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部隊當兵 13 年,瞧見好些特別能吃苦的戰士,不全是來自農村或者家庭條件差的,其實有不少家庭條件相當好的,當兵也照樣能吃苦。并不是拈輕怕重、不能吃苦。
當兵這事兒,好多父母都盼著自家孩子能在部隊成長,尤其家庭條件好的,因為得培養接班人吶。家里生意做得大、業務搞得大,都希望孩子以后能繼承家業,所以送孩子到部隊鍛煉,很有必要。不少家里條件好的,基本都這么想。或者有些戰士雖說來自富裕地區、大城市,可到艱苦邊遠地區當兵,照樣能吃苦。真的,見多了你就明白。
我舉個例子,2006 年,當時我在西藏軍區政治部,那年五一過后,我跟副處長去一個邊防團寫材料。在那個邊防團,我碰到一個戰士,守邊防哨所的。守邊防哨所可辛苦了,正常一年一輪換。有個戰士,好像還是個士官。當時我在團部見到他,他說自己已經守了一年哨所,還要再守一年。因為守哨所容易得雪盲,可他不想其他戰士也去遭這一年的罪,就說自己再堅持一年,那其他戰友就能少一個去吃這一年的苦。他這是真能吃苦啊!守邊防哨所這事兒,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真的太不容易了。
再說我覺得有些戰友不太了解這些戰士的心思,哪怕是普通戰士,人家有這覺悟。還有訓練的時候特別能吃苦的。我以前在一個步兵連隊,有練四零火箭筒的。有人不樂意,說扛個四零火箭筒干啥,練練輕武器多好。但當時連隊有個好像是廣東珠海的戰士,在步兵班學四零火箭筒。那時候打一次四零火箭筒,回來他就說耳朵嗡嗡響。要是實彈射擊一次,估計兩三天耳朵都聽不清。真能吃苦。
其實,這名戰士他家條件也不錯,來自廣東珠海。不過那時候,據說他們退伍回去,安置得也還行。雖說只是義務兵,好像安置得挺好。服役期間給家里待遇也不錯。可那邊人家里條件好,誰在乎每年給家里多少補貼啊,就是讓孩子在部隊成長。也不會因為孩子來自發達地區,就讓他在連隊當個文書,或者到營里當文書,或者去后勤養豬、炊事班做飯,正兒八經安排是在步兵班,而且學的是四零火箭筒。
還有些軍官也是,特別是地方大學生入伍的軍官。他們沒經過軍校,有時候一下子分到西藏部隊,適應得還特別快。以前組織科有個干事,1998 年我們一起分到西藏。我是軍校畢業的,他是地方大學畢業進來的軍官。發展得挺好,跟我同一年升副營,同一年當副科長,我是宣傳科副科長,他是組織科副科長。寫材料特別能吃苦,能熬夜,家庭條件也不錯。最后干到副師轉業,安排成二級巡視員,在部隊干了 30 年,一直干到 50 歲。
所以,部隊里不管是戰士,還是軍官,能吃苦不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家庭條件好的,往往觀念跟常人不一樣,也很能吃苦的。所以咱們別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大家有沒有碰到過家庭條件好的戰士,在部隊也特別能吃苦的?請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