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點,我的微信突然彈出一條語音:"李律師,我按了手印的合同被改了條款,現在對方逼我還300萬高利貸..."電話那頭哽咽的當事人,讓我想起三年前他簽下"投資協議"時自信滿滿的樣子。
從業14年,我見過太多人因為輕率簽字陷入深淵:有人為朋友擔保賠掉婚房,有人簽空白合同背上莫名債務,有人被陰陽合同坑到傾家蕩產。今天來我們就來揭開合同陷阱的遮羞布——有些合同根本就是精心設計的法律毒藥,簽字那一刻就注定要吃人!
法律知識
一、這4類合同不是契約,是"兇器"!
01
陰陽合同
真實案例:2022年杭州某網紅簽下"1萬月薪+分成"的直播合約,卻在補充協議里藏著"違約賠償500萬"的條款。當她提出解約時,公司甩出經公證的補充合同。
律師拆招:法律明確規定以實際履行的合同為準,但需保存完整溝通記錄。發現合同存在"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立即報警并申請司法鑒定,涉嫌合同詐騙可追究刑事責任。
02
空白合同
血淚教訓:建筑工人老張在包工頭要求下簽署空白勞務合同,半年后發現合同被填入"自愿放棄社保""工傷概不負責"等條款。
法條亮劍:《民法典》第496條明確格式條款需特別提示,空白處未填寫視為無效。但實務中需舉證簽約時存在空白,建議簽約時全程錄像,每頁合同騎縫簽字。
03
霸王條款
典型陷阱:"本平臺有權單方修改規則""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所有""逾期還款違約金每日5%"...這些看似常見的條款,實則是架在你脖子上的刀。
破局關鍵:《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6條明確"霸王條款"無效,但需通過訴訟確認。發現此類條款立即撥打12315舉報,市場監管部門可處3萬元以下罰款。
04
非法目的合同
高危信號:幫人代持房產、虛假貿易刷流水、跨境DB資金結算...這些披著商業外衣的合同,可能讓你淪為洗錢、逃稅共犯。
生死紅線:根據《刑法》第191條、第205條,明知道他人從事違法犯罪仍簽署合同,可能構成共同犯罪。發現合同存在"走賬""過橋""避稅"等字眼,立即終止交易!
二、簽字前的黃金3分鐘自救指南
手機拍照存檔:簽約時拍攝對方身份證、營業執照原件,記錄簽約過程
逐行劃重點:用紅筆圈出"違約責任""爭議解決""權利義務"條款
靈魂三問:
?對方為什么不讓我帶律師?
?合同為什么急著今晚簽?
?條款為什么全是約束我的?
這個時代最昂貴的成本,不是金錢而是認知。轉發這篇文章,可能挽救某個即將按下手印的親人——有些合同簽下去,毀掉的不只是錢財,更是一個家庭的未來。
(本文系"李邁律師"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文中人物均為化名,案例來自已公開裁判文書)
下期預告:《微信聊天記錄別亂刪!2024電子證據新規:這5種記錄能讓你多賠20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