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人的壓力本來已經很大,沒想到人工智能的涌現,更是加速了投行人的行業風暴。
一、風暴前夜:數據背后的失業預言
2025年,人工智能的浪潮已不再是科幻小說的預言,而是一場正在吞噬傳統金融就業版圖的現實。
高盛在曾2024年的一份報告中直言,全球三分之二的工作崗位將受到AI自動化的威脅,其中金融業首當其沖。
而彭博智庫(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調研更為尖銳:未來三到五年內,全球銀行業將削減20萬個崗位,后臺、中臺及運營部門風險最大。
這些數字背后,是投行人熟悉的場景:曾經依賴人工的財務建模、風險評估、客戶報告撰寫,正被AI算法以毫秒級的速度替代。花旗銀行甚至測算,銀行業54%的崗位存在“自動化潛力”。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的預言更顯冷酷:“你的孩子或許每周只需工作三天半,但前提是他們能活到100歲——而你的崗位,可能活不過AI的下一次迭代。”
二、解剖AI的“屠刀”:哪些崗位正在消失?
1. 中后臺的“效率革命”
投行的中后臺歷來是人力密集的“成本中心”。AI的入侵從最可標準化的環節開始:
財務建模與數據分析:傳統分析師需數日完成的財務模型,AI工具如OpenAI的“Deep Research”可在幾分鐘內生成,并附帶多維度風險提示2。
合規與風控:AI系統通過實時掃描全球監管動態和交易數據,識別合規漏洞的效率遠超人類團隊。彭博智庫指出,80%的銀行高管認為AI將推動生產率提升至少5%。
客戶報告與路演材料:生成式AI已能根據財報數據自動生成邏輯嚴密、格式精美的投研報告,甚至模擬不同分析師的行文風格。
2. 前臺業務的“隱形替代”
即便看似依賴人際關系的崗位,AI也在悄然滲透:
客戶關系管理(CRM):Salesforce的AI客服系統“Agentforce”不僅能處理常規咨詢,還能通過分析客戶歷史數據,預測需求并推薦個性化產品。高盛估計,此類技術可為企業節省50倍客服成本。
交易與投資決策:量化交易早已是AI的天下,而生成式AI正進一步介入主觀投資領域。例如,摩根大通的AI系統可通過分析非結構化數據(如財報電話會錄音、社交媒體情緒),生成對沖策略建議。
三、幸存者偏差:誰能在AI時代活下來?
AI并非“全員絞殺機”,其真正顛覆的是“可編碼化”的工作邏輯。
未來的投行職場將呈現兩極分化:
“無用階層”的誕生:重復性高、創新性低的崗位加速消亡。彭博智庫調研顯示,25%的銀行機構預計員工總數將減少5%-10%。
“超級個體”的崛起:兩類人才成為稀缺資源:
AI馴獸師:精通算法調優、能結合業務場景設計AI解決方案的復合型人才。例如,DeepSeek的MoE架構(混合專家模型)需要既懂金融又通算法的跨界專家。
人性化服務者:高凈值客戶對“人性溫度”的需求不降反增。擅長情感洞察、資源整合的私人銀行家,或是精通ESG(環境、社會、治理)敘事的顧問,將成為不可替代的“AI補充者”。
四、血淚案例:華爾街的AI轉型陣痛
高盛的“瘦身計劃”:2024年,高盛將亞洲區投行部的初級分析師團隊裁減30%,轉而部署自主開發的AI投研平臺“Marquee”。一名幸存者坦言:“現在,我們更像是AI輸出的‘質檢員’,而非分析師。”
摩根大通的“人機共生”實驗:該行在2024年推出AI助手“COiN”,接管了1.2萬名法律與合規員工的工作。但與此同時,新增了“AI倫理審計師”“人機協作流程設計師”等崗位。
中國券商的“平權革命”:借助國產大模型(如DeepSeek、通義千問),中小券商以極低成本部署智能投顧系統,打破了頭部機構的服務壟斷。
五、破局之道:投行人的五大生存法則
1. 從“工具人”升級為“架構師”
不再滿足于使用Excel或Wind終端,而是學習如何設計AI工作流。例如,掌握Prompt Engineering(提示詞工程),將模糊的業務需求轉化為AI可執行的指令。
2. 深耕“不可編碼化”的能力
復雜談判與危機處理:AI無法模擬人類在并購談判中的臨場博弈,或應對突發輿情的公關智慧。
跨界資源整合:AI擅長數據分析,但跨行業資源(如政商關系、產業鏈人脈)的串聯仍需人類主導。
3. 擁抱“AI+行業”的垂直賽道
金融與AI的融合催生新職業:
AI合規專家:確保算法決策符合監管要求(如歐盟《AI法案》)。
數字資產架構師:設計基于區塊鏈和AI的金融產品(如智能合約基金)。
4. 向“技術型業務領袖”轉型
未來的投行高管需兼具商業洞察與技術素養。不妨參考Meta CEO扎克伯格的路徑:2025年,Meta計劃投入600-650億美元用于AI基建,其戰略核心正是“業務領袖驅動技術落地”。
5. 建立“終身學習”的生理本能
AI技術的迭代周期已縮短至6-12個月12。投行人需像刷新Bloomberg終端一樣刷新知識庫:從學習大模型微調(Fine-tuning),到關注量子計算對加密資產的沖擊。
六、在AI的灰燼中重生
投行的黃金時代或許正在落幕,但金融業的未來從未如此開闊。
當AI撕碎舊秩序的鎧甲時,真正的勇者會看到:那些無法被算法量化的價值——創造力、同理心、對不確定性的敬畏——才是人類最后的護城河。
只有人這種動物,才能更了解人性。
正如達芬奇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手稿中寫道:“一旦你嘗過飛翔的滋味,行走時也會仰望天空。”
投行人,是時候收起對過去的眷戀,飛向AI時代的蒼穹了。
未來,已來。
對此,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區文明理性發布高見,留言點贊最高的朋友,掃碼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獲得投行圈子精美商務背包一個。
?感謝耐心閱讀,歡迎順手點個“在看”
投行圈子私密交流圈將打造投行圈最靠譜的人脈拓展平臺,并組建多個私域社群,根據會員職業及愛好,進入(投行業務交流、專業學習、股權投資、資管、業務推廣、上市公司高管、銀行、海外資產配置、單身脫單、摜蛋等等)相關社群。目前已超過5000位精英會員,各位老鐵速來掃碼集合。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們討論有趣的話題,你?起來吧?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識星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