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穿五條褲子出門嗎?這可不是時尚疊穿,而是保命。
李娟進新疆冬牧場前,把自己裹成 “人形俄羅斯套娃”。棉毛褲、駝毛褲、羊皮褲層層包裹,上身疊穿六件衣服,脖子都轉不動。她形容騎馬八小時,喘氣像拉風箱,口水都咽不下。
可一進零下四十度的荒野,這些厚衣服就成了唯一依靠:“在那樣的時候,就算穿一身預制板恐怕也沒啥感覺。”
為何說《冬牧場》獨一無二?
因為這份罪,真沒幾個年輕姑娘受得了。也正因此,這樣的作品,恐怕也真的只有李娟才能寫得出。
在牧民的地窩子里,她三個月不洗澡,用羊糞灰洗碗,跟著居麻一家放羊、鏟雪、擠駝奶。手機沒信號?那就聽風聲;寂寞到發瘋?逮著過路陌生人能聊三小時。
但也正是她,把苦寒之地寫出了煙火氣。嫂子從羊糞灰里刨出烤土豆的驚喜,加瑪給小貓縫羊毛襪的溫柔,牧人分馕的熱情,都被她記錄下來。
不過,這不是 “賣慘文學”。
在書里,你能讀到睫毛結冰的清晨,也能看到晚歸牧人身后的月亮;能看到牧民戴著寶石戒指趕羊。最平凡的生命,也在努力發光。
李娟的筆觸像不插電的攝像機,沒有華麗辭藻,卻展現出雪地里的希望。正如她寫的:“幸福不是因為生活舒適,而是因為活得有盼頭。”
理所當然的,這本書成為獲獎無數的文學瑰寶。
《冬牧場》被梁文道稱為 “本世紀最后的散文”,還橫掃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英文版被《紐約客》推薦。有人說它是 “文字空調”,夏天讀冷,冬天讀暖。
書中 54 張實拍照片和第三版新增注釋,讓讀者仿佛跟著李娟在雪原行走。
當我們在暖氣房抱怨外賣遲到,李娟正裹著二十斤羊皮大衣,記錄中國最后的荒野牧人。
合上書你會發現,我們抱怨的日常,是別人渴望的生活。讀完這本書,你有什么感悟?快來評論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