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失聯,煩請各位同步關注一下我的備用小號“飛箭財經”↓
作者:余飛
01
安徽,汽車出口第一
安徽過去二十年的發展勢頭,可謂如日中天。
最新傳來的數據顯示,安徽去年的汽車出口量超越上海,登上了中國省域排名第一位。
根據合肥海關披露的數據顯示:
2024年安徽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8648.5億元人民幣,外貿規模突破8600億,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7.4%,增速高于全國2.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797.5億元,增長10.8%;進口2851億元,增長1%。
2024年安徽省汽車(含底盤)出口95.4萬輛,位居全國第一,增長30.8%。
來源:合肥海關
根據各地海關披露的數據來看,2024年汽車出口排名前十的省市自治區分別是:
安徽(95.37萬輛)、上海(79.89萬輛)、河北(58.77萬輛)、浙江(49.92萬輛)、重慶(47.34萬輛)、江蘇(41.38萬輛)、廣東(35.49萬輛)、山東(30.95萬輛)、北京(24.36萬輛)和陜西(23.78萬輛)。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地海關
安徽能夠超越上海的直接原因是一個增長,一個下跌。
安徽去年汽車出口量增長了30.8%,而上海去年的汽車出口同比下降了9%。
不僅如此,在新能源汽車產量上,合肥也在2024年超越了上海。
根據上海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汽車產量180.75萬輛,同比下降16.2%。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122.46萬輛,同比下降4.8%。
來源:上海統計局
同期的合肥,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
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百萬輛、達137.6萬輛,增長84.5%。
02
安徽,何以強悍如斯
2024年的安徽,利好不止于此。
從GDP增速來看,安徽繼續領跑中部。去年,安徽省GDP規模50625億元,同比增速5.8%,跑贏了全國大盤0.8個百分點,增速與湖北一起位居中部第一。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省統計局
安徽何以如此強悍?
經濟強悍上,得益于安徽左右逢源、縱橫捭闔的借勢之道。
這一點,在去年我分析安徽發布的 《關于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就明確強調過。
那份文件濃縮起來就倆字:借勢。
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他人的勢力,助攻自己的成長,這是安徽過去十年狂奔的訣竅,也是安徽未來仍會執行的策略,
這份《意見》明確提出:
推動合肥都市圈與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聯動發展,提升城市群輻射聯動效應。持續推進滬蘇浙城市與皖北城市結對合作幫扶、六安與上海對口合作,加快長江城市帶、省際毗鄰地區、省際產業合作園區、“一地六縣”產業合作區建設,全力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
這段話中,安徽明確提出,要借助上海、南京的力量,發展自己的城市。
作為一個江西人,我之前在寫江西發展的時候,特別強調過,過去十多年,江西被安徽逐漸甩開,南昌被合肥超越并逐漸擴大差距的關鍵在于,江西沒有領會安徽的借勢之道和強省會發展模式。
古代的江西,存在感十足,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主要是因為古代的水陸交通體系中,江西是樞紐。
在內河與陸路為主的時代里,江西因為東臨福建、浙江,南連廣東,西接湖南,北鄰湖北、安徽,是華東、華南、華中三大區域的聯結點,同時又擁有長江、鄱陽湖、贛江、撫河、信江、修水、饒河等水系,讓江西盡享水陸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
在魏晉之前,南方尚屬未開化的地帶,而自東晉衣冠南渡再加上宋朝時期的第二次北人南渡,江西也因此開始興盛,走入中國經濟版圖的舞臺中央。
宋代江西繁榮興盛,不僅糧食輸出有“天下最”之譽,茶葉、采礦、冶金、陶瓷、紡織、造紙、商貿以及城市等無不興旺發達。
以瓷器著稱的景德鎮便是在這一時期逐漸聲名鵲起,成為中國瓷的金字招牌。
同時,江西所處的大運河—長江—贛江—大庾—廣州通道便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最重要的交通線。
一言以蔽之,在依靠水陸交通的古代中國,江西是商貿的樞紐地帶,往來貨物穿梭于此,各省的文化在此交匯,江西不但承擔著朝廷稅收的重任,同時也在為東晉之后的各王朝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經濟繁榮,文化鼎盛是古代江西的標簽。
唐宋時期全國有名的書院江西就有兩家, 鵝湖書院和白鹿洞書院。唐宋八大家就有三位是江西籍。據統計, 明朝時期,江西一共誕生2700多位進士, 占明朝進士總量的一成多,而狀元的數量也高達17人,素有“朝士半江西”的說法。所以說, 當時的江西文化程度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但進入近代,隨著鐵路的興起,擁有水路優勢的江西漸漸邊緣化。失去交通樞紐優勢的江西,漸漸暗淡。
盡管在交通上被逐漸邊緣化,但江西本也有出圈的機會。
過去十年江西沒能運用好,沒能做好這些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后院,承接產業,反倒讓長三角和粵港澳不斷虹吸江西的人口。江西外出的打工人員,有一半在粵港澳大灣區,有接近一半在長三角。
反倒是安徽,在到處蹭熱度,既充分融入中部發展,更與長三角實現了捆綁。
2010年合肥、馬鞍山加入。2013年蕪湖、滁州、淮南加入。2018年,銅陵、安慶、池州、宣城加入。2019年,蚌埠、黃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陽加入。
