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國內高校,很少有一個大學組合能像“國防七子”一般令人肅然起敬。毫無疑問,“C9聯盟”是國內大學的天花板,擁有全國最強大的師資力量和生源,培養了無數的精英人才。然而,“國防七子”在建設國之重器、培養國防科工總師方面,卻絲毫不亞于C9院校。
所謂“國防七子”,是指工信部高校聯盟成立大會的7所成員高校,又稱“G7聯盟”,它們分別是:位于北京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位于哈爾濱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位于南京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以及位于西安的西北工業大學。
國防七子
這7所院校,均擁有強大的綜合實力,整體水平在國內高校中處于中上游水平,并且以自身所擅長的科研領域,服務國家的需要。
一方面,“國防七子”均為“雙一流”、“211工程”的實力擔當,并且有4所為“985大學”,即哈工大、北理、北航和西工大;而南理、南航、哈工程雖然落選“985工程”,但也是“211大學”中的強校;
另一方面,“國防七子”的強勢學科設置毫不雷同,它們孕育于特殊的歷史時期,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演變,走出了一條各具特色的道路,從而沉淀出自身的優勢學科領域,在國防科工建設中互為補充。
國防七子概述
中國航天第一校:哈工大
·“雙一流”學科: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 學科評估:17個A類學科,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為A+
在“國防七子”中,哈爾濱工業大學無疑是綜合實力最強的,也是唯一一所入選“C9”聯盟的院校。這所成立于1920年的大學,從一開始就專注于國家最需要的“工業”領域,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
新中國成立后,實力強大的哈工大得以傳承和發展,成為國內最早培養研究生的院校之一,1954年就成為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之一。緊接著,哈工大更是被委以重任,創建一系列尖端專業,逐漸完成了從民到軍的轉變,成為一所專為國防科技服務的綜合性院校,被稱為“共和國長子”。
哈工大向來學風嚴謹著稱,技術力量突出卻低調務實,真正做到“規格嚴格,功夫到家”,這也是哈工大能夠人才輩出,先進成果豐碩的原因。迄今為止,哈工大共培養了120多位兩院院士、450余位航天國防總師,創造了無數個“第一”,成為推動國防科工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焊接、機器人、雷達、精密儀器、激光、材料等細分領域,哈工大都有顯著優勢。當然,哈工大最突出的貢獻還在航天領域。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空間站等一系列國家重大航天工程中,哈工大均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全球唯一能自主發射衛星、核武器的大學,被譽為“中國航天第一校”,也是唯一一所獲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的高校。?
三航最強:西工大
·“雙一流”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學科評估:3個A類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為A+
踏入西工大的校門,相信每個人都會被校內“為國鑄劍”的雕塑所震撼。甘愿默默無聞,甚至隱姓埋名,用自身才學鑄就保家衛國的寶劍,這就是西工大最直接的寫照。
學校的源流,可以追溯到1938年,由北洋工學院等四所院校的工科資源整合后成立的國立西北工學院,從一開始就凝聚了強大的工科實力。在后來的八十多年時間里,學校先后合并了西安航空學院與哈爾濱工程學院的航空工程系,形成了在航天、航空、航海領域顯著的優勢。
今天的西工大,是中國唯一一所以“三航”為特色的高等學府,尤其在飛行器設計、航空發動機、材料科學等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航空領域的大型運輸機運-20、殲-20隱身戰斗機,在航天領域的中國探月工程、北斗導航系統,在航海領域的深海探測、水下機器人、船舶設計燈等,西工大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迄今為止,西工大已經為國防科工輸送了34萬多名人才,培養了火箭發動機、航空發動機、鑄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飛行力學、水中兵器、無人系統等7個學科的全國第一位工學博士,涌現了“三航”領域的大批型號總師,130余位將軍、兩院院士,形成的獨有的“西工大現象”,被譽為“總師搖籃”。
兵器學科之王:北京理工大學
· “雙一流”學科: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
· 學科評估:9個A類學科,兵器科學與技術為A+
說到北理工,很多人直接想到的就是其身上的“紅色基因”。學校的前身是我黨創建的第一個開展自然科學教學與研究的專門機構——1940年誕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學院,建國后遷入北京,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
作為一所根正苗紅的院校,北理工從誕生之日起就被賦予“強軍報國”的光榮使命,走出了一條德育為首、紅專并舉的“紅色育人路”。從北理工走出來的30余萬名優秀學子中,涌現出包括80多位兩院院士在內的一大批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
北理工不僅是“國防七子”之一,同時也是“兵工七子”之一,其工程學進入ESI全球前萬分之一,網絡空間安全、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等一批學科高居國內院校前列,兵器科學與技術更是在國內獨樹一幟。
北理工的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是國內最早設立的同類學科之一,涵蓋武器系統設計與工程、爆炸理論與應用、智能兵器技術、目標探測與制導技術、防護工程與安全技術等細分領域,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臺大型天象儀、“中國復眼”等重大科技成果均誕生于此。
航空之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雙一流”學科: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 學科評估:14個A類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為A+
