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根據資料改編創作,情節均為虛構故事,所有人物、地點和事件均為藝術加工,與現實無關。圖片非真實畫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中華典籍《相理衡真》中有云:“一痣定終身,三痣貴不貧。”
在浩如煙海的相學典籍中,有關于“痣”的記載不勝枚舉。
而其中,尤以三處特殊痣位最為神秘,被稱為“富貴天印”。
傳說,這三顆痣若在合適的地方出現,
便是“菩薩轉世”的象征,注定大富大貴。
張慧,一個平凡而質樸的家庭主婦,她的生活軌跡簡單而規律。
每天,她都在忙碌與平淡中度過,操持著家中的大小事務,照顧著家人的飲食起居。
盡管日子看似波瀾不驚,但張慧的心中卻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對家庭的責任感。
三年前,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張慧迎來了她生命中的小天使——兒子小安。
小安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盡的喜悅與希望。
他從小就顯得異常安靜乖巧,幾乎從不吵鬧,總是靜靜地待在一旁,用那雙清澈的大眼睛觀察著這個世界。
小安從小安靜乖巧,幾乎不會吵鬧,
但這種“乖”也讓張慧隱隱擔憂:
孩子三歲了,不愛說話,連“媽媽”都很少叫,性格和其他小朋友完全不同。
“要不帶他去看看大夫吧?”婆婆不止一次提起過。
張慧去醫院檢查過幾次,醫生說孩子身體很好,就是語言發育稍晚,沒什么大問題。
但張慧心里總覺得,小安的“不同”不只是晚說話這么簡單。
他特別文靜,卻從不怕生人,甚至在一些人看來,像個“小大人”一樣。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慧聽鄰居提到城郊有座寺廟,
據說廟里的住持法智大師很有名氣,精通佛理,有時還能看出孩子的氣運。
張慧想了想,決定周末帶小安去拜一拜,也算是圖個心安。
周六一早,張慧帶著小安坐車去了那座寺廟。
這是一座建在山腳下的小廟,地方不大,
卻香火旺盛,許多信徒都會特地趕來燒香拜佛。
進了廟門,張慧先領著小安在大殿里拜佛。
她按照規矩點燃了一支香,雙手合十,心里默默祈愿:“希望孩子健康平安。”
一旁的小安則顯得特別專注,他抬起頭,目光清澈地注視著佛像,神情中帶著一絲說不出的寧靜。
張慧插好香,牽著小安正準備轉身離開,就在這時,一名灰袍住持緩緩走了過來。
他微微彎腰,看向小安,語氣平和卻透著認真:“施主,這孩子與眾不同,面有佛像。”
“面有佛像?”張慧愣了一下,“大師,您是說他?”
住持點點頭,仔細打量了小安一會兒,接著說道:“能否請您隨我來一趟后殿?我需要進一步確認一些事情。”
張慧有些緊張,但住持的語氣中沒有半點強迫的意思,反倒多了一種令人信服的平靜。
她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頭答應了:“好的,大師,那就麻煩您了。”
后殿的廂房很安靜,擺放著幾尊精致的佛像,香爐中升起裊裊青煙。
住持請張慧母子坐下,隨后燃起一支香,輕聲說道:“施主,我需要確認孩子身上的一些特征,請稍安勿躁。”
張慧抱著小安坐下,雖然心里有些忐忑,
但還是點了點頭:“大師,需要我做什么?”
住持緩緩說道:“根據古籍記載,菩薩轉世的人身上會有三顆特殊的痣,我已經看到了兩處,最后一處需要確認一下。”
“施主,能否將孩子的衣服稍稍撩起,讓我查看?”
張慧一聽,心里既好奇又緊張,
但還是依言照做,小心地將小安的衣服輕輕撩起。
她自己從來沒注意過孩子身上的這些特征,不禁有些疑惑地探頭看過去。
住持低頭仔細觀察,小心翼翼地確認每一個細節。
他的表情從平靜逐漸變為專注,目光中隱隱透出一絲震撼。
最終,他輕輕點頭,站直身子,雙手合十,口中低聲念道:“南無阿彌陀佛……真的是菩薩轉世。”