至此,安徽全境順利加入了長三角。并且,在中央發布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正式官宣。
此外,安徽還將自家的滁州、蕪湖、馬鞍山與宣城,加入了南京都市圈,借助南京的力量發展自家的城市。
此外, 為了平衡安徽的發展,2021 年,國家更是發布了正式文件,派遣了長三角6大高手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徐州幫扶皖北9城發展。
上海市閔行區幫扶安徽省淮南市;
上海市松江區幫扶安徽省六安市;
上海市奉賢區幫扶安徽省亳州市;
江蘇省南京市幫扶安徽省滁州市;
江蘇省蘇州市幫扶安徽省阜陽市;
江蘇省徐州市幫扶安徽省淮北市;
浙江省杭州市幫扶安徽省宿州市;
浙江省寧波市幫扶安徽省蚌埠市。
同時,作為中部6省之一的安徽也在與中部通力合作。開啟了左右逢源的模式。
除了借勢外,安徽還開啟了強省會模式。
凡是好的政策,好的產業,都是省會優先,這種背景下,強省會的省域,省會經濟與人口不斷做強做大。
合肥的首位度為26.7%,也即安徽超過四分之的GDP裝在了合肥。合肥GDP是第二城蕪湖的2.64倍。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安徽的發展模式,其實可以理解為,一邊強省會,一邊散裝發展。
自身集中力量發展合肥,其他城市則借助長三角的力量來發展。雙管齊下地發展,得到的結果便是:
第一,讓安徽在過去二十年里開啟了狂奔模式,排名上升了三個位次。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省市自治區統計局
第二,安徽壯大為產業強省。
這一點,重點在第三部分講一下。
03
安徽,強悍的工業制造能力
過去二十年的狂奔,經濟狂飆突進只是表象,表象背后,是安徽的工業實力突飛猛進。
根據各省市自治區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安徽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營收高達54918.5億元,同比增長6.6%。
這一規模位居全國第六位,遠高于其GDP排名。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省市自治區統計局
同時還可以看到,安徽2024年的規模以上工業營收位居中部六省之首,比河南、湖北高處一個段位,當之無愧的中部工業第一省。
工業強悍背后的主要支撐力,汽車制造業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安徽省公布的2024年統計年鑒披露,2023年安徽共有13個千億產業,其中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位居第二,為5576.62億元。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安徽省統計局
安徽這一汽車制造業實力在全國,依舊可以位居全國前十。
安徽的汽車工業主要集中在兩個城市,省會合肥與副中心蕪湖。
從安徽省公布的統計年鑒來看,2023年蕪湖汽車產量120.24萬輛,合肥為85.76萬輛。
來源:安徽統計局
2024年合肥與蕪湖在汽車工業上,同時大爆發。
合肥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合肥的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5%,合計拉動規上工業11.4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突破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2.6%,創近24 個月新高;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百萬輛、達137.6萬輛,增長84.5%,充電樁、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分別增長1.5倍、31.2%。
蕪湖官方數據顯示,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0.0%,增長貢獻率達45%。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29.2%。
最關鍵的是,安徽的汽車出口主要貢獻,來自蕪湖。
當地統計局數據顯示,蕪湖汽車產業產值超過2000億元,產業貢獻度占蕪湖GDP一半以上。外貿方面,2024年前11個月,其汽車出口整車65.9萬輛,占安徽全省比重近八成。
而且,蕪湖的汽車工業因為華為的賦能,正迎來第二次氣運。
之前寫華為四界的時候,本號就提到過,華為除了支持重慶,打造了問界品牌外,還與蕪湖的奇瑞合作打造智界,與北京的北汽合作打造享界,與合肥的江淮合作打造尊界。
奇瑞控股集團發布2024銷量年報:
隨著12月份以月銷汽車298505輛、同比增長38.4%的成績收官,奇瑞集團2024年全年銷售汽車達到歷史性的2603916輛,同比增長38.4%,創造了年銷量的歷史新高。
來源:奇瑞官網
此外,奇瑞還披露,2024年奇瑞出口汽車114.46萬輛,同比增長21.4%,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位。
來源:奇瑞汽車
2023年,蕪湖官方發布了一篇《“一城獨大”不是春》的文章,公然挑戰合肥的權威。
蕪湖當年還定下了諸多目標:
到2027年,蕪湖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8000億元,占安徽沿江五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進入長三角20強。
這些之前看起來好高騖遠的目標,隨著華為助攻,隨著蕪湖汽車工業大爆發,如今看來,越來越有可能實現了。
原創不易,辛苦動一動你的小指頭,在文章右小角點個在看、點個贊。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轉載、廣告投放、加讀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備注來意,否則不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