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問:
那些生活在不良的原生家庭中,卻仍然能夠發展出健全人格的孩子,都有哪些特點?
咨詢師答:
這樣的孩子一定程度上說是超越了命運和上天眷顧的孩子。他們通常有以下特征:
從基因遺傳來說,他們可能很少/沒有遺傳到父母的病理基因(遺傳并非絕對),從而不屬于高敏感神經類型,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刺激屏障相對厚實,對負面情緒的耐受閾值相對高,這又會增進一個人的專注力和意志力。這是上天眷顧的不幸中的萬幸。
通常情況下,這類孩子的原生家庭的病理程度不在病理連續譜極端(例如,兒童性侵/猥褻、嚴重家暴等),否則,再健康的基因素質,幾乎都難以超越極端病理的環境。
這類孩子在生命早期可能遇到了不少慈愛、睿智的替代養育者,他們潛移默化地行使著父母的心理功能,例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叔、舅舅、老師等…。
這類孩子通常對自己的困惑和世界、人性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善于思考、有韌勁,能在閱讀和觀察中解構家庭生態、人際關系、了解世界和人性運作規律,他們可能漸漸地對成長經歷有非常多元化視角,潛意識中有效地升華了他們的攻擊性且穩固了身份認同,從而沒有太多向外界投射攻擊性,于是遇到了外界相對友善的對待。
這類孩子可能智力水平很高,憑此獲得了世俗意義的成功和外在關注,形成了相對有效的代償性結構,這有利于贏得文化背景下的與人際世界的互動。例如,老師通常欣賞和照顧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親屬不會貶低那些“別人家”的孩子。
不過,我們要注意,判斷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只有長期了解后方能做出,如果萍水相逢可能就不太可靠。人格的病理只會在深度關系中激活,例如,有人其他關系都功能正常,可是就是沒法處理親密關系。故而,你眼中心理健康的人未必是真正和全部的他人。
——袁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