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浙江省杭州市涌現了一批科技創新領域的優秀企業,被人們稱為“杭州六小龍”,其中包括云深處科技、宇樹科技、深度求索(DeepSeek)、游戲科學、群核科技和強腦科技。其實,杭州不止有“六小龍,還有好多龍。
這些優秀的科技創新企業憑什么出現在杭州?因為人家杭州在“造商”不是“營商”。杭州的營商環境到底有多好?這么說吧,被杭州市看準的潛力企業還沒發展起來,人家就敢投1億元,申報300萬元的政府補貼8分鐘就到賬……這就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營商環境備受世人稱道的原因。
在網絡上,稱贊浙江省營商環境的言論比比皆是,譬如,“浙江,一個政府比外賣還勤快的省份!”“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跑。”這些說法很樸素,卻顯示出政府部門全力服務企業,甘心做好“店小二”的為政理念。
杭州市政府注重營商環境建設由來已久,營商環境的水平也屢獲好評。早在2003年12月,世界銀行公布中國城市投資環境調查報告,在受調查的23個城市中,杭州市排名第一,與上海市一同被評定為A+級。
在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中,杭州市連續5年獲得全國城市第一;連續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上榜企業數居全國城市首位。
把民營企業和人民群眾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去解決,這是杭州市政府職能部門處理問題的一個基本立腳點。
想當年,馬云要創立阿里巴巴,做電子商務相關業務。注冊公司的時候卻發現,工商登記選項里壓根沒有“電子商務”這個類別。馬云很執著,不想放棄這個準確的定位,杭州市政府也沒有墨守成規,經過一番研究,決定支持新業務發展,給當時還是小公司的阿里巴巴頒發了第一張“電子商務”工商營業執照。
哪里的營商環境好,哪里的營商環境差,企業最有發言權。企業是用腳來投票,哪里適合發展就去哪里辦公司建廠子。2013年底,杭州市場經營主體總量是58.6萬戶,2024年11月突破了200萬戶,成為全國第7個市場經營主體總量破200萬戶的副省級城市。2013年杭州市企業總量是25.2萬戶,2024年6月突破100萬戶。
當全國各地都在盯著GDP 的時候,杭州市已經在用具體的辦結時間來考核政府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并且不斷提高考核標準。總而言之,他們要讓辦事的群眾和企業盡量方便快捷地辦理業務,絕不人為地制造困難、浪費時間。
有一位在杭州市工作的東北人,在網上分享了一個他自身的經歷。他要在杭州市給女兒辦戶口落戶,材料中缺少一份文件原件,只有復印件。既然有規定要原件,辦事人員不予辦理也是有憑有據,但杭州市的派出所表示沒問題,他們給長春市那邊派出所打電話核實了一下情況就可以辦了,不必麻煩群眾再回去取。結果電話打過去,長春那邊的派出所各種推脫,杭州這邊的人就生氣了,質問對方:你們就是這樣為人民服務的?隨后告訴這個辦落戶的東北人:不跟他們要了,復印件也可以證明。就這樣給他辦了女兒戶口的落戶手續。一次溫暖的經歷,一個被尊重的接待,足以讓一個人愛上這座城。
杭州市一方面積極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一方面也在積極延攬優秀人才。圍繞打造“青年發展之城向往之地”,杭州市通過提供人才補貼、實習津貼、住房補助等“禮包”,吸引青年來奮斗拼搏。
有的科技人才既不想放棄現有的體制內身份,又想投入市場發揮才干實現自身價值。針對這種現實,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創造性地實行了“雙聘制”,允許科研人員保留體制內身份參與創業的寬松政策,催生出夢想小鎮等53個創新孵化器;“人才碼”整合的287項服務,讓創業者實現“一碼走杭城”。這種政策上的創新與暖心,使杭州市連續多年位列全國人口凈流入三甲。
2023年5月,杭州市明確提出,全力全面打造效率最高、服務最優、保障最強、氛圍最濃、滿意度最好的營商環境最優市。
看看杭州今天的營商環境,看看今天的企業和群眾的認可度,我們不難發現,杭州市提出“六個最”的目標,既不是隨便說說,也不是一句大話,而是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一個正在實現的目標!
再說說我所在的城市呼和浩特,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的獻禮項目:財富大廈、金天帝廣場,這些當年趕工建起來的標志性建筑,由于“人為因素”至今不頒發不動產證書;而回民區政府拖欠企業債務兩級法院判了都不給付,這就是與杭州的差距!
(此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