作為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學,北航的誕生與發展之路,始終與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嘻嘻香港。回溯建國初期,我們國家在工業基礎極為薄弱的情況下,便高瞻遠矚,下定決心追趕現代科技高峰,航空航天順理成章被列入重點攻關的領域。
1952年,國家在整合清華、西工大、廈大等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航空學院。從入圍全國首批16所重點高校,到航空宇航為主、全面發展的綜合性院校,七十年歲月荏苒,今天的北航已經成為全球航空宇航科學技術最頂尖的高校。
在航空航天工程的細分領域,包括飛行器設計、航空發動機、制導與控制、航空材料、無人機技術等,北航都一馬當先。七十多年來,北航創造了許多航空航天領域的“第一”,包括第一架輕型旅客機、第一架太陽能無人機、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第一架共軸式載人直升機、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
200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批籌建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這是航空技術研究與攻關的集大成者,充分體現北航在該領域的突出優勢。值得一提的是,哈工大和北航在“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是各有千秋,在航天領域哈工大更勝一籌,在航空領域則是北航無可匹敵。
航空頂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雙一流”學科: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學科評估:3個A類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為B+
在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領域,南航雖然不及北航那么耀眼,但也是緊隨北航、西工大之后,在國內外處于領先水平。即使落選“985工程”,但南航一直都是“211工程”中的頭部院校,不管是綜合實力還是錄取分數線都高于部分“985院校”。
南航始創于1952年,最初是南京航空專科學校,4年后才升格為本科,更名為南京航空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南航先后合并了蘇州航空工業專科學校、西北工業大學直升機專業等,并逐漸確立了“民航”方向,成為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今天,南航的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均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入圍“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成立了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了第一架無人駕駛核試驗取樣機、第一架高原無人駕駛機、第一架無人駕駛直升機等。
皇家炮院:南京理工大學
· “雙一流”學科:兵器科學與技術
· 學科評估:2個A類學科,兵器科學與技術為A+
落選“985工程”的南理工,實力遠超部分“985大學”,與南航一樣,綜合水平堪稱“211大學”的頂流。
在學科設置方面,南理工則更接近于北理工。學校由創建于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分建而成,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華東工學院等階段,直到1993年才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
正因為其深厚的“軍工”背景,南理工的發展過程中始終與各種兵工、武器息息相關,尤其在火炮、火箭、彈藥、飛行器等領域,做出了大量原創性成果,培養了大批兵器科技領域的精英之才,享有“兵器技術人才搖籃”的美譽。正因如此,南理工也成為“兵工七子”成員之一。
南理工的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同樣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除此之外,南理工在機械、自動控制等學科也有顯著優勢,創建了瞬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特種超細粉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
“三海一核”:哈爾濱工程大學
· “雙一流”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
· 學科評估:2個A類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為A+
追溯起來,哈工程與南理工同宗同源,同樣起源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只不過,哈工程更多地繼承了哈軍工的本體,在1970年,由學校的海軍工程系全建制為主體組建了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從而確立了學校以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為核心的發展方向。
1994年,學校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并逐漸確立了“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的辦學方略,成為國內船海核領域一所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數十年來,哈工程為我國船舶工業、核工業、國防現代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天的哈工程,最具優勢的學科當屬船舶與海洋工程,整體實力僅次于上海交大,但其水聲工程卻具有絕對的領先優勢。哈工程的水聲工程是國內規模最大、學科方向最齊全、師資力量最雄厚的水聲人才培養基地,是我國高水平水聲技術人才的培養搖籃,為全國輸送了半數以上的水聲技術人才。
正是因為“國防七子”在國防科工做出的重大貢獻,培養了大批行業領軍人物,才成為了國民心目中最值得敬佩的學校。它們各展所長,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為我們添磚加瓦,共同筑就了一道守護國泰民安的“技術長城”,同時也讓每一位有志于在國防科工發展的有志青年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廣闊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