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雪域忠勛
雪域奮身一歲艱,援藏穩邊不畏難。
戴月披星深情滿,焚膏繼晷苦心丹。
朝憶津沽同筑夢,夜思袍澤共擔難。
行囊盡納榮光返,新征再唱凱歌還。
2024年是對口支援西藏30周年,對于任常興來講也是響應黨中央號召走進西藏極為不平凡的一年。2024年1月,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科技處副處長任常興同志掛職拉薩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同時受聘第一屆西藏自治區消防標準化、應急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2025年1月,他圓滿完成中組部、團中央第24批赴藏博士服務團援建工作后順利返津。從世界屋脊重回繁華津都,亦長亦短的一年時光,拉薩市安全生產監管成效明顯優化,應急管理行政執法質量顯著改善,技術服務支撐應急管理效能大幅提升......受援地區持續煥新,發生了喜人變化。而一年前牢記囑托擔使命的錚錚誓言仍在耳畔,助力“平安拉薩”的援建經歷還歷歷在目。
初入高原:關關難過關關過
巍峨的雪山、藍天白云和漫山遍野的牛羊,這是大部分心目中雪域高原的模樣。2024年1月,中組部、團中央第24批赴藏博士服務團成員來到西藏。面對如畫的美景,任常興還來不及好好欣賞,就被嚴重高原反應折磨得頭痛欲裂、呼吸困難。拉薩市海拔在3650米以上,屬溫帶干旱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不到450毫升,空氣含氧量是平原地區的60%左右,除了缺氧、高寒、低氣壓、溫差大、高輻射環境,朝十晚六的不同作息、當地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以及深處異鄉的孤寂......這些都是援藏干部長期面臨的問題。作為援藏干部的任常興,初登雪域高原,“鼻干出血”“心慌頭痛”“睡覺被胸悶憋醒”等一系列不適癥狀接踵而至。但這些都沒有磨滅任常興援藏的決心,他以共產黨員的赤誠之心、家國情懷、挺膺擔當,在較短時間里克服了高寒、缺氧、孤獨,從剛到西藏時的“兩眼一抹黑”,到完全適應工作環境,他用了不足半個月。就這樣,任常興將人生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緊密相連。
從踏上雪域高原的那天起,任常興就把西藏當作第二故鄉,干西藏事、喝西藏水、做西藏人。按照“了解區情、服務地方、積累經驗、增長才干”的要求,聚焦拉薩市發展短板和薄弱環節,以更寬的眼界、創新的思路、務實的態度和踏實的作風,立足崗位作貢獻,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深入藏區:步步難行步步行
援藏工作在任常興記憶中存留了很多難忘的瞬間。“在林周縣、尼木縣開展執法檢查活動中,西藏工作出差路途的遙遠以及山路崎嶇艱險,是在以往未曾經歷過的。”任常興說。執法檢查從拉薩市出發要單程5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偏遠縣城,翻越5000多米的高山,途徑臨崖臨水盤山路段,隨時有峽谷落石滑坡的風險。憑著一股“韌勁”,他踏遍全市3個行政區、5個地級縣和3個功能區,累計檢查企業150余次,發現安全事故隱患335項,下發行政執法文書156項,助力實現了拉薩市生產安全事故數、死亡人數“雙下降”。
寒來暑往、黑夜白晝,總有人堅守崗位,守護著這座城市的平安。近百次的應急值守、1500個小時的分秒不怠,任常興時刻密切關注監管領域的各項安全動態,只為當好群眾的“守夜人”。值守期間,應急處置房屋坍塌、垃圾場火災、人員密集場所燃氣泄漏、內澇排水等安全事故,并重點排查燃氣安全、“九小場所”等事故隱患,全力守護一方平安。
援藏以來,他積極適應新崗位,主動與同事交流學習,分享在天津消防研究所工作的好經驗、好辦法。同時,他以身作則、親力親為,參加組織實施了各種應急演練,利用戰例復盤、現場提問、講解示范等形式,多次深入企業單位指導事故災害隱患整改,主動服務轄區內寺廟及文物古建筑、非煤礦山和危險化學品企業,力求解決重點疑難隱患,并在2024年度“博士服務團”考核中評為優秀。
雪域丹心:在世界屋脊書寫忠誠與擔當
在拉薩的一年,對任常興而言是分秒必爭的。從氣候宜人的渤海之濱,到高寒的西部地區,當接過援藏的接力棒,任常興就開始思考:如何真正為這片雪域高原留下點什么?
