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曹雪芹13歲時,他的叔父(有的說法是曹雪芹的父親)曹頫因罪而被革職入獄。次年正月在元宵節之前,曹家被抄家,曹家上上下下114口人全部遷到了京城居住。而便是從此時開始,在康熙一朝、雍正朝初年時被稱之為“江寧第一望族”的曹氏家族日漸衰微,再沒有崛起。
在回到京城后,曹雪芹曾在“右翼宗學”擔任過筆帖式,生活越來越艱難。
到了曹雪芹晚年的時候搬到了京城西郊居住,生活更加窮苦,最終在失去幼子后不久便病逝了。
而《紅樓夢》便是在曹雪芹的家族衰落后、生活窮困中而創作的,一部《紅樓夢》,半部滄桑史。曹雪芹年少時家族仍舊是江寧第一望族,所以他年少時是一位生活十分奢靡的官宦子弟,然而雍正五年到雍正六年,是曹雪芹家族的轉折點,曹氏一族徹底沒落。
曹氏一族歷經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崛起,在康熙的盛寵之下成為江寧第一望族,康熙一生中先后六次南巡,卻有四次下榻曹家;如此殊榮,又有哪個家族能與之相比呢?
然而,如此顯赫的曹氏家族卻被雍正抄家。
這篇文章,我們便一起來看看:曹氏家族的興衰史,曹家又為何被雍正抄家呢?
曹氏家族在明朝本就是世家
根據《江寧府志.曹璽傳》的記載:曹氏家族是宋朝開國功臣曹彬的后代,而曹彬有“宋良將第一”的稱號。若是追溯到明朝初期的話,曹氏一族的祖先為曹俊,曹俊因為戰功而被授予指揮使的官職,封懷遠將軍,在率兵攻克遼東之后調任金州守御,之后又被調任沈陽中衛指揮使。
而曹俊的沈陽中衛指揮使一職是世職,可由子孫后代承襲,所以在此之后的兩百多年,沈陽中衛指揮使的官職都是由曹俊的后代世代承襲,一直到明朝末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攻占沈陽而結束。
努爾哈赤攻占沈陽的時候,時任沈陽中衛指揮使的是曹錫遠,按照輩份的話曹雪芹是曹錫遠的來孫。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率領八旗攻占沈陽,曹錫遠不得不歸順后金。
這一年曹錫遠40歲,曹錫遠是曹氏家族歸順后金的第一人;不過曹錫遠在歸順后金后并沒有出任任何的官職,應當是稱病不愿入仕。
曹氏一族由多爾袞家奴轉而成為內務府包衣
曹錫遠的妻子為張氏,他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生下了兒子曹振彥。
若是按照輩分的話,曹雪芹是曹振彥的玄孫。
曹氏家族歸順后金后,一開始并沒有被編入包衣旗籍,而是由太祖皇帝的孫女婿佟養性(佟養性是孝康章皇后的堂叔祖)管理,屬于漢軍。天聰六年(1632年)佟養性去世后,最遲在天聰八年之前,曹氏家族便被撥入了滿洲正白旗包衣漢人佐領。而此時的滿洲正白旗,旗主貝勒是墨爾根戴青貝勒多爾袞。
也就是說,曹氏家族一開始屬于多爾袞的家奴。
曹振彥一開始任旗鼓佐領,跟隨多爾袞一起南征北戰;因曹振彥作戰勇猛、機敏聰慧,在征戰沙場的過程中得到了多爾袞的器重,同多爾袞的感情極好,多爾袞對曹振彥也是多次提拔,讓其成為自己的親軍。
順治元年(1644年)滿清入關,曹振彥跟隨多爾袞身邊為大清問鼎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被稱之為“從龍勛佐”也是當之無愧的。而曹氏家族,也從這時開始正式崛起。
從順治二年,到順治六年,曹振彥要么跟隨豫親王多鐸一起南下,要么便是跟隨多爾袞一起平定姜瓖叛亂。并且在姜瓖叛亂平定的次年,留在了山西平陽府任吉州知州。
順治七年年底,多爾袞去世。
從順治八年開始,順治帝開始正式掌握大清實權,并且除掉了很多多爾袞的同黨。
不過曹振彥畢竟遠在山西,并未受到多爾袞的牽連。
