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形式高效快捷,讓我們知道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遇到問題時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日前,阜寧縣總工會聯合人社局組織開展“農民工學法周”送法進工地活動,受到百余農民工的廣泛點贊。
近年來,阜寧縣總工會根據農民工離田進企人數逐年增多,且文化層次相對偏低、依法維權意識比較淡薄等實際情況,釆取宣傳早到位、隱患早捕捉、矛盾早介入、跟蹤早解決的“四早”模式,使農民工求職應聘有工會送上法律宣傳,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有工會協助依法把關,農民工勞動保護有工會依據法律進行監督,農民工工資發放有工會參與專項督查,農民工權益受到侵犯有工會提供法律援助,為農民工撐牢權益“維護傘”。
譬如,他們把企業用工招聘會和“農民工學法周”作為普法的第一講堂,積極開展“遵法守法·攜手筑夢”公益法律服務暨職工志愿服務活動,組織機關人員現場向農民工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江蘇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資料,內容涵蓋勞動就業、醫療保險、安全生產、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并熱情解答求職者的咨詢,從源頭提升農民工知法守法、依法維權的意識。
據阜寧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總工會主席計俊介紹,為實現農民工法援常態化,開展“零距離”服務,他們堅持以縣本級職工法律服務中心為基地,主動與縣相關部門溝通,在縣人社局、司法局、法院和重點鎮區、街道司法所設立職工法律援助窗口,在全縣農民工相對集中的企業設立“職工法律援助點”,將法援的觸角延伸到農民工最需要的地方,構建覆蓋全縣企業的“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與其同時,組建一支145人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隊伍,按“網格化”管理模式開展經常性的送法進機關、進村(居)、進單位、進社區、進企業等服務活動。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或當農民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都能見到法援者的身影,聽到法援者的聲音,看到農民工的笑臉。
2024年4月,某企業5名員工因公司效益下降較長時間未領到工資與公司解除了勞動關系,但就拖欠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的協商未達成一致,即向阜寧縣總工會電話咨詢并請求給予幫助。縣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獲悉后第一時間與所在企業聯系,在溝通未果的情況下和縣法律援助中心對接,請他們指派律師或法律服務工作者提供法律援助。最終在縣總工會協助和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的主持調解下,該公司分批次向5人支付了所拖欠工資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要不是縣總工會及時幫助,我們的事情肯定不會這么快就能解決。”員工小顧說。
“對農民工的法律援助,哪怕障礙再多,難度再大也義無反顧;對個別失信的企業老板,哪怕他借口再多,套路再深也要敢于亮劍。”阜寧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陳燦表示。
(孟曉俊 周永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