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我家人剛被關進看守所,能取保出來嗎?”這是我在執業過程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作為一名上海刑事辯護律師,我深知家屬的焦慮和無助。今天,我就從法律實務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取保候審的那些事。
取保候審是什么?
簡單來說,取保候審就是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暫時不用被羈押,而是通過提供保證人或繳納保證金的方式,獲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但需要隨傳隨到,配合案件的進一步調查和審理。
上海取保候審律師
哪些情況可以申請取保候審?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以下幾種情況可以申請取保候審:
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這類案件通常情節較輕,社會危害性較小。
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但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比如初犯、偶犯,或者有固定住所、穩定工作的嫌疑人。
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出于人道主義考慮,這類嫌疑人可以申請取保。
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法律對這類特殊群體有特別的保護。
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的:如果案件復雜,偵查期限較長,嫌疑人也可以申請取保。
取保候審的關鍵點
時機很重要:刑事拘留的最長期限是37天,這期間是申請取保的黃金期。我見過太多家屬因為猶豫不決,錯過了最佳時機。比如,有位當事人本來符合取保條件,但家屬拖到第30天才找律師,結果錯過了取保機會。
準備充分的材料:申請取保需要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取保候審申請書、保證人或保證金、身份證明、住址證明、無前科證明等。材料準備得越充分,取保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上海刑事律師柳向
上海刑事律師柳向律師建議:家屬第一時間委托專業律師去會見嫌疑人,了解案情,制定取保方案,并與辦案機關溝通,提高取保成功的可能性。家屬和嫌疑人要積極配合辦案機關的調查,表現出良好的態度和悔過之心,這有助于爭取取保。
取保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取保候審并不意味著案件結束,而是刑事訴訟的一個階段。取保期間,嫌疑人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配合案件的進一步調查和審理。同時,家屬也要做好心理準備,案件可能會經歷較長的審理過程。
總之,進了看守所并不意味著失去一切希望。只要符合條件,及時采取正確的措施,取保候審是完全有可能的。作為律師,我始終相信,法律不僅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