不僅如此,曹振彥的仕途也是十分順遂。
順治十二年時,已經調任兩浙都轉運鹽司運使(從三品)。
而便是從多爾袞去世后開始,多爾袞原本統領的滿洲正白旗歸順治帝親領,如此一來,便有了滿洲上三旗之說:滿洲正黃旗、滿洲鑲黃旗、滿洲正白旗。而原本屬于多爾袞家奴的滿洲正白旗包衣,便轉而成為上三旗包衣,歸入內務府,成為皇家的奴才。
這對于曹氏一族來說,自然是好事,這意味著曹氏一族便可以有機會見到皇帝、皇后、皇太后等,得到她們的寵信后家族的門第便可以得到提升。
而曹振彥、與子曹璽、與孫曹寅便是因為這個緣故,讓家族在康熙朝時徹底崛起。
曹振彥一生有兩任妻子,發妻歐陽氏,為其生長子曹璽;繼妻袁氏為其生子曹爾正;而曹振彥大約是在順治末年去世的。
而在曹振彥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媳孫氏,已經成為康熙身邊的保姆多年。
家族因一女子而崛起
順治十一年三月,庶妃佟氏生下皇三子玄燁,玄燁出生自然需要乳母與保姆照料。而這些乳母與保姆均出身上三旗包衣,而曹氏一族因順治八年時已經歸入內務府,所以便有了被選為皇子保姆、乳母的資格。而曹振彥長子曹璽的妻子孫氏,便被孝莊太后選中,在三阿哥玄燁身邊侍奉。
而孫氏能被選中,便可見孝莊太后對曹氏一族的信任程度。
而此時的曹璽也已經在朝為官,而且曾跟隨父親曹振彥一起前往山西平定姜瓖叛亂。
順治十八年順治帝病逝后,皇三子玄燁登基,史稱康熙皇帝。
康熙帝一登基,便意味著跟康熙相關的人身份也會發生改變,比如其生母佟氏便被尊為圣母皇太后;而一直侍奉在康熙身邊的乳母、保姆自然也是大功臣,康熙愛屋及烏自然也會恩及她們的家人,當然也是對這些乳母、保姆出身家族的信任。
而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曹璽在康熙二年時前往南京任江寧織造一職。
便是從曹璽這一代開始,曹氏家族從軍功之家轉為詩書之家。
曹璽對家族的貢獻,不亞于自己的父親曹振彥。
曹璽在江寧織造的任上兢兢業業、十分用心,康熙為此很是滿意,為此曹璽在江寧織造的任上直到去世(康熙二十三年)。
家族徹底崛起,而成為江寧第一望族
曹璽任江寧織造后,便帶著全家前往江寧定居,他的長子曹寅便是在江寧度過了童年。不過曹寅并非曹璽的妻子孫氏所生,而是曹璽的妾室顧氏所生。在曹寅年幼的時候,曾在明朝末年大學士馬士英的兒子馬鑾門下讀書啟蒙,因聰慧而被稱之為“神童”。
待康熙親政后,曹寅也已經12歲,被康熙選中入宮伴讀,同康熙一起讀書。
沒多久,曹寅被選為康熙的御前侍衛,也就是康熙的近侍,時刻陪伴康熙左右。而且曹寅還負責飼養那些用于圍獵的鷹,正是因為能夠跟康熙朝夕相處,曹寅同康熙的關系十分要好。
康熙十八年(1679年),曹寅已經22歲,因為在書法上造詣不錯、還善于騎射功夫,而被授予鑾儀衛治儀正。
鑾儀衛治儀正:負責博學宏詞科的接待、應試工作
正因為曹寅擔任此職,得以同很多的名士交好,比如:
順治六年的進士施閏章
童子試第一名的陳維崧
當朝大學士納蘭明珠的長子納蘭性德
康熙六年的進士張英(張廷玉的父親)
康熙的寵臣高士奇
除此之外,曹寅還多次跟隨康熙一起巡幸塞外。
從康熙八年,到康熙二十三年,這15年的時間,曹寅一直陪伴康熙左右。正是因為這段時間的相處,讓曹寅成為康熙的知己心腹。
康熙二十三年曹璽在江寧織造的任上病逝,曹寅南下奔喪。與此同時,康熙下旨將曹寅擢升為內務府慎行司郎中,在江寧協助江寧織造。康熙二十四年雖然曹寅帶著家人返回了京城,但是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便讓曹寅任蘇州織造一職;并且在蘇州織造的任上僅兩年便調任江寧織造。
可能有人會問:若康熙當真寵信曹寅,為何不讓擔任朝廷重臣,而是讓其僅擔任正五品的江寧織造一職呢?
