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情緒”的準備
文/周長行
因為讀過魯迅的很多東西,漸至積累出要到他的故鄉紹興走一趟的“念頭”。春節后,我一直在做著去的準備。到現在之所以沒有上路,是因為我在等候著天氣真正轉暖,把屋里的花花草草搬移到樓下的花池里,盡可放開心地去周游世界。
在這段時間里,我每天閱讀的優先選項便是魯迅,做做旅游前的“熱身”運動,也算一種旅游攻略吧。
我是看過魯迅全集的,再讀都算重讀。然而,“急用先學”似的重讀,其感覺自有獨到之處,比如,要去魯迅的故鄉,我重讀的第一篇竟是他的《故鄉》,下意識地選擇吧。
其實,我對《故鄉》是再熟悉不過的。讀初中時,讀它,背它,寫讀后感。在一些影視作品中,也多次地與之邂逅。每讀一次,每遇一次,都會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滋味涌上心頭。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嘛。如果如今再讓我寫一篇讀后感,我想說的第一句話便是:我們這些“農村人”,都會有閏土這樣的少年玩伴的。我們應該感謝同是“農村人”的魯迅,是他,也只有他把無數個“農村人”心中的閏土定格成為我們心中的那個樣子。
在讀著《故鄉》的時候,我也盤算著到紹興時能否領略到閏土的身影,恐怕是極難了呀!正在我胡思亂想之際,定居廣州的老朋友姚國發(我們曾在一起做《大京九》電視節目)在微信上提醒道:長行,紹興應該下雨天去,其鄉土情緒更接近魯迅筆下少年的閏土。
為啥非要是下雨天呢,何為“鄉土情緒”,什么是“更接近”?
我在湘西待過二十多年,深(甚)知“雨天”是啥天,過慣了“天無三日晴”的日子,整個人就像終年被悶在一口大缸里。若盼出太陽的日子,你得耐著心地去“熬”。太陽露臉的日子,便是可以喘口氣的時候。其中的滋味非親歷者而不能體會。
熬不到頭的“雨天”,才能造就閏土這個人物的“鄉土情緒”。閏土原本就是從這種“情緒”里脫胎出來的呀。
我懂得的,我也在天天看紹興那邊的天氣預報,一旦“雨天”來臨,我的花花草草出屋,我出發的“情緒”自然高漲起來,至于能否與“閏土”不期而遇,那就真不好說了。
(寫于2025年2月25日)
【作者簡介】周長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著作:①長篇報告文學集《鯤鵬騰飛的地方》(1988年8月,廣州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②《大京九解說詞》(與人合作。1996年3月,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發行);③長篇報告文學集《趙忠祥寫真》(1996年11月,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④長篇紀實文學《喬羽戀歌》(1999年4月,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⑤長篇人物傳記《不醉不說 喬羽的大河之戀》(2007年7月,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⑥長篇報告文學集《偉大的我們》(2011年8月第一版,2011年12月第二版,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⑦長篇報告文學《大浪淘金》(2012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