南安府衙和南方水上絲綢之路相關的文物。鎮館之寶是一塊宋代石碑,石碑上刻有"南安府"三個大字。是南安府衙的奠基石,南安府衙歷史的見證。
南安府衙的每一處建筑都充滿了故事和歷史,它們共同構成了這座古代衙署的獨特魅力。無論是對于歷史愛好者還是普通游客來說,南安府衙都是一個值得一游的地方。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衙署的威嚴與莊重,也可以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旅游攻略
地址: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水口寺路江臨天下西南側約150米
開放時間:9:00-12:00,14:30-17:00,18:30-21:00
門票:無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云計劃月度優質賬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知名旅游博主、優質旅游領域創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旅行視頻博主。
新浪微博:@琰棱 https://weibo.com/u/17979444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