江寧織造一職雖然僅為正五品,但是對于康熙而言十分重要。
江寧織造是朝廷在南京設置的皇商,由皇帝信任的八旗內務府大臣來擔任,江寧織造雖然僅為正五品,但是其地位卻僅次于“兩江總督”;而且比兩江總督更加得皇帝的信任。江寧織造可以直接向朝廷上奏江南一帶的各種情況,且是康熙一朝時為數不多擁有密折專奏權的官職,如此便可見其權勢地位有多顯赫。
曹寅在江南任職二十余年的時間,結交各路文人志士,鞏固了家族在江南一帶的地位。
而且在曹寅任職期間,先后四次接駕迎送康熙南巡,這是其他家族所沒有的殊榮: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住在江寧織造署,為明孝陵題詞“治隆唐宋”,曹寅將四個字制成牌匾后前去修繕明孝陵;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四子南巡,這是曹寅第二次接駕,從這一年開始曹寅與大舅子李煦(蘇州織造,其母為康熙乳母)一起輪流管理兩淮鹽政,長達十年的時間;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第五次南巡,曹寅被賞賜通政使司通政使的頭銜;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第六次南巡,住在江寧織造署。
若是康熙的前兩次南巡,曹寅也已經在江寧織造任上的話,也會迎駕。只可惜曹寅是從康熙三十年開始任江寧織造,但能先后四次迎駕便已經是極大地殊榮。
而且在康熙南巡住在江寧織造署的時候,康熙將曹寅的嫡母孫氏稱之為:
”此吾家老人也。’
并且為其書寫三個大字作為賞賜:
‘萱瑞堂’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曹寅家族雖然屬于內務府包衣,曹寅也僅為正五品官(后為二品),但是因康熙信任器重曹寅,所以曹寅所生的兩個女兒,均得康熙厚恩做了王妃:
一女嫁給了鐵帽子王、平郡王訥爾蘇,曹佳氏為夫君生四子,其中長子福彭承襲郡王爵位;若是按照輩分的話,曹雪芹要稱呼曹佳氏為姑姑,稱呼郡王福彭為表哥;
另一個女兒,則是遠嫁蒙古和親,在大清向來是宗室女才有資格遠嫁蒙古和親,可見康熙已經將曹寅的女兒作為宗室女一樣的待遇。
正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曹寅的家族成為江寧第一望族。
而也正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曹氏一族的虧空也越來越嚴重。為了讓曹寅補上虧空,康熙才讓其與大舅子李煦輪流擔任兩淮鹽政一職。
好在在康熙四十九年時,虧空已經補齊。
而此時的曹寅也已經身體十分虛弱,康熙五十一年七月時又因染上了風寒而臥病在床,康熙得知后特地派人前去送藥;但是藥還未到曹寅便病逝了。
家族開始沒落
曹寅是在康熙五十一年七月病逝,三個月后其長子曹颙接任江寧織造一職。
這一年曹颙20歲,很顯然雖然曹寅病逝,但是康熙信任曹氏一族,想讓曹家人繼續擔任江寧織造一職。然而曹颙卻在康熙五十四年回京述職期間病逝了,雖然曹颙的妻子曾為其生一子但是夭折;而且曹颙并無長大成人的親弟弟。
為此康熙便下旨,將曹寅的侄兒曹頫過繼給曹寅為嗣子。
曹頫是曹寅的弟弟曹荃的第四子,弟弟去世后曹寅便撫養四位侄兒,而這四個侄兒中曹寅最喜歡的便是曹頫,曹頫從小便對儒家經典以及程朱理學頗為研究,就連雍正都欣賞曹頫的文采,將其稱之為“大通家”。
曹寅、曹顒接連去世后,曹寅家族便只剩下老母、遺孀,康熙不得不親自過問,下旨將曹頫過繼給到曹寅妻子李氏的名下,并且補任江寧織造一職。
曹頫雖然在讀書上有天賦,但是并不適合擔任江寧織造一職。
以至于在任期間(康熙五十四年到康熙六十一年),連年虧空。
雍正帝登基后,開始嚴查虧空一事,讓曹頫難以應對,為此雍正帝對曹家也是越來越不滿。
為此雍正帝還下旨怡親王胤祥督查虧空一事,曹頫為了應對此事不得不想盡辦法四處求情,而曹頫此舉無疑是加重了雍正對他的猜疑以及憎惡。
雍正五年十二月,曹頫被抓;
雍正六年正月,雍正下旨將曹家抄家,如此便有了開頭的一幕。
如此看,似乎曹氏一族沒落是因為多年的虧空沒有補上。
但實際上真是僅因為如此嗎?
當然不是
若非事關奪嫡之爭,雍正又何至于如此大動干戈呢?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奪嫡之爭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雍正帝能夠登上皇位有多難,歷經一二十年的時間才從殘酷的九子奪嫡之爭中勝出,坐到了皇位上。而坐上皇位上并不意味著奪嫡之爭的結束,直到雍正四年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被幽禁而死,奪嫡之爭才算是徹底結束。
而那些在康熙朝時期,支持胤禩、胤禵奪嫡的朝臣們自然也會受到牽連。
而曹氏一族作為支持胤禩奪嫡的家族,自然便成為雍正的眼中釘。
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曹寅娶了蘇州織造李煦的妹妹為妻,而李煦的生母是康熙的乳母,李煦跟曹寅一樣都是康熙的玩伴、親信,在曹寅穩坐江寧織造之位時,李煦一直擔任蘇州織造。
曹氏家族與李煦家族,成為康熙朝時期十分顯赫的內務府世家。
而就是這兩個顯赫的內務府世家,都與“八賢王”胤禩來往十分密切,在康熙越來越年邁的同時,兩家便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皇八子胤禩身上,若是來日胤禩得以登基,曹氏家族與李氏家族便可以繼續得到在位皇帝的關照。
所以曹氏家族與李煦家族,不遺余力支持胤禩奪嫡。
而胤禩似乎看上去,也是眾望所歸的皇位繼承人。
然而,康熙去世后,登基的是皇四子胤禛,胤禩奪嫡路上最大的勁敵。
雍正的登基,便意味著曹氏家族與李煦家族的沒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雍正元年正月,李煦因虧空一案被抄家;
而與平郡王府有姻親關系的曹家,則是到了雍正五年被抄家。
僅僅五年的時間,李煦家族與曹氏家族便徹底沒落,再也沒有復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