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本漫畫,它不是給孩子的讀物。
相反,它更適合給每一個正在努力的大人賞讀。
就在不久前,它摘得本周豆瓣繪本漫畫熱門榜第一名。
這本《小小小小的人間》有你,有我,有你熟悉的一切。
漫畫家李彬在孤獨的北漂歲月中,靠一只鈍鉛筆,勾勒出了閃閃發光的日常。
作品分為四個主題:孤獨、陪伴、煩惱、成長,都是人生永恒的課題。
140幅畫、人間日常畫作,100余篇詩意般的隨筆,仿佛讓讀者重溫了人生回憶過往的相冊。
它既是疲憊生活里的良藥,也是指引前行的明燈。
你的非舒適區,也許并不是你的長板
剛畢業的時候,李彬去了一家動畫公司。
沒有過硬的技術,還要面臨海量的工作。
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李彬選擇向家人求助,但他很快認清了一個事實:
只有靠自己才能走出面前的困境。
后來,他去做兒童插畫師。
直到今天,他仍覺得這是一份奇怪的工作:
“你要畫的,都是一些自己不相信的東西。”
國內的兒童插畫師,都在給人們預設一個概念:
小朋友都是需要被教育的。
他們必須在符合成人道德標準的觀念里,讀書、看繪本。
這本就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以這樣標準創作出來的東西,虛偽、閉塞、黯淡。
李彬下定決心辭掉工作,利用充沛的時間,為自己的事業服務。
因為在無數個下班的夜晚,他沒有任何富余的精力,為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奮斗。
這無關惰性、拖延。
后來他為一家著名的企業做插畫。
插畫里的內容虛浮,與普通人的生活毫無關聯。
他選擇放棄,因為他不屬于那個領域。
一個人慢慢地成長,慢慢地會了解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就是要在歲月里,不斷摸索、調整自己的人生方位。
先上車,再調整姿勢
網上有一句話很令人觸動:
“不要過度準備,準備時間越長,越容易不戰而敗。”
完美,一定要在完成后再考慮。
李彬曾經給自己的作品設置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個舉動意外給自己添加了一個可以回避課題的理由,讓他的行動力變得極差,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現在,他完全摒棄了完美主義,也終于理解到:
太完美的東西是事業的絆腳石。
所有真正能落地的方案,都是好方案。
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小小小小的人間》:人生最大的福報,是做一個普通人
2016年的一天,李彬被靈感擊中,找到了自己的創作方式。
他下樓遇見一位賣花人:
他的車斗里裝滿花草,身邊卻沒有顧客。
路過的那一刻,他正在車座上盯著一只鳥兒發呆。
回到家,李彬把這次偶遇記錄在微博,并畫了下來——
這就是《小小小小的人間》的開始。
漫畫里畫的都是普通人的遭遇。
有漂泊和孤獨,有糟心事兒,也有撫慰人心的時刻。
什么時候覺得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大人了?
那便是不再相信對于萬能的想象。
當我們不再一味索取,便有了給予他人快樂的能力。
試著將理想從虛幻與真空中拽回。
讓理想變成一個個具體又現實的目標,便能早日找到內心的安寧。
過去的事,像是藏在時間的樹影里,在回憶里沙沙作響。
千萬別小瞧每一個普通人。
我們很普通,連名字也很容易被人忘記。
但只要給予一點雨水和縫隙,我們都能認真開放。
細膩、真實的日常,匯總成了一個溫暖的繪本。
年少時期的悸動,青年時期的迷茫,中年時期的麻煩……
對愛的渴望,對生活的反思,對過去時光的追憶,都精準地寫進每個人的心里。
小小的快樂,小小的煩惱,相加的總和便構成了我們的人間。
路遙曾說:
“人們寧愿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也不愿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涌的內心世界。”
承認自己是普通人,并不意味著安于平庸。
細小的善良,能夠得到回應。
日拱一卒的努力,回到家能看到家人的笑臉。
人群中再不起眼的小人物,也能夠在某一刻閃閃發光。
總有一天,你會體會到做一個普通人的快樂:
忙碌而充實的耕耘,滿懷希望地擁抱生活。
就像作者李彬為讀者寫出的寄語: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被看不見的燈塔照亮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