幫,就要幫到點上;扶,就要扶到根上。拉薩市應急管理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工作基礎明顯薄弱,任常興認為,援藏工作重點不在多排查一家企業隱患,最為重要的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隊伍。任職期間,他不斷強化“三管三必須”責任落實和規范嚴格執法,組織全市應急執法培訓并主講授課6次,開展“交叉+聯合執法”大練兵3次,鍛煉執法骨干30余人,在全區應急管理行政執法練兵和比武競賽中榮獲團體三等獎和2個單項冠軍的好成績,實戰拉動培養一支高水平執法隊伍。依托單位優勢及自身資源,找準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結合點,積極搭建起合作交流的平臺,協助同西藏大學、成都市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院、天津消防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全區首個應急管理戰略發展合作中心,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應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同時,針對三個功能園區執法現狀,首次成功實現柳梧高新區管委會執法委托并開展試點應用,有效解決了執法主體失格問題。
期間,任常興充分利用自身專業優勢,負責編寫了《石油儲罐區安全檢查》《煙花爆竹安全檢查指引》等6項現場檢查技術文件,匯編了《安全生產典型執法案例匯編》《安全生產執法實務問答》......十余萬字的背后,一系列規范執法、執法監督等各方面工作的法規有了制度雛形,應急管理系統行政執法質量有了根本保障。
選擇援藏:是情懷,亦是荊棘和遠方
適應了內地便利的生活條件、豐富的生活物資、適宜的環境氣候,遠離了家鄉和親人,任常興跟絕大多數援藏干部一樣,經歷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壓力。無數個深夜因思念親人而夜不成眠,無數個深夜因高原反應輾轉反側,但更多的還是對父母身體的掛念、是缺席孩子成長、家庭陪伴的愧疚。但他從來沒有躊躇、沒有猶豫,更沒有后悔,只是在電話那頭,默默說一句“沒事,都挺好的”。因為他知道,這是他心甘情愿選擇奉獻的遠方。
“查隱患,除病患,一絲不茍;舍小家,顧大家,愛崗奉獻”是任常興家庭最真實的寫照。妻子宋軍芬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長期工作在基層醫療一線,同樣肩負著繁重的醫療工作。家中老人年事已高,兩個孩子年幼在學,妻子宋軍芬用柔弱的肩膀擔負起照顧全家老小的重擔。生活的煩擾、工作的壓力,她從來不向丈夫吐露。她深知丈夫遠在援藏一線,責任重大,為了不讓任常興分心,她常常堅定地說“不能耽誤援藏工作,任何困難我們都可以克服。讓你安心援藏,是我們對你最大的支持!”
任常興把對家人的愧疚化作工作的最大動力,“既然踏上高原,就必須全力以赴”是任常興出發援藏前對自己說的話。
雙向奔赴:與雪域高原難說再見
作為本次援藏博士服務團成員之一,任常興同志秉持“受得了枯燥、耐得住寂寞,解得了難題、干得出成績”的政治信念,不忘滾燙援藏初心,牢記崇高援藏使命,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和消防技術優勢,同拉薩當地干部群眾同心同行、融為一體、打成一片,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進藏為什么,在藏干什么,離藏留什么”的靈魂三問,真正把“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共產黨員崇高精神融入血脈、鑄入靈魂。
歡送儀式上,一條條潔白的哈達和聲聲問候,一張張合影、一次次溫情擁抱,都飽含著一年來彼此深厚的情誼。援藏期滿歸來,任常興卻格外懷念那段在雪域高原的日子。他說,“到了西藏,才對家國情懷有了更深切的感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是我一生的財富。如果組織需要我再次前行,我將義無反顧。”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的情懷已深深扎根